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能量呈指数衰减,因此常规黏声逆时偏移(Q-RTM)的解析解随频率呈指数增长,造成频率域波场补偿不稳定,甚至使有效波场被高频噪声覆盖,导致偏移失败。为此,基于前人认识,提出了起伏地表频率域稳定Q-RTM方法。通过对频率域波动方程增加一个稳定因子,推导了稳定的频率域Q-RTM波动方程,其中稳定因子只改变有效频带外高频的计算符号,不增加额外的计算量。具体实现流程为:①生成贴体网格以及建立物理空间与计算空间的映射关系;②在计算空间计算频率域黏声正、反向传播波场,利用反傅里叶变换(IFFT)得到相应的时间域波场;③利用建立的映射关系的逆映射得到物理空间正、反向传播波场;④利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时间域波场成像,并输出成像结果。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提方法能补偿由衰减引起的振幅和高频成分损失,从而显著提高地震分辨率,改善浅表层的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水平层状介质中速度,密度及层厚度的反演方法,层状介质的顶层为声学介质层。其下方为一组弹性介质层。将介质中纵波点源产生的多偏移距反射响应由时空域变换到频率—波数域后,应用最小平方法使参考数据与模拟数据间差异达到最小,在此基础上完成反演运算。正演模拟以反  相似文献   

3.
频率域偏移     
本文介绍在国产一五○机上频率域偏移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向斜、断层和地堑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偏移,改进了斯托尔特的插值方法,研究了速度、道长,尼奎斯特频率和频率域滤波的影响,提出了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频率域偏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这里叙述了在频率域实现反褶积可以消除反射讯号的迭加现象,使接收到的反射讯号恢复成脉冲波,这有助于提高地震记录的讯噪比和分辨力。  相似文献   

5.
频率-空间域数据规则化压制采集脚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常规道内插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入三维频率-空间域叠前数据规则化技术,采用对地震道进行加权处理的思路,利用自适应插值计算方法,实现相邻道补权压制采集"脚印"的目的。同时,利用偏移距、方位角和输出单元中心坐标信息,计算出炮点与检波点的位置及相关的道头属性。对道头属性值的插值计算提高了后续处理(如叠前偏移等)的稳定性,从而得到相对保幅的成果数据。  相似文献   

6.
频率域电磁场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场偏移是研究观测电磁场的上行波场,是以反向扩散传播方式使各个场源逐渐归位的。若向下传播的偏移场的相位与原来上行波场的相位在介质的分界面上相同,则通过电磁场偏移成像能够地球内部反射场的相位,本文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激发源为平面电磁波基础之上的,当然此地方也可以应用于一般地面激发的可控制问题,文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偏移成像,不仅可以确定地下电阻率异常的位置,而且还能反映电阻率异常的相对大小,理论试  相似文献   

