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高电磁轨道材料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CrNiMoVA钢表面制备了Mo涂层,观察了涂层显微形貌,测试了显微硬度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并与基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o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482.3HV1 N,比基体45CrNiMoVA钢硬度提高1倍。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为41.5 MPa,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同等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与基体45CrNiMoVA钢相比,Mo涂层磨合时间较短,摩擦系数更小(0.6),耐电弧烧蚀能力强,磨损量小;涂层磨损机理为断续式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求解了索-梁耦合斜拉桥的优化设计问题。首先不考虑索-梁变形协调条件,采用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求解了四跨索-梁耦合6次超静定连续梁的弯矩解析函数。然后按悬索作用点处的弯矩等于零计算索力,得到斜拉桥一次落架时的恒载内力状态;根据弯曲能量最小法与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相结合快速求解得到了索力的最优解。最后考虑索-梁变形协调条件,采用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求解了四跨索-梁耦合10次超静定连续梁,得到了剪力、弯矩、转角和挠度解析函数。工程实例表明,连续分段独立一体化积分法建立模型简单,计算编程程式化,可以快速求得最优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3.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与普通混凝土(OC)相比,具有超高的强度、高韧性和优异的耐久性,其构件承载力与刚度计算方法必然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构件。该文对4根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开展受弯性能足尺试验,获得了梁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及荷载-跨中位移曲线,揭示了RPC简支梁受弯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推导了钢筋RPC简支梁的开裂弯矩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纤维RPC极限压应变为4394 με~5200 με,开裂应变为690 με~820 με,均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由于添加了钢纤维,公式推导时必须考虑RPC拉区拉应力的影响,推导所得开裂弯矩、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刚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钢筋RPC梁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李小珍  王聪  肖林  卫星  徐勋 《工程力学》2015,32(9):191-199
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主梁的受力特点与常规结合梁有所不同。针对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钢-混凝土结合梁,设计并制作了1∶2大比例试验模型,对其进行了单项荷载与承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的加载试验,测试了试验模型主要断面的应变分布情况;结合有限元分析,对斜拉桥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拉桥结合梁承受较大弯矩时,截面上的应变并非线性分布,不满足平截面假定;轴力作用的加入能够有效抑制斜拉桥结合梁在弯矩作用下的滑移趋势,相比于常规结合梁,其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相对滑移量会更小;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具有足够的工程精度;在该文所研究的斜拉桥主梁中,轴力主要由混凝土板承担,弯矩主要由钢梁承担。  相似文献   

5.
HDDR各向异性NdFeB温压混炼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HDDR各向异性NdFeB粘结磁体温压成形过程中粘结剂和润滑剂的添加量以及二者同磁粉的混炼工艺对磁体磁性能及机械强度的影响。利用B-H回线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磁体的磁特性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处理的磁体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粘结剂的适量添加能够保证磁体同时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机械强度。润滑剂的加入既降低了磁粉之间的摩擦力,又减小了磁粉在压制过程中的损伤度,从而使粘结磁体获得良好的磁粉填充率、磁取向度和磁性能。而粘结剂和润滑剂与磁粉之间的混炼方式决定了磁体中粘结剂的结合效果,从而决定了磁体最终的机械强度。采用合理的混炼工艺,可以使粘结磁体同时获得最佳的磁性能和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6.
龙炳煌 《工程力学》1998,(A02):366-370
本文根据单筋矩形梁的基本方程,按梁的开裂弯矩等于屈服弯矩的条件,导出了叠合梁的最小配筋率方程,通过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计算,给出了最小配筋率依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叠合梁的配筋率特征值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叠合梁最小配筋率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粉末冶金/挤压的方法制作了一种新型的Cu-C滑动集电材料,并对该材料的机械物理、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适中的表面硬度、较低的电阻率、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是一种较为优良的电力机车滑板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和铁道部标准要求相比,优于铁道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闫涛  刘贵民  朱硕  杜林飞  惠阳 《材料导报》2018,32(1):135-140, 148
轨道材料的性能是决定电磁轨道炮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在大载流、高温的苛刻工况下,表面刨削、转捩和电弧烧蚀以及载流摩擦磨损是电磁轨道表面的主要损伤形式。综述了电磁炮轨道刨削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微观机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转捩和电弧烧蚀对轨道性能的影响,概括了电磁轨道炮中载流摩擦磨损的特点,为开发新型轨道材料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世界标准信息》2010,(2):93-94
ISO日前发布了一个新的刹车性能测试标准ISO 26866:2009《道路车辆,采用气动刹车的商用车,刹车片摩擦材料,磨耗试验标准程序》。就目前市场上刹车片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的情况,ISO 26866整合了对刹车片的所有合理要求,从而为刹车片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全球统一的标准方法——该方法不仅町以快速省时并大幅度降低测试的成本,而且可以实现多个并行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
两种炭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炭材料作为销试样,用铬青铜作为盘试样,在HST-100摩擦磨损实验机上比较了两种炭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炭/炭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受速率、载荷和电流的影响较小,而浸金属炭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受速率、载荷和电流的影响较大.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显著低于浸金属炭材料,具有更优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轻传统钢框架的梁柱节点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阐述了该节点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利用连接钢板与黄铜板之间的转动摩擦耗能,其滞回曲线...  相似文献   

12.
