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宜居内涵的解读出发,提出了宜居村庄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广东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宜居村庄安全、清洁、舒适、便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提出了广东省建设宜居村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曾培炎 《建设科技(建设部)》2004,(5):10-10
本刊讯 在日前召开的建设部村镇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指出,小城镇与村庄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赋予建设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新时期、新阶段各级建设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逐渐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同时开启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践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逐渐趋于完善,为国家整体战略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章首先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做概述,接着阐述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现状,就其中的问题作分析,最后结合实例谈谈对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力争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献力。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城市,乡村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滞后情况。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为达到既定的建设工作目标,需有效落实村庄景观规划设计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本文通过阐释乡村景观的概念,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说明了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有效方案,以进一步增强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5.
以铜陵市五洲村建设为例,结合目前村庄建设现状,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对村庄规划与整治建设进行了论述,以期使农村在城乡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建设。 相似文献
6.
滇中地区属于高原地区,生态和文化特点突出,城镇化进程较为迟缓,其近郊型村庄建设中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确保近郊型村庄建设更好的融入城市建设,并继承和延续滇中地区特色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因此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建设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7个村庄进行研究,结合村庄建设的实际情况,归纳了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建设在民居建筑特色、公共活动中心、景观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及专家学者的观点,总结村庄建设的基本原则,并针对7个村庄规划和建设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对策,以期对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简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归纳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为此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原则和具体内容,从而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背景下,空间规划需要面临权属与用途、保护与发展、公平与效益、规模与布局等挑战。村庄规划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在现状认知、用地布局、用途管控、支撑体系、实施引导等环节都需要做好衔接。文章基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长乐、丽山、白鹿村庄规划的实践探索,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多少、布哪里、如何管”三个核心问题,提出基于利益平衡的总量测算、多因素评价优化空间布局、符合乡村特征的管控指标等村庄规划响应策略,探索面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村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南通市村庄建设工作回顾从2003年开始,南通在全市大力开展了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2005年以来,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农村二十字目标和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要求展开工作,强化工作指导,对照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民富、村美、风气好”和“123(1座公厕、20个垃圾箱、30盏路灯)加三化(绿化、美化、无害化)”的基本要求,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围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建筑美化、卫生洁化和河道净化”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启动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面貌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不管是居住条件、交通条件,还是绿化、亮化、美化,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村容整洁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各地政府也都非常的重视,为了创建优美、健康、清新、舒适、环保的人居环境,要求各村镇都要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目前离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小康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继续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2.
13.
泰州市高港区:抓住重点合力推进村庄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规划包括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保留村庄的整治规划,内容以推进集中居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突出农村道路改造、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等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建设整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农民新型社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经过专家评审,按规定程序进行报批,并将规划方案统一制作公示牌,在各村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在“十五”期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了目前仍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村庄规划建设滞后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村庄规划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如:坚持规划先行,构造合理的村庄规划体系;以村庄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坚持典型示范,抓好“千村示范”工程;抓好小城镇建设,幅射带动新农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加速推进,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村庄建设粗放用地的问题,危及了村庄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下面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分析村庄建设用地情况。宜城市现有人口55.2万,城镇人口比重45%,农村人口比重55%,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22倍;市域面积2115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包括农民居住区的住房、晒场、庭院、宅旁绿化及村内公共设施等)97.46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42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是城镇建设用地的2.3倍,人均占地268平方米。按村…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了在农村建设上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建设的好与坏更多的体现在村庄规划问题上,当前村庄规划普遍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村庄规划缺少地域性、科学性、协调性。本文着重阐述了常山县村庄建设的整体概况,并反思当前村庄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常山县村庄建设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村庄,是村镇体系的基石。村庄建设,则是村镇建设乃至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小康建设和现代化的全局,具有政策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的特点。本文探讨山区村庄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引起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现状与特点 山区的村庄建设,始于80年代初期的农房建设。十多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特别是随着小康村的建设和扶贫倾斜优惠政策的落实,山区农民的居住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苏南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天池村为例,在发展思路、功能定位、空间构建、产品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并在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旅游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针对性的规划创新,以保障天池村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