7.
油气勘探的重点正转向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区域。双复杂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解决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基于“逐步累加“的“直接下延“法和“波场上延“法都是解决复杂地表成像的有效手段。波动方程的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横向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于复杂构造的偏移成像。然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法求解时引入的误差影响了成像的质量,故用了带误差补偿的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偏移改善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频空域有限差分偏移质量,对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误差补偿可以在若干个外推步长上进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相对于基于起伏地表的傅立叶有限差分法偏移来说,该方法在改善起伏地表条件下偏移成像质量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波变换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频率—时间域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谱分析是重要的地震信号处理工具,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是众多处理算法和解释方法的基础。然而,如果地震信号的频率成分随时间发生变化,那私,进行简单的一维频率变换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频率域单频数据特点,在复数域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实数域表征数据相似性的目标函数(SOD),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演的非线性。基于SOD的反演法可以弱化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间的振幅匹配,更适合于实际应用。在构造目标函数时,自然消除了震源子波的影响,而且不需要使用参考道,从而避免了由于标准道归一化的全波形反演(STN)参考道选择不当易导致收敛缓慢或无法收敛的缺陷。模型测试结果表明:①基于SOD的反演结果不依赖子波,而且与另两种不依赖子波的反演方法(频率域归一化振幅反演(ATN)、STN)相比,反演精度更高;②SOD的原理是基于数据间的相似性,对数据间能量差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所以对初始速度模型的依赖性不高;③即使存在随机噪声,通过相乘、求和运算作用在分子和分母中的噪声比重相当,因此SOD目标函数值较稳定;④基于SOD的反演法可以与炮编码策略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变换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频率—时间域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分析是重要的地震信号处理工具。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是众多处理算法和解释方法的基础。然而,如果地震信号的频率成分随时间发生变化,那么,进行简单的一维(傅里叶)频率变换是不够的。通过滑动时窗(时间较短)可以提高频一时(FT)空间的谱分解的质量,但该方法的缺点是FT分辨率有限。最近提出的以新的小波分析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变换法能避免这种分辨率的限制,进行质量更高的谱分解。与短时窗傅氏变换相比,可更好地从概念上搞清比例尺—平移平面的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匹配追逐算法为可以选择的两种小波变换法,对地震记录成图时可将其变换到F—T空间。合成数据和经标定的炸药震源地震数据的F—T分解表明,匹配追逐算法能很好地使谱局部化,并可清地晰地分辨出反射波、直达波、面波和人为噪声。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处理算法为改进处理算法和谱解释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局部频率域SVD压制随机噪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SVD技术去除随机噪声是在时间域进行的,对水平同相轴有较好的去噪效果;但对同相轴是倾斜或弯曲的情况,则要进行局部倾角扫描校正,从而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为此,本文研究了局部频率域SVD压制随机噪声方法,有效克服了时间域局限性。首先对时空域滑动窗口内地震数据进行傅氏变换,并对每个频率切片构建Hankel矩阵,再对Hankel矩阵进行SVD滤波(降秩重构),最后反变换到时间域,得到去除随机噪声的结果。通过构建块Hankel矩阵,将该方法扩展到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噪声压制处理中。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留有效信号,优于常规频域预测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域地震资料瞬时频率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波变换域瞬时频率分析方法是地震资料分析的重要工具。分析了在小波变换域提取瞬时频率的原理及优点,讨论了选择不同的小波函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Ricker子波和薄互层模型数据,分析了以Morlet小波、匹配地震子波的小波及三参数小波为基本小波计算的瞬时频率,结果表明:基于三参数小波的瞬时频率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及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将该方法用于地下薄互层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不仅可以刻画地层的整体变化特征,而且可以刻画薄互层内部结构。在大庆油田三维数据体瞬时频率分析中,将该方法与常用的Hilbert变换属性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清晰地刻画出火山岩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3.
海上单道地震资料中多次波的衰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单道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多次波,但针对单道地震资料识别和压制多次波的方法不多。通过剖面观察、自相关分析等手段将海洋地质调查单道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多次波分为两大类。针对各自的特征,利用预测反褶积和模型拟合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衰减试验。试验表明,预测反褶积用来衰减周期性强的短周期多次波比较有效;对于不规则的崎岖构造产生的短周期多次波,预测反褶积会有二次残留,可以使用自适应预测反褶积进行压制,但会造成数据空白。模型拟合方法适用于压制与一次波有明显区别的长周期多次波,其中参数L_(NC)值对多次波衰减的效果有影响,值太大则难以识别多次波;值太小,会使有效波被衰减。对于多次波与一次反射差别明显(反向斜交)的情况,L_(NC)值可以取小一些使得多次波衰减更干净;对于多次波与一次反射差别不明显(同向斜交)的情况,L_(NC)值要取大一些,以免造成有效反射被误认为多次波而衰减掉。  相似文献   

