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掺杂改性,在玻璃和柔性塑料衬底上采用旋涂法制备了高导电性和高透明性的PEDOT:PSS薄膜。然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PEDOT:PSS为阳极的绿光OLED标准器件和黄光电致磷光器件性能。以CBP掺杂磷光材料(MPPZ)2Ir(acac)为发光层制备了柔性和平面OLED器件,考察了以ITO、PEDOT:PSS/玻璃、PEDOT:PSS/PET三种不同阳极器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PEDOT:PSS/玻璃阳极的器件启动电压为3.83 V,最大亮度可达18 632 cd/m2,最大电流效率可达21.61 cd/A,显示了PEDOT:PSS透明导电薄膜作为OLED阳极材料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有机发光二极管因为具有高亮度、驱动电压低、柔性显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成为显示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发红、绿、蓝光的器件中,绿光器件的量子效率和寿命最高,但红光和蓝光器件的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开发新型蓝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通过铃木(Suzuki)交叉偶联反应一步合成了一种高效的蓝光荧光材料26TPAPy,并研究了光物理、热稳定、电化学等性质。基于26TPAPy的蓝光OLED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达到2237cd/m2,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3.7cd/A,最大功率效率达到10.7 lm/W。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蒸发镀膜的方法制备了ITO/TPD(30nm)/Alq3(40nm)/LiF/Al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讨论了Alq3的沉积速率和缓冲层LiF的厚度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q3膜的沉积速率为0.2nm/s时所形成的器件光电性能最好,启亮电压为10V,最大发光效率为2.58cd/A;不同厚度LiF层的注入,使器件的光电性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LiF层厚度为2nm时效果最佳,启亮电压降至7V,亮度提高了1345cd/m2,最大发光效率达4.4cd/A。  相似文献   

4.
黄涌 《广州化工》2010,38(5):119-121,139
采用铬(Cr)作为聚合物顶发射发光二极管阳极,得到了一种高效的顶发射发光器件结构。在使用铬作为器件阳极时,首先使用磁控溅射方法使其沉积在玻璃衬底表面,然后使用不同厚度PEDOT:PSS薄膜提高阳极表面的平整度,并得出当PEDOT:PSS厚度为60nm时器件具有最高效率。本实验采用聚合物P-PPV(poly[2-(4-3’,7’-dimethyloctyloxy)-phenyl]-p-pheny-lenevinylene))作为发光层。器件阴极结构为钡/银(Ba/Ag),通过不同厚度阴极的器件对比,得出阴极最适合的结构为Ba(4nm)/Ag(15nm)。此时,该结构的器件最大效率达4.41cd/A,最大效率时亮度达到738cd/m2。  相似文献   

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O2和水汽非常敏感,渗入器件内部的O2和水汽会严重影响器件的发光寿命。因此,OLED器件的封装很重要。介绍了不同衬底或基板OLED封装技术的研究状况,包括以玻璃为基板的封装技术如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化学气相沉积聚合物薄膜和光聚合聚丙烯酸酯薄膜等;以塑料为基板的封装技术通常采用多层或迭层的复合封装技术如有机–无机复合膜和金属–有机复合膜的封装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咔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能和较高的三重态能级,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一般用来构建空穴传输材料和主体材料。本文通过在联咔唑的3和6位引入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氰基,设计合成了一种以双咔唑二聚体为分子骨架的新型双极性有机电致发光主体材料6,6′-双氰基-9,9′-二苯基-3,3′-联咔唑(BCzDCN),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低温磷光发射光谱测试表明BCzDCN的三重态能级高于传统的天蓝色磷光掺杂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以BCzDCN为主体材料,FIrpic和双(4-苯并噻吩[3,2-C])吡啶-N,C2′)乙酰丙酮合铱(PO-01)分别为蓝色和黄色磷光掺杂材料,制备了蓝色和白色有机磷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34.6cd/A和59.0cd/A。并且在1000cd/m2亮度下的效率滚降仅有4.1%和5.1%。  相似文献   

7.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由于具有100%的内量子效率,在OLED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了避免磷光材料本身存在的三线态-三线态激子猝灭导致磷光效率的降低,磷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需要用主体材料将其均匀分散以减少发光中心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主体材料的选择对磷光器件是十分重要的。而聚合物主体材料由于具有易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且对于实现高性能的蓝光和白色旋涂器件有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聚芴类主体材料PSiF,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Td≥400℃),将其与绿色磷光染料Ir(ppy)3以16 wt%的浓度掺杂,器件的最大的发光效率为0.25cd/A;最大的功率效率为0.14l m/w。  相似文献   

8.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导致发光,具有柔性好、驱动电压低、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照明和显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OLED的发光原理以及基本结构,分析了用作OLED的材料和器件以及OLED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OLED产品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咔唑和噁二唑基团构成的,具有双极载流子传导特性的新型主体材料C1PBD。通过对C1PBD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证明这种新型的双极主体材料可以用作为蓝色荧光器件的主体材料.利用传统蓝色荧光掺杂材料TBPe,制备了C1PBD作为主体材料的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器件开启电压约为3.2 V,最大电流效率达到2.26 cd/A,器件表现出稳定的蓝色发光,CIE值稳定在(0.14,0.14),展现了C1PBD作为主体材料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苊为原料,经过溴化、氧化、亚胺化等反应,得到4,5-二溴-1,8-萘酰亚胺,在Pd(PPh3)2Cl2-CuI催化下,再和芳基炔反应,合成了4,5-二苯乙炔取代-1,8-萘酰亚胺和4,5-二(对甲基苯乙炔)-1,8-萘酰亚胺荧光新化合物.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λUV,max)分别为379nm和388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FL,max)分别为446nm和468nm,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电致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该类化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最大发光亮度达到2000cd/m2,是一类有潜在价值的小分子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4-羟基苯甲醛与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唑之间的Wittig反应,制备了具有蓝色荧光特性的小分子单体2,6-二{4-[2-(4-羟基苯基)乙烯基]苯基}苯并[1-2,4-5′]二唑,在碳酸钾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其与4,4′-二氟二苯甲酮的缩聚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以均二苯乙烯为共轭母核的可发射蓝光的聚醚醚酮材料(BOE-PEEK),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w)为1.38×105,均分散系数(PDI)为4.35,玻璃化温度(Tg)为195℃,热分解温度(Td)为440℃,BOE-PEEK在二甲基乙酰胺(DMA)溶剂中的UV-Vis吸收光谱(λmax)为372 nm,荧光光谱(λmax)为455nm,由导电玻璃/发光层/金属铝电极(ITO/BOE-PEEK/Al)组成的单层器件在电压15 V时,发光亮度达530 cd.cm-2,发光效率为0.36 cd/A.  相似文献   

