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位试验能很好地反映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桩的承载机理。本文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嵌岩桩原位试验,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嵌岩桩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特征。分析表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受桩的几何尺寸、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又与这些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原位试验能很好地反映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桩的承载机理。本文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嵌岩桩原位试验,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嵌岩桩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特征。分析表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受桩的几何尺寸、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又与这些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坤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48(6):58-67
采用有限元法对横向受荷嵌岩桩的现场试验加荷过程进行数值试验,获得和现场试验的加载范围内结果一致的荷载-位移曲线,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并采用数值模型开展数值试验加载直至破坏,从而获得完整的荷载-位移曲线。基于已有的地基反力模量Ki 的解答方法,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荷载-位移曲线初始斜率Kh求解的经验公式,给出横向受荷嵌岩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双曲线函数理论计算方法。通过与现场试验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采用常用的四种横向受荷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方法,对经过数值试验扩展的水平荷载-桩顶位移曲线开展分析,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建议采用双曲线函数法对横向受荷嵌岩桩的承载力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王卫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1,(1):55-57
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获取设计参数.该文结合工程实际,给出桩基试验流程,并分析了试验结果.静载试验结果可为合理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对重庆市近10年102根嵌岩灌注桩试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单桩无量纲随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改进JC法和Monte-Carlo法计算得到重庆地区嵌岩桩基目标可靠度的范围,进而提出重庆地区嵌岩桩基目标可靠指标的建议值。最后引入可靠系数(代替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并计算了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的可靠系数,提出采用可靠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实用表达式,该表达式体现了简单实用的原则,利于设计人员掌握和理解,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BP网络在嵌岩桩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改进的BP网络对嵌岩桩承载力进行预测的新方法,并编写了相应的训练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改进的BP网络算法比一般的BP模型结果误差小、收敛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嵌岩桩承载力的预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嵌岩桩在岩土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准确计算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仍是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收集整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强度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45个嵌岩桩竖向下压承载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桩的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等。定义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段极限侧阻力和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给出了不同可靠度水平下岩石侧极限阻力系数取值。 相似文献
9.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预测的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高次非线性能力,应用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研究中.两种算法的结合,避免了BP神经网络收敛于局部极值,使神经网络更快找到全局最优解;并利用济南地区的现场实测资料,建立起了预测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起高应变动力测试法与静载荷试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法在本地区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高次非线性能力,应用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研究中。两种算法的结合,避免了BP神经网络收敛于局部极值,使神经网络更快找到全局最优解;并利用济南地区的现场实测资料,建立起了预测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遗传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建立起高应变动力测试法与静载荷试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法在本地区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从桩基规范中有关嵌岩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同时,根据桩与岩石接触方式和作用力呈顺序传递的性质,进一步证明了其不合理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算法是一种解决工程中复杂非线性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对免疫算法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论.单桩极限承载力受众多因素的影响,Q-s曲线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结合武汉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载荷试验资料,运用M ATLAB编写了免疫算法程序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基本一致.由于免疫算法比传统算法在全局优化、非线性优化、多参数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可望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桩基现场原位试验,分析了钻孔灌注桩的桩基承载力的性状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各截面的轴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而在同一级荷载下轴力沿桩的深度逐渐变减小,说明桩长是轴力衰减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桩侧/桩端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桩侧摩阻力若同时发挥作用,其与一定深度范围有关,而与地层无关,地层仅是侧摩阻力大小的主控因素.在求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时,将桩端阻力和侧摩阻力取相同的安全系数未反映桩基荷载传递的实际情况.同时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进行试桩成果总结,以期达到节省投资、缩短计划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硬化土本构模型,针对江苏省软土地区的土质条件选取数值计算参数,通过PLAXIS 2D软件对小型预制桩在的单桩水平受荷及竖向受荷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桩身弯矩沿桩长的分布以及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小型预制桩基础桩身弯矩的分布特点,并探求其在水平及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而能够为小型预制桩基础工程设计以及计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的特殊工程特征,合理确定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和变形指标的大小.方法通过对厦门地区的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旁压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常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的定量模型,确定了有关模型的参数.结果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实测值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对应关系的相关公式确定,试验结果其承载力特征值fak均大于600 kPa,地基承载力提高20%以上;变形模量在30~50 MPa,而过去提供的变形模量均大于50 MPa,工程设计时需引起重视.结论确定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相比,其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拔承栽力都较大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提高达75.3%以上,而混凝土的用量却少41.9%;单方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118.9%以上,而挤扩多支盘桩的混凝土用量比等少44.1%以上,且沉降曲线较缓,因此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试验对这种新型桩的承载理论研究和类似工程实践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平衡桩基测试技术,根据坝陵河大桥现场的2根桩基(SZ1、SZ2)和北盘江大桥的1根桩基(SZ3)的静载荷试验报告,对泥质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d〉3.0)在万吨级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桩顶荷载和位移的关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等。结果表明:在泥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桩顶荷载-位移曲线主要以缓变型为主;桩端岩石风化程度对端阻力影响较大,微风化的泥质砂岩和白云岩极限承载力要比弱风化的泥质灰岩高;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桩土界面相对位移关系比较密切,泥质白云岩桩侧阻力发挥所需桩土位移相对位移较小;最后把桩极限侧阻力与勘探报告预估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