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年来,不同学者对渤海湾盆地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文中以辽东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东湾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沉积中心分布特征、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等的研究,系统分析了辽东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断裂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关系。论文研究认为,就辽东湾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而言,断裂体系对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中心的迁移演化、沉积相发育类型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均与断裂体系的发育特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演化特征及盆地结构类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营凹陷古近纪控盆断层形态经历了早期(基本上对应于古近纪孔店组沉积时期)板式、中期(古近纪沙河街组四段到沙河街组三段早期沉积时期)铲式和晚期(沙河街组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坡坪式3个阶段的演化,而断层的活动强度存在迁移性。古近系裂谷盆地各演化阶段沉积地层的空间展布与主要断层的走向基本一致,断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作用,与边界断层的演化相对应。东营凹陷古近纪盆地经历了早期旋转半地堑、中期滚动半地堑和晚期复式半地堑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葵花岛油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河盆地东部葵花岛油田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研究区断裂构造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构造类型以伸展走滑为主,主控断层是燕南断层。研究区断层产生于沙河街组沉积末期,东营组二段沉积期断层活动强烈,东营组沉积末期以后,断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构造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背斜高点及早期长期发育的油气源断层附近是油气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沾化凹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属于裂陷盆地,发育了众多的断层,绝大多数断层属于生长断层。这些断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即在沙河街三段(Es3)早期构造活动强烈,沙河街三段中期、沙河街三段晚期-沙河街二段早期构造活动变弱,至沙河街二段晚期-沙河街一段早期构造活动又变强,东营早期和晚期又变弱。主要断层活动控制着层序地层的发育,具体表现在:(1)对二级层序发育的控制,断层的总落差在二级层序开始时最大,以后逐渐减缓;(2)对准层序叠加样式的控制,即在构造拉张期,以发育退积式准层序为主,在构造挤压期,以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为主。同时,断层的活动也控制了三级层序(层序Ⅰ,Ⅱ,Ⅲ,Ⅳ,Ⅴ和Ⅵ)的厚度和展布形态,使沉降中心以五号桩长堤断裂带附近为起点发生顺时针迁移  相似文献   

5.
在被动构造发育程度的表征中,首先利用断层生长指数、断层落差、断层活动速率等方法表征断裂的发育强度,从而确定主动断裂与被动断裂,进一步研究主动断裂对构造单元演化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前古近系的构造演化规律和周边断层发育及演化具有密切的关联,因而对周边的主要断层进行分析。综合对东营凹陷及其周边主要断裂的断层活动速率统计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及其周边的断层活动时期差别较大,陈南断裂在中生代、新生代的活动强度最大,结合东营凹陷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沉积体系发育等特征,明确陈南断裂为东营凹陷前古近纪发育的主控断裂。  相似文献   

