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压杆挠曲线法分析了木节对轴心受压胶合木柱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分析时考虑了初弯曲、初偏心以及木节和木材本构的弹塑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考虑木节的影响时,模型中将截面分为木节区、木节影响区和无影响区,3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木节区的位置由自编程序随机产生,以模拟实际工程中木节在构件中的随机分布。分别计算了木节率为2%、6%和9%时的稳定系数φ。计算结果表明,木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轴心受压胶合木柱的稳定承载力。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金属材料在高周疲劳过程中抗拉强度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土受到污染后,土体的组分以及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土体抗拉强度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人工配置盐酸、硫酸和硝酸的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对比蒸馏水和污染后的土样进行直接拉伸破坏试验,探讨酸污染黄土的拉应力-拉应变特征及过程,进一步分析不同酸溶液种类、浓度对土体抗拉强度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污染液的侵入,黄土的抗拉强度均小于未污染状态;且随着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盐酸和硝酸污染黄土的抗拉强度均呈减小态势,而硫酸污染英黄土的抗拉强度却逐步恢复,拟合后的污染液浓度与抗拉强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基于黄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探讨酸污染黄土的联合抗剪强度拟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验方法对岩石抗拉强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弧压劈裂、角压劈裂及直接拉伸3种试验方法,对煤、砂岩、泥岩、大理岩进行了大量的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同一种岩样,3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拉强度相差很大,但具有弧压和角压劈裂法测定的岩石抗拉强度平均值与直接拉伸法测定的抗拉强度相近的规律.通过对弧压和角压劈裂试验试件内应变场分布规律的测定,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岩石抗拉强度测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7,(4):48-53
选取华北地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林场2种典型树种刺槐、油松进行单根拉伸试验,分析直径、根系含水量等主要影响指标对其应力应变曲线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依据试验设计的准则,将抗拉力、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作为响应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载条件下,刺槐、油松单根的应力应变曲线整体都为单峰曲线,无明显颈缩现象,且都呈现出明显的弹塑性材料特征,二者相差不大。随着直径的增加,单根的弹性模量增加,抗拉力增加,抗拉强度均降低。随着根系含水量的增加,根系的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对抗拉强度而言,根直径和根系含水量的交互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7.
为确定新研制的酚醛/玻纤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研究了酚醛/玻纤复合材料在-55℃、20℃干态/湿态、71℃干态/湿态和93℃干态/湿态的经向拉伸性能,讨论了不同温度以及湿态处理对酚醛/玻纤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试件断口的显微结构和断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酚醛/玻纤层合板的抗拉强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态条件下,20℃状态的抗拉强度比-55℃状态下的降低了129.9MPa,即降低了24.26%;71℃状态下的抗拉强度比20℃状态下降低了50MPa,即降低了12.33%;93℃状态下的抗拉强度比71℃状态下降低了62MPa,即降低了20.33%.湿态条件下,71℃状态下的抗拉强度比20℃状态下降低了72.3MPa,即降低了29.19%;93℃状态下的抗拉强度比71℃状态下降低了72MPa,即降低了26.57%.在同一温度下,湿态状态下试样的抗拉强度比干态状态下的明显降低.20℃状态下,湿态比干态降低了69.67MPa,即降低了17.18%;71℃状态下,湿态比干态降低了117.7MPa,即降低了33.11%;93℃状态下,湿态比干态降低了111.6MPa,即降低了39.41%.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采用洛氏硬度值来计算碳钢的抗拉强度,总结出了近似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标准数据进行了详细对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比较分析,寻求测定水泥土抗拉强度的简便、适用方法,建立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的比较分析,寻法测定水泥土抗拉强度的简便,适用方法,建立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聚甲醛(POM)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展开研究,以PP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作为对比,研究不 同长度和不同掺量POM纤维对增强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6mm 的POM和PP纤维增强 的混凝土在掺量为0.9kg/m3时具有较好的抗劈拉性能。掺量为0.9 kg/m3时的POM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中,长度为6mm 的POM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劈拉强度,而在掺量为1.3kg/m3时的PP纤维增强的混凝土中,PP纤维长度对混 凝土强度影响较小。不同长度的POM纤维等量混掺增强的混凝土中,不同长度的等量混掺方案对混凝土的抗劈拉 强度影响较小,其中以3、6、9和12mm四种长度等量混掺的混凝土抗劈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高温后粗砂岩单轴抗拉强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温度(25℃,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等10个等级)作用后的砂岩试样进行了巴西劈裂实验,分析了粗砂岩单轴抗拉强度经历了不同温度作用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25-150℃时,单轴抗拉强度变化很小;150-500℃时,随着温度升高,单轴抗拉强度单调增加;500-750℃时,单轴抗拉强度单调减小;750-900℃时,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一个定值.总体来讲,粗砂岩的单轴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套筒致裂法进行了不规则岩石试件抗拉强度试验。阐明了所用设备、试验步骤及套筒致裂法的基本理论,介绍了用套筒致裂法测定不规则岩石试件抗拉强度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15个混凝土立方体劈裂试件和24个混凝土抗拔试件在常温 ̄900℃范围内不同温度作用后的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工作。建立了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拉强度与粘结强度的推算公式,较好地符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文〔1〕、〔2〕的试验结果,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送审)中的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拉强度设计公式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式可满足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多因素影响下高温后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温后C35混凝土的切片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最高温度、恒温时间和冷却后所处的环境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对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公式拟合.结果表明,最高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抗拉强度最重要的因素,而在最高温度不超过600℃,恒温时间不超过60 min的情况下,恒温时间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200℃以上的高温作用后,升降温后潮湿环境养护过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升降温后未养护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掺入纳米SiO2后对于橡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以C30素混凝土为基准组,实验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橡胶(0%,1%,2%)、纳米SiO2(0%,1.5%,3%),分别等质量取代细骨料、水泥,分析纳米SiO2和橡胶掺入再生混凝土后,对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再生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因纳米SiO2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变大,会随着橡胶的掺入而减小,但橡胶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要远低于纳米SiO2对其力学性能的正面作用。因此,加入一定量纳米SiO2的橡胶再生混凝土可以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准确评估土体的抗拉强度是岩土工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开展一系列试验,获得125组包含干密度、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基质吸力、破坏压应变、破坏拉应变、拉剪黏聚力、拉剪内摩擦角等信息在内的试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堆栈泛化算法,建立压实膨胀土单轴抗拉强度预测模型,详尽比较堆栈泛化模型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基于吸应力的抗拉强度理论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进行特征重要性分析,研究堆栈泛化模型对抗拉强度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参与比较的其他机器学习模型,远优于基于吸应力的抗拉强度理论模型.对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5个特征最终排序为质吸力(44.6%)>含水量(19.5%)>拉剪内摩擦角(11.9%)>无侧限抗压强度(10.6%)>破坏拉应变(8.0%),与既有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干燥黄土巴西劈裂试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文从试样的劈裂特征、荷载-变形关系、抗拉强度与干密度的关系、直接拉伸与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等方面开展了原状与重塑马兰黄土的巴西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分为不同破坏类型,它们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同,偏离直径裂纹的出现会使试样结果偏小;剔除破坏类型对抗拉强度影响较大的试验结果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金属抗拉强度测量的评定方法,为机械制造、土木工程中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