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培养能够创新性地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服务及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研究具有特色的、系统性的机械专业产-学-研多元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项目-课程-实践”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项目驱动、产教融合”的协同合作教学、“案例导向、多维互动”的一流基础课程改革和“综合创新、全面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综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新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分离,实践与理论联系不够等问题,提出“两结合一夯实”多元驱动,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完成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建设。该模式以“科教结合”+“产教结合”为途径,夯实思政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研究、决策能力、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科教结合”是“项目教学法”与“逐级螺旋上升”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构建智能制造项目、工业机器人项目、机械传动与控制项目以及现代工程装备驱动与智能控制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水平与制造能力,以任务驱动方式,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产教结合”是“完善内部资源”与“深化外部资源”相结合,整合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夯实思政教育是明确夯实思政教育建设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其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程思政信息化平台,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培养信息化下德才兼备的制造型人才,实现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建立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相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的不同层次进行的系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设计,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机械应用型人才的机制。机械专业通过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探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机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工科”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分析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痛点,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重构及评价反馈(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等手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宗旨,实现本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实际效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通过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项目式实践教学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灵敏 《装备制造技术》2022,(10):214-216+227
针对当前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存在授课偏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欠缺,与工作岗位需求失配,实训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建设费用巨大,实训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泛,无法“因课制宜”等不足,提出构建多元化的现代通信实训基地。多元化通信基地“因课制宜”地按理论课程实训和工程类课程实训分类建设,跨学科、跨学校、校企合作和虚实结合共建共享;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际工作内容,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通信相关企业进行岗位实践,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学习实操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赛证研”实践融合教学,实现产教研相融合,企业与学校相融合,通信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角色相融合,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调和坚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有针对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热爱度,提升就业能力,进而有效填补人才需求缺口,同时也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曹霞  谢阳 《机电技术》2016,(4):108-110
应用型高等学校“卓越计划”的顺利实现,开展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针对当前“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校企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与常州宝菱重工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色,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面、深层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的教学创新模式和实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的高职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较低,不能较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学模式改革是当代的高职汽车营销教学的主要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当前营销教学存在的弊病,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导向为培养目标,改善与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环节,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简述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高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思路,针对现状优化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参考性高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机械行业转型升级需求,需提高机械类专业人才质量,结合地方高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鉴于学科竞赛具有实践性、前沿性、综合性、普遍性等特点,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竞赛”相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分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对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及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结合大赛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建立系统的参赛机制和培训体系、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方案,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知程度和参赛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保障了学生在竞赛后的再学习和再探索。通过赛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了“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工地学校”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欢迎,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题目,阐述了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了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开展的意义: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出了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地学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校企共同规划人才培养的内容,校企共同搭建教师教学的团队,校企共同组织人才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专业群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探索培养可持续基础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行业“三方共育”“升学+竞赛”双轮驱动的“一体成才”育人机制。机电专业群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了共拟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长效机制,按“夯实基础文化和基础技能”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有效解决了中高职衔接不到位、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学生综合基础能力不理想等问题。以技能竞赛和职教高考为抓手,提高了学生综合基础能力素养,提升了升学与竞赛竞争力,培养出一批既能在国赛省赛获奖又能升入优质院校的一体化人才。机电专业群在构建的“三方共育、双轮驱动、一体成才”人才培养模式下,为本科和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可持续发展、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宽基础厚技能”的机电类专业人才,以期为中职学校培育机电类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现代学徒制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面监的问题,结合学徒制实际推进案例,总结出基于“四共”途径的学徒制模型,从“共建、共治、共培、共享”四个维图就怎样推进学徒制培养,落实“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提出详细的策略:(1)共同建设实践训练条件和技术创新科研平台;(2)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教材资源体系和共同管理学徒培养;(3)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徒制专业师资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4)校企共同享用双方大师名师,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实践检验,基于“四共”途径的校企合作,能有的讲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企业有“获得感”,学生有“成就感”,职业教育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企业从高职用人最后一公里,本文提出了基于企业项目进课堂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校企合作中横向项目为基础,在校老师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开设相关课程进行“项目化小班个性化培养”,学生在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导师培养中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岗位技能、上岗资格等,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工作或者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该模式已经在本校实践了三年以上,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验证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而列车控制系统可以保障其高效、安全、可靠运营。通过对城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发现,设计与开发其实践教学系统十分必要。该实践教学系统平台主要由信号仿真教学模块和通信仿真教学模块两部分组成,采用虚实结合方式,适用于城市轨道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实践环节不突出、专业融通度不高及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及机械工程专业服务企业特点,以各类项目为驱动力,融合项目中所需专业,探索并形成了基于“项目驱动-专业融通-多导协同”的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搭建了基于典型产品的区域内产教融合平台,选择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围绕典型产品的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开展了基于产教融合平台的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通过与典型企业的合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了多导师稳定团队和阶梯硕士生攻关队伍,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导师团队的实践创新资源,带领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实践反馈理论,从而加强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及不同专业互补和协作竞争;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等项目提升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即实现了从产教融合平台、技术链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进行宏观性规划;然后再分别从导师团及学生阶梯队伍、各类型项目进行微观探索;最后按照专业实际情况,以“点-线-面”逐步实施并修正,为地方应用型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实践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与需求,如何更好地培养真正吻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地方应用型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析了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在课程体系、师资、协同育人平台、机制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校企(地)多方优势,产教深度融合,对本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企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双向流动作为途径,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以“共建·共享·共融”为目标,搭建实践实习平台;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前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学生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类型对接学生生源现实,培养目标对接产业行业,培养过程对接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提出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思路。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专业对接产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对接岗位构建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面向数字化工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信息技术及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雷冰 《装备制造技术》2022,(12):189-192
针对目前中职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存在脱节现象,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设置上普遍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课程体系仍是基于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上构建的,比较注重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比较单一,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与行业现状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状,提出采取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以面向岗位能力的实践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交替”教学理念,遵循学生需求、岗位需求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中职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双轨道四横三纵”课程体系。“双轨道”是以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的校企双方双轨运行,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四横三纵”是指以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方向为主,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专业能力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企业岗位模块四大横向课程模块,再融合农机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指标构建课程体系。“双轨道四横三纵”课程体系能够满足乡村农机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是通过提升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培养适应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双高”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本文以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二元制”班为例,结合人才培养过程所遇到问题进行剖析,探讨机电“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区域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机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将CDIO理念引入到本专业课堂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并完善了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CDIO模式的机电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