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叙事政治学方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卢卡契阐释叙事形式政治性的总符码是“总体性”,可根据叙事形式的是否具有整体性判断作者世界观及政治立场。戈尔德曼的套盒式阐释模式在作品形式(话语与形象结构)隐含的世界观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建立了同源性。詹姆逊的三层次叙事阐释模式,揭示了具体文本叙事形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有最终渊源关系,后者是投射在叙事形式中的政治无意识。本雅明、萨特等都在叙事政治学方面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成果。他们的叙事政治学思想具有丰富洞见和启示,也存在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佐传》是作为史官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它的文学形态的形成也受到了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文章以其叙事架构为视点,从事件因果关系、人物性格和预言模式三方面探讨史官文化对佐传》叙事架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碎片化叙事是现代诗歌叙事文本的一大叙事特色,只不过学界研究诗歌叙事模式的学者们未能意识到其存在性及其构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拟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理论以及现代诗歌叙事文本的碎片化叙事特征,从现代诗歌叙事文本叙事主题碎片化、叙事结构碎片化、叙事情节碎片化、叙事视角碎片化以及叙事人物碎片化等五个方面探寻诗歌叙事学(Poetic Narratology)的碎片化叙事模式的构建,以发展和完善诗歌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两汉时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空间化”叙事结构观念。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杂史的叙事结构思想基本承史传而来,发展轨迹与史传基本上也一致,但作为从史传到小说的过渡性文体形式,在叙事结构上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迁,这种变迁进一步强化了古代“空间化”叙事结构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分析叙事结构在广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叙事理论及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然后介绍了广告和叙事的关系;最后着重从三个方面运用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分析了叙事结构在广告中的应用及其在帮助实现广告目的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卡波特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进行文本细读,从重复叙事这种结构范式切入,发现文本采用了结构重复,意象重复和场景重复的手法,体现出作者对小说主人公乔尔的“寻找”和“逃离”之路的独到理解和处理.从这3种重复叙事语言的分析入手,探讨其重复叙事中所隐含的潜藏文本和深层主题意义——逃离孤独、寻找关爱和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决定了翻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此,各语言所载负的文化信息很难完全一致,后者会造成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和歪曲,也就是文化意象的错位问题。列举了文化意象错位的几种形式,分析了引起文化意象错位的种种原因,最后提出怎样对待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项狄传》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它以标新立异的结构形式、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来描绘生活,从而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对20世纪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从创作风格、小说语言、元叙事、叙述时间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探析,希望对现代主义叙事艺术的源起、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女作家方方的小说因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呈现死亡而展示给读者独特的风景。方方小说的死亡叙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死亡或是方方小说叙事的主轴、舞台的主角,或是小说暗藏的玄机、命运的密码;更或是人性脆弱妥协、变异扭曲的必然结果。方方正是以独特的死亡叙事坚守了自己关注人性、关注人的命运的文学信念。  相似文献   

11.
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理论根底深厚、方法论意识极强的作家,这具体从大江文学的叙事策略意识上表现出来[1]。这种叙事策略意识的内涵主要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怎样将本土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地交融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话语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五号屠宰场》是库特冯尼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以二战为题材的小说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 了于它的创作背景有关之外,更取决于作者独特的叙事结构,新奇的思维模式以及无状的黑色幽默。本文 就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出发点,试图揭示出小说的写作意图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体会记叙要素的运用,对品析文章的叙事特色,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想内容,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一篇叙事散文的事件要素之运用特点,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据此概括总结了阅读叙事文章时,体会其记叙要素之运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转型写作成人童话后,探索走出一条与前期童话大相径庭的路数。从叙述模式、叙事视角、语言特色三方面探讨郑渊洁成人童话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5.
指称关系是指词语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单称词项是各种指称方式中的一种,它用于指称特定的个体事物。在叙事语篇中,单称词项不仅可以指称个体对象,而且可以是跟踪语篇信息流向的标志。随着语篇的推进,相同的指称语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即使指称同一对象,仍可被不断赋予新的信息,同时,不同的指称语词可以指称相同的对象,但带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因此,语篇中的指称语词的内涵变化相当丰富复杂。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是一种特殊语体的语篇,其中指称语词的意义变化更为复杂。本文应用语言哲学中有关指称理论,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语言三大元功能框架,分析特雷弗的短篇小说《裁缝的孩子》中单称词项的意义变化,以发掘隐含在该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Q正传》与《活着》两本小说的主人公阿Q及福贵的分析,探讨了对于同一个人物不同作家出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写法,进而分析了启蒙叙事对于个人话语的压抑及个人叙事对社会批判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叙事语式和语态入手研究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研究近世湖湘文化精神对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影响。通过对近世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文化内涵的小说叙事,解决目前从语式与语态入手对小说叙事研究,以及本地文化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阐述了教育叙事文本的叙事方式、写作框架,写作手法以及创作一篇好的叙事文本的注意要点,以便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性参考,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余华长篇新作《兄弟》的叙事特点及上、下两部的叙事差异。相对而言上部可以概括为“悲情叙事”,将历史、暴力、罪恶与人性中最为本质的爱紧密融铸在一起;下部可概括为“欲望叙事”,对欲望进行凸出、放大的书写。另外,下部存在精确的细节叙述等优点和结构失衡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叙事视角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是叙事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传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采用了传统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还灵活恰当地使用了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道德风尚,突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笔者将就此做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各种叙事视角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作者主题思想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