14.
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组合压制多次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梦秋  赵彦良  左胜杰  巴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537-544,682,511,512
本文针对澳大利亚海上地震资料中全程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发育的特点,分析了各类多次波压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针对该区海上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策略:①在第一次速度分析后应用Radon变换压制大部分全程多次波;②应用预测反褶积压制大部分层间多次波;③在第二次速度分析后,应用高精度Radon变换压制剩余多次波;④在叠前偏移CRP道集上应用Radon变换和内切除压制小时差层间多次波。应用上述组合方式可以有效地压制多次波,突出一次有效反射波。  相似文献   

15.
海量低频地震数据质控主要有两个难点。其一,低频地震数据受强能量直流分量的影响,使得常规的计算机辅助质控方法无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其二,常规处理系统的人工数据浏览方式不适合海量数据现场高效质量控制的生产要求。针对上述两个技术难点,本文介绍了基于并行算法的去除直流分量、多属性质控分析的解决方案,通过在野外生产项目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在海上多波地震勘探中 ,P 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转换波资料的处理质量。文中针对中国南海地震地质条件 ,在借鉴前人研究静校正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在CRP叠加剖面 (X分量 )上人工拾取同相轴 ,并用相应的纵波资料作为判别准则的P 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在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陆地深层、超深层地震资料低频信息缺失、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影响后续地震资料的准确解释。基于模型驱动的低频补偿方法依赖严格假设且参数调整不灵活;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细微变化的特征提取能力有限且梯度变化不明显、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低频欠补偿或补偿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改进CNN和双约束损失函数的叠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方法。为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在不增加CNN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加入可直接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残差特征的网络单元(残差块),并采用批归一化处理,使网络对细微变化更敏感,从而提高网络训练效率。为解决梯度变化不明显导致网络过早收敛的问题,以网络输出与原始地震记录差异和相关度为优化目标,通过均方误差和皮尔逊距离的加权求和建立双约束条件的损失函数计算补偿误差,使梯度变化更明显以保证梯度下降过程可跳出局部最优,从而提高低频补偿精度。合成数据和中国西部X地区实际叠前地震数据低频补偿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基于CNN低频补偿方法及反褶积结合宽带俞式低通滤波器的低频补偿方法相比,在补偿低频成分的同时不会破坏原始信号的中高频信息。  相似文献   

18.
深度域地震资料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惺华 《石油物探》2004,43(4):353-358
随着VSP、深度偏移、并间地震等物探新技术的出现,深度域地震记录的应用日益增多,从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地震波场描述出发,对深度域的子渡、褶积和Fourier变换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证明了时域与深度域中的地球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其数学表达方式是相似的。对深时转换中采样间隔的选择、频率谱与波数谱数据的关系和深时转换剖面上视频率变化等实际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海洋地震勘探向深海区域的发展,由于巨厚海水层及曲折海底的影响所产生的水底多次波在地震勘探资料的所有干扰中逐渐占主要部分。水底多次波分布广、能量强,是资料处理中首要衰减的多次波干扰。拉冬变换是一种速度叠加变换,时间域里的偏移距轴在拉冬域里转换为速度轴,时间域不同的速度曲线变为拉冬域中不同的速度点,在时间域里不易分开的不同速度曲线在拉冬域里以不同的速度点分开。这样就可以根据有效波与水底多次渡在速度上的差异在拉冬域内区以不同的速度点分开,进而衰减水底多次波。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由于海上三维地震采集中的种种问题和特殊性,使得三维面元覆盖存在着不均匀性。所谓不均匀性就是各种炮检距道道数不等,有的炮检距道道数为零(也就是缺失了这些炮检距道)有的炮检距道道数为1或大于1。这种面元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在缺失某些炮检距道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叠加剖面质量降低。为了提高海上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质量,必须使三维面元覆盖尽可能均匀化。本文基于从附近面元借用所需炮检距道的思路出发,提出了海上三维面元覆盖均化的方法,并分析了面元覆盖均化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