6.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部,勘探程度较低。为认识新北油田古近系成藏规律,通过对该区古近系地层展布分析、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以及针对油气来源、输导路径、圈闭和油藏类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地层自北向南层层超覆于垦东凸起之上,其中沙河街组以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东营组6砂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相,东营5-1砂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受沉积相控制,沙河街组与东营组6砂组储层主要沿湖盆边缘展布,东营5-1砂组储层全区发育;储层与断层、不整合面配置发育了构造、地层超覆和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来自桩东凹陷的油气,沿断层、砂体以及不整合面进入圈闭,形成了构造、地层超覆以及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地区是在前第三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沉积区。沉陷期间沉积有丰富的烃源岩,同期的重力流沉积和盆地扩展期形成的大型三角洲体系则成为烃类积聚的有利场所,气源岩主要是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渐新统东营组下段可能为本区另一套气源岩。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8.
渤中、渤东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为断陷沉积:凹陷东部断陷沉积受NE向断裂(郯庐断裂系)控制.雁行排列的NE向断裂将其分隔成3个主半地堑.凹陷西部断陷沉积受NW或近E-W向断裂控制,亦形成3个主半地堑.断陷期的沙河街组三段是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厚度可达3000m,而东营组下段生油指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也是一套值得重视的烃源岩.环渤中凹陷的诸多凸起是寻找上第三系油藏的有利地区,凸起边缘和凹中隆则是寻找上第三系油藏和东营组优质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M盆地的构造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位于非洲的M盆地为前寒武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该盆地主要由EW向和NW向两大构造体系组成,前者控制盆地构造的总体发育方向。依据断裂规模,控盆作用及形成、活动时间,此盆地的断裂可分为 5个级别。与盆地三大演化阶段相匹配,盆地内发育 5个期次的断裂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后期(第三、第四纪)发育的断层对早期油藏有破坏作用,后期形成的圈闭不具成藏条件。由于断层发育,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发育较早(AM组沉积前)的断层具有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渤中、渤东凹陷结构认识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渤中、渤东凹陷沙河街且三、四段为断陷沉积,凹陷东部断陷沉积受NE向断裂(郯庐断裂系)控制,雁行排列的NE向断裂将其分隔成3个主半地堑。凹陷西部断陷沉积受NW或近E-W向断裂控制,亦形成3个主半地堑。断陷期的沙河街三段是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厚度可达3000m,而东营组下段生油指标达到好烃源岩标准,也是一套值得重视的烃源岩,环渤中凹陷的诸多凸起是寻找上第三系油藏的有利地区,凸起边缘和凹中隆则是寻找上第三系油藏和东营组优质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莘县凹陷下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莘县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其主力烃源岩发育在沙河街组一段、三段及四段+孔店组.馆陶组沉积末期,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为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依据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该凹陷下第三系可划分为两大含油气系统:沙河街组三段已知含油气系统由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中、上亚段两个子系统组成,前一子系统已发现贾2井、莘4井油藏,后一子系统目前尚未发现油气显示;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推测含油气系统由沙河街组四段和孔店组两个子系统组成,目前均未发现油气显示.含油气系统内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及岩性3类油气藏,形成于中新世.生烃凹陷、生烃时期及断层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堂邑次凹环洼带为有利的成藏区.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富油、也最富气的凹陷,凹陷位于渤海海域中部,面积近9 000 km2,新生界厚度最大超过10 km,是渤海湾盆地面积最大、厚度最大的凹陷。渤中凹陷经历了古近纪断陷和新近纪区域拗陷两大阶段。古近纪断陷期双向伸展,形成"四洼一突"格局,断陷经历了由分隔洼陷到汇聚统一的演化过程;拗陷期持续沉降,形成古近系和新近系-第四系"双厚型"结构。渤中凹陷发育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东营组三段3套优质烃源岩层系,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三段中-上部、沙河街组一段及东营组三段下部,上覆层巨厚,烃源岩演化程度高。基于统计分析重新构建了渤中凹陷不同层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型,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渤中凹陷烃源岩排油量为512.5×108m3、排气量为311.64×1011m3。渤中凹陷潜山和孔店组储层油气源条件好,有近源特点。区域盖层为古近系下部厚层泥岩,成岩程度高、封堵能力强。潜山地层时代老、岩性硬、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裂缝发育、受强溶蚀、物性好、产量高,孔店组砂砾岩抗压实能力强。深层圈闭成群成带发育,规模大,勘探前景大,因此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条件,是发现大气田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3.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穿过渤海的部分,在古近纪对渤海湾盆地构造的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构造活动仍相当强烈。根据获得的部分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该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其先存的古近系断裂复活,在上覆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及第四系中形成断裂和褶曲,新构造以断裂极其发育为特征。营口—潍坊断裂带沿线新构造发育具继承性和新生性,断裂带新构造变形和新构造活动具有分段性。分析了各段的构造特点和活动性质,并将新构造期分出6个主要的构造活动幕。  相似文献   

14.
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南庄边界断层为例,应用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图和地层厚度图,分析不同地质时期边界断层垂直位移沿走向变化,对边界断层分段生长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过程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西南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期可分为东、中、西3个相对独立的断层,它们间呈侧列式分布,在断层段叠覆处发育转换斜坡;沙一段沉积时期,3个断层段连接并出现了统一趋势,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开始废弃。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各断层段连接形成统一断层,但仍表现出分段特征,在断层分段处形成横向褶皱,同时高柳断层以北的断层段废弃。横向褶皱和转换斜坡是下盘碎屑物质进入盆地的通道,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查清了周缘主要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 在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和莫霍面三维构造分析的基础上, 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岩石圈断裂, 其中卡拉麦里-三个泉东-三个泉断裂带控制了陆梁隆起的长期活动和构造演化, 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盆地内部基底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在对各沉积盖层断裂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盖层中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叠加分析, 结果发现, 盖层中的断裂密集带与深部断裂的长期活动密切相关, 它们形成了以深部断裂为树干, 以盖层断裂为枝体的深浅部断裂构造组合; 深部断裂构造对现今地貌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历经40余年油气勘探,目前仍总体上处于勘探中期。在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陆上)20世纪勘探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新的认识:渤海湾盆地是在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克拉通上形成由石炭—二叠系残留含煤盆地、中生界裂谷盆地和新生界裂谷盆地四者相叠置的叠合盆地;太行山东深大断裂控制沙四段—孔店组及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第三系生油凹陷的地质结构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等。并提出精细勘探第三系生油凹陷是储量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潜山油气藏勘探是储量跃进式增长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滩海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辽河盆地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滩海地区共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泊、滩坝以及湖底扇6种沉积类型。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湖平面变化。东营组三段沉积时期盆地沉降幅度大,为湖盆扩张早期,研究区沉积相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为主;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扩张时期,但构造活动减弱,湖盆变浅,研究区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为主;东营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湖盆收缩期,除局部深凹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外,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8.
老爷庙地区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爷庙构造带为一滚动背斜构造带,发育3个级别的断层:(1)EWNE走向的控凹断层;(2)NNENE走向的控油断层;(3)NW-NW-W走向的控圈闭断层。沙河街组三段4~5亚段的深湖相泥岩及沙河街组一段至东营组三段的浅湖半深湖相泥岩为主力生油岩,此二套生油岩已进入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及腐殖型为主,均具较高丰度,为较好好生油岩。辫状河道砂体、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深水浊积砂体为主要储集体,具高孔、高渗特征。油气藏的类型主要受控于裂陷盆地的伸展程度、同生断层及沉积相带。裂陷旋回控制含油气系统的分布,同生断层使含油面积扩大,储集体相带的配置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