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新桥煤矿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的支护难题,以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和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煤岩体内塑性区极限平衡理论,导出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煤柱宽度为4.5 m。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以锚网索为基本支护,沿空帮采用预应力桁架支护技术,不仅控制了煤柱整体位移,而且进一步限制煤柱松散破碎变形,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新桥煤矿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的支护难题,以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和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煤岩体内塑性区极限平衡理论,导出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确定了合理的煤柱宽度为4.5 m。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以锚网索为基本支护,沿空帮采用预应力桁架支护技术,不仅控制了煤柱整体位移,而且进一步限制煤柱松散破碎变形,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尤其是软弱围岩自身强度较低的厚煤层巷道更为显著。分析了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特征,基于2212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的实际条件,选择不同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覆岩形成弧形三角块结构,对巷道围岩稳定状态和应力条件起决定因素;通过几种方案比较表明,巷道主体采用U型钢支护,临空侧帮部加强锚杆支护,同时打释放钻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王庄煤矿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地质调研、矿山压力监测的方法,分析了此类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发现顶板和煤柱帮是围岩控制的关键,针对性地提出"注浆+锚网索+局部加强支护"的控制技术。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抑制顶板深部围岩早期急速离层,弱化两帮非对称变形,减小围岩累计变形量,能够改善围岩力学性质,提高围岩自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梁北煤矿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基础上,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孤岛工作面两侧充分采动后,老顶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煤层硬度、护巷煤柱尺寸以及工作面开采等因素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顶板下沉,但对巷道两帮和底板控制作用较小,须基于实测资料对支护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6,(2):85-87
为解决陈四楼煤矿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支护技术难题,结合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通过选定几种支护形式在21502轨道顺槽进行支护试验,对比不同支护材料的支护效果,根据不同支护材料的自身特性,优化21502带式输送顺槽巷道支护设计。在巷道沿空侧巷帮肩窝和底脚采用短锚索代替锚杆使用,巷帮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减少了锚杆被压断的数量,提高了巷帮煤壁的稳定性,降低了支护成本。  相似文献   

7.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且顶板运动剧烈,是孤岛工作面回采的技术难题之一。其工作面两巷的布置及支护方式对于安全开采尤其重要。针对某矿的具体生产条件,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对其孤岛工作面进行回采,提出了沿空巷道支护的基本思路,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进行了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方案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保障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孤岛工作面的开采难题,能够保证巷道服务期间的安全稳定,尽可能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为类似条件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董昌伟 《现代矿业》2011,27(7):102-104
孤岛工作面及其周围巷道附近应力集中程度高且顶板运动剧烈,是孤岛工作面回采的技术难题之一。其工作面两巷的布置及支护方式对于安全开采尤其重要。针对某矿的具体生产条件,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对其孤岛工作面进行回采,提出了沿空巷道支护的基本思路,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进行了锚网梁索联合支护方案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保障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孤岛工作面的开采难题,能够保证巷道服务期间的安全稳定,尽可能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为类似条件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飞 《煤》2023,(2):25-28
为了充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证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文章以2106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护巷及围岩控制为背景,采用FLAC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了2106工作面轨道巷留设8 m小煤柱护巷技术,并针对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经现场实测,采用8 m小煤柱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控制在较小范围,支护系统能充分发挥作用,完全能够保障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煤》2015,(9)
残余煤柱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是很多历史悠久矿区安全开采面临的难题之一。以潞安王庄煤矿52采区52M1残余煤柱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表面位移观测等方法,对沿空掘巷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强度加长锚固锚杆、同时辅以预应力锚索的支护方案,并确定了支护参数。研究表明,高强锚杆支护技术和参数设计合理,进一步提高了残余煤柱工作面轨道巷围岩的力学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效果较理想,窄煤柱帮最大移近量仅为30 mm,巷道断面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巷帮煤柱破碎,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巷道稳定性差的问题,以高河矿W4301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提出端头铺设金属网、架后及时打设木点柱和单体柱的切顶和挡杆技术,以及巷道超前顶板锚索补强、密集钻孔切顶、施工柔模混凝土墙充填支护体、架棚支护和煤柱侧巷帮注浆加固综合围岩控制技术。试验表明:充填支护体和锚索受力较为稳定,充填支护体和锚索能够有效承载,沿空留巷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07 mm,顶底最大移近量为231 mm,围岩变形不大,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集煤矿1213(3)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和现有支护状况,分析了1213(3)面沿空掘巷的技术措施,在实测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的效果,得出的结论对厚煤层沿空掘巷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及原始矿压显现规律,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两侧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基本顶关键层效应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UDEC,详细分析了煤层硬度、基本顶断裂位置、护巷煤柱尺寸及孤岛工作面开采等因素对综放沿空掘巷顶板垂直应力分布和围岩变形特征的影响,并指出沿空掘巷支护重点。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80509回风巷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研、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分别对煤巷围岩变形破坏过程、直接顶组分X衍射与电镜扫描、直接顶底及煤层的煤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高性能锚杆、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钢铰线桁架新型联合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新型联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障了巷道采掘过程中的安全,对类似条件工程的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巷锚杆支护理论及巷道围岩的变形曲线分析,确定合理支护参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保障措施,以便尽可能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提高巷道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张集煤矿1213(3)工作面轨道巷原支护方案的不足,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加固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其结果证明全断面加固技术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量。  相似文献   

17.
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集煤矿1213(3)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和现有支护状况,分析了1213(3)面沿空掘巷的技术措施,在实测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的效果,得出的结论对厚煤层沿空掘巷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任楼矿Ⅱ7212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为技术背景,在上、下区段与掘进巷道邻帮部分锚杆不退锚减少支承压力对巷道破坏的基础上,确定了巷道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锚索配合M钢带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并提出了详细的施工技术参数。实践证明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锚索配合M钢带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支护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5,(11):91-94
为保证西沙河煤矿残采短壁孤岛面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以西沙河煤矿2402回采巷道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机理,针对合理的煤柱宽度进行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了残煤短壁面沿空掘巷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20.
钱营孜煤矿W3214工作面运输平巷为沿W3212工作面采空区掘进的沿空巷道,为了控制沿空巷道围岩的剧烈变形,研究了围岩控制技术。根据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原理,并针对W3214工作面运输平巷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技术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高强度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