12.
黄珩  冯冰 《化工技术与开发》2021,50(5):24-26,73
采用双溶剂循环加热法制备了AgInS2@ZnS量子点,硫化锌的包覆层数最高达到5层.当包覆层数为1层时,硫化锌无机壳层的引入,降低了表面悬挂键,使得非辐射复合降低,从而提高了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将它们应用于发光二极管中,其发光波长在深红外区,器件亮度为80cd·m-2,EQE最高达到0.16%.  相似文献   

13.
蓝光聚合物材料不仅具有易加工,成本低,还可以将其它发光材料掺杂到蓝色发光材料中可以得到绿光、红光或白光器件等优点,对于实现高性能的蓝光和白色旋涂器件有重要意义,因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Suzuki反应合成了一种以咔唑,芴和蒽为主链,比例为50:47:3的聚合物Cz FAn,并利用FT-IR,GPC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其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9.5 x 103和1.25。由于刚性的咔唑,芴和蒽等单元的大量存在,导致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了显著地提高。聚合物Cz FAn在溶液中的最大发射峰为416 nm,显示了强烈的深蓝色光。当Cz FAn用于发光层制备的荧光器件,其最大的发光效率为0.13 cd/A,最大的功率效率为0.045 lm/W。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固相反应,合成了水杨醛-己二胺-锌Schiff碱络合物,通过时络舍物进行热分析,发现由己二胺合成的金属络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用作电致发光材料。不加空穴转移层的器件发光亮度较低,而加入二胺作为空穴转移层材料器件的亮度可达1 390 cd/m2。  相似文献   

15.
(上接本刊第11期)6.6.2有机/聚合物发光二极管(OLED/PLED)有机/聚合物发光二极管(OLED/PLED)是一种由有机小分子薄膜或有机高分子薄膜构成的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EL)器件,也是一种新型的平面显示器。这种有机/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具有主动发光、亮度高、轻薄、高对比  相似文献   

1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目前在显示器应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产业化。通过阳极修饰提高载流子注入效率是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等离子体处理、UV紫外光处理、分子自组装修饰、引入缓冲层等4种OLED器件中ITO阳极的修饰方法,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本文还介绍了ITO阳极修饰的研究现状,指出了ITO阳极修饰的现存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5-甲基-2-苯基吡啶(CH3ppy)为主配体,3,7-二乙基-4,6-壬二酮(detd)、2,2,6,6-四甲基-3,5-庚二酮(tmd)和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LX),设计合成了3种含β-二酮类辅助配体的绿色磷光金属铱配合物(Ⅲ、Ⅳ、Ⅴ)。通过1H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PL)测得化合物Ⅲ、Ⅳ、Ⅴ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在250~280 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0.8、534.2和524.8 nm。制备了3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结果表明,以化合物Ⅲ制备的器件亮度可以达到59125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5.0%,最大电流效率为53.8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62.1 lm/W,色坐标(0.30,0.62),在3个器件中综合性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2,7-二碘-9,9-二甲基芴为原料分别经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Ullmann反应,对目标化合物9,9-二甲基N2,N7二苯基N2,N7二-对甲苯基-9H-芴-2,7-二胺(d-TPA)进行合成研究。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HRMS-ESI等表征方法确定结构的正确性。研究表明:以铜粉为催化剂的Ullmann反应收率为85%,是最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为非晶材料,成膜性较好,且目标化合物的HOMO轨道能级值为-5.23 eV,与常用阳极材料ITO功函相近且化学稳定性较好,有利于空穴由阳极向空穴传输层的注入。将目标化合物用作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并进行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8 V,最大发光亮度为21 412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4.78 cd/A,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9.
荧光薄膜在有机光电、荧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制备荧光薄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旋涂法、流延法、真空镀膜法等。但是由于此类方法存在材料浪费严重,薄膜内部结构无法调控等缺点,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电化学方法通过调控电化学参数(扫描电压、扫描速度、扫描圈数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薄膜的微结构以及薄膜厚度,此外电化学聚合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便于市场的推广。三聚-(9,9-二(N-咔唑-己基))芴(TFCz)电聚合薄膜对于TNT蒸气的荧光响应,在600s内,薄膜荧光强度淬灭率为55%;对于DNT蒸气,在120s内,其荧光强度淬灭率为90%。  相似文献   

20.
研究系列有机染料在水溶液中对Ru(bpy)3Cl2的发光淬灭,发现它们对Ru(bpy)3Cl2的发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Ru(bpy)3Cl2发光淬灭符合Stern-Vo lmer方程,通过Stern-Vo lmer公式分别计算出了对应染料的猝灭速率常数Kg。研究分析了不同化合物的结构对淬灭速率常数的影响,筛选出对配合物发光高效猝灭的有机染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