李补拴  路瑶  赵根田  闻洋 《工程力学》2020,37(1):126-134
为研究PEC柱(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完成了3个PEC柱-型钢梁中节点及1个钢框架梁柱中节点对比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承载能力、延性性能、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节点域力学机理,研究了轴压比及梁截面变化对该类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C柱-型钢梁中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具有钢框架节点的力学特性;型钢柱内部填充混凝土后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分别提升约40%、31.1%,且试件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当轴压比试验值为0.25~0.35时,随着轴压比增加,试件承载力显著增加,延性性能有所下降,耗能能力则有所提升;试件均为梁弯曲破坏,损伤程度无明显变化。改变柱一侧梁的截面尺寸后,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有一定提升,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规律无明显影响,但PEC柱-变截面型钢梁中节点发生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主要原因为改变柱一侧梁截面高度后,造成节点域输入剪力增大所致。按常规节点设计的变截面梁中节点不能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丽华  潘鑫波  吉翠茹  赵城 《工程力学》2019,36(12):218-226
为了减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型式。介绍了自复位节点的构造,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3个自复位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自复位和耗能能力。分析了自复位节点可能的破坏模式,钢绞线预应力和摩擦装置螺栓的预紧力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还分析了钢绞线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和节点主要部位应变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和自复位能力。节点初始刚度、临界开口弯矩和自复位能力随钢绞线预应力的增大而提高。节点耗能能力随腹板摩擦装置螺栓的预紧力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徐培蓁  李青  朱亚光 《工程力学》2015,32(12):132-138
通过试验探讨了基于混合屈服机制设计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考察局部屈曲与焊接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屈服柱的宽厚比及节点柱梁强度比为参数设计了两个混合屈服机制框架结构,并对其进行了一定轴力下的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框架结构的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关系、屈服柱的变形及损伤等的响应,验证了基于混合屈服机制设计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可行性及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碳纤维束的磨损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及探索碳纤维束间摩擦磨损机制,采用自制的摩擦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摩擦次数、加载力、摩擦角度对碳纤维束摩擦损伤的影响。通过对比摩擦前后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毛羽量和表面浆膜形态评价了其磨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摩擦次数、加载力的增大,碳纤维束的磨损程度逐渐加剧;当摩擦角度在90°~30°范围变化时,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随着角度的减小而小幅度下降;而当摩擦角度为0°时,碳纤维束的拉伸断裂强力急剧下降。同时,结合纤维束接触理论和黏性薄膜压痕法揭示了碳纤维束摩擦损伤机制,发现有效接触面积的变化是导致碳纤维束磨损程度改变的主要因素,且纤维束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随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摩擦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escribe a method of analysing the test data recorded during a Hopkinson Bar bending test. This three-point dynamic bending test was designed for testing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under dynamic loads. It is carried out on a specimen consisting of a beam placed on two supports, which is subjected to an impact. The use of Hopkinson Bar as supports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forces and displacements at these point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a long beam subjected to a transverse impac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force and the displacement. This procedure applies for the first few instants when the motions generated by the impact have not yet reached the supports, and the mechanical state of the specimen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an unsupported beam. It is suitable for use with quasi-brittle materials for which failure occurs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test. The material strength is determined at the time of failure,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a sudden decrease in the bending moment. The results of a test in which a quasi-brittle material was loaded up to failure are presented and analysed as outlined above. The results obtained confirm the relevance of the pres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7.
高温应变计是高温结构强度测试、疲劳测试和寿命评估的主要测量传感器,其灵敏系数测试的准确性影响高温应变测试中应变修正数据的真实性。对应变计灵敏系数原理进行分析,明确灵敏系数是应变计输出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砝码加载四点式简支梁结构和纯弯矩钢架梁结构灵敏系数测量模型进行分析,确定产生标准应变的影响因素。常温灵敏系数标定的影响因素有试验梁尺寸、试验梁轴向力,实际灵敏系数测试结果表明简支梁灵敏系数略大,分散明显较大。高温下应变计的输出与载荷应变、应变计热输出、试验梁尺寸变化、弹性模量变化和摩擦力变化有关,对热输出消除方法进行探讨,理论上明确温度下简支梁尺寸变化、弹性模量变化误差高达22%,钢架梁的刚性封闭静态力学平衡系统的温度影响误差较小。利用自研框架式高温裸栅应变计、高温陶瓷胶,进一步用简支梁、钢架梁实际测试灵敏系数随温度变化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徐龙河  孙雨生  要世乾  李忠献 《工程力学》2019,36(6):119-127,146
提出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ASCED)支撑,该支撑主要由核心杆、外管、摩擦耗能系统和碟簧复位系统组成。对ASCED支撑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性能进行了介绍,基于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了ASCED支撑的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长为1.2 m的ASCED支撑试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支撑滞回特性、耗能能力、残余变形等性能。结果表明在低周往复荷载下支撑的摩擦耗能系统与碟簧复位系统能有效的共同工作,呈现出饱满的旗形滞回曲线,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和良好的自复位性能。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支撑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残余变形接近,表明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准确描述ASCED支撑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及自复位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利用钢梁高强度螺栓拼接耗能的带悬臂梁段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按照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了3个带悬臂梁段上下各半层的钢框架试件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分析试验现象,研究其滞回性能、应变分布、转动能力、能量耗散系数、刚度等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等强拼接方法设计的钢框架刚度大,延性较差,在梁端处形成塑性铰,梁端焊缝处易开裂;削弱拼接节点,使高强度螺栓提前滑移,增强了钢框架的延性和转动能力,延缓了梁端板件的屈服,降低了整个框架的屈服荷载,钢框架的极限荷载不受影响;实际内力值方法设计的带悬臂梁段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最好,建议按此方法设计带悬臂梁段钢框架结构中的钢梁拼接节点,并将拼接节点尽量靠近梁端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