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为了研究不同结构转子进、出风斗的取风能力和引风能力,对气隙取气通风系统进行了静态实验模拟研究,得到了进风斗和出风斗取风性能之间相互影响规律,为转子气隙取气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转子通风方式。斜流风沟是转子绕组和冷却气体进行热交换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影响流动及换热效果的主要阻力件。对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斜流风沟的阻力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其阻力计算公式,便于进行气隙取气斜流的通风计算。  相似文献   

3.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总结国内外在改进气隙取气通风系统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包括定转子间气隙气流改进、转子斜流风沟结构改进和进、出风斗结构优化等,并提出气隙取气通风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4.
气隙取气转子风斗取风性能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风斗的取风性能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通风冷却效果.对转子风斗的取风性能进行了CFD数值模拟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获得了风斗结构参数对其取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汽轮发电机转子风斗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隙取气氢内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槽楔的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600MW气隙取气氢内冷汽轮发电机,对其转子槽楔的通风性能进行了CFD数值模拟优化研究,获得了结构参数和结构型式对转子槽楔取风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汽轮发电机转子槽楔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大型氢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通风冷却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转子斜流通道与进出风斗结构的发展,定、转子气隙隔板应用和转子端部通风冷却性能的改进,并提出了它们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的转子线圈底根铜排上不同结构的挡风块进行分析比较,以实测风速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00 MW级水氢冷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底根铜排上挡风块的结构,对挡风块处的气体内冷通风道的风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3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进出风斗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论述了国产首台隐风斗式3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的设计、制造和试验。阐明了隐风斗式转子的优越性及对气隙取气氢内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通风系统的选择和改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型汽轮发电机轴向-径向通风系统、槽底副槽通风系统和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的特点,对这三种通风系统的转子通风进行了流动特性分析,指出了它们今后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产300MW汽轮发电机气隙取气风斗改进由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FSN-300-2型300MW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气隙取气风斗,原为凸出式的显风斗,它高出转子表面13mm,取风系数为0.2;转子绕组设计温升及最热点分别为40K及55.6K,实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全隐式甩风斗甩风能力,在分析全隐式甩风斗结构对其甩风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模型对全隐式甩风斗甩风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38个不同结构全隐式甩风斗流道内流场的分析与甩风量的比较,得到了结构参数出流角a、导流槽倾角b和槽深d对全隐式甩风斗甩风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全隐式甩风斗甩风性能与其结构强度,推荐在无导流槽时取a=70°;有导流槽时取a=65°~75°、b=30°~45°,在风斗及转子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d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12.
汽轮发电机转子副槽通风冷却系统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转子副槽通风冷却系统中,副槽结构、径向风道分布、槽楔出风口直径等参数,直接影响转子风道冷却介质流动特性。为减少副槽通风系统转子轴向温差及热应力,必须使转子沿轴向各径向风道内冷却介质流量分配尽可能均匀。针对转子副槽通风系统的结构特点,建立转子绕组通风离散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125 MW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副槽通风系统进行计算。研究副槽结构、转子槽楔出风口直径、转子径向风道布置等对转子径向风道流量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流量下,副槽截面积越大,径向风道流量偏差越小;转子槽楔直径越小,径向风道流量偏差越小;采用变径向风道间距,可使径向风道流量偏差减小。该文的研究结果对汽轮发电机转子副槽通风冷却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汽轮发电机转子不同槽分度对电机电磁场的影响,以150 WM空冷汽轮发电机为例,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的二维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转子带有非磁性槽楔和磁性槽楔时不同槽分度下的电磁场及发电机的饱和电抗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槽分度情况下非磁性和磁性材料的3种转子槽楔对发电机定、转子损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转子采用弱磁性槽楔和导磁导电的Fe-Cu合金槽楔后,发电机的饱和同步电抗相对于铝合金槽楔对应的饱和同步电抗减小,同时可以有效减小气隙磁密中的谐波含量,降低表面损耗。计算结果为发电机转子磁性槽楔和槽分度的选择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某新型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通风方式的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冷却风道采用了新型通风方式。为得到该新型通风方式流场特性,建立了该汽轮发电机转子半轴向段单槽通风道整体结构模型;依据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得到转子端部、轴向及副槽通风道内速度、压力与流量分布特点;利用单节距副槽三维温度场模型计算转子温升,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弧段风道流动阻力由风扇压头克服,副槽风道流动阻力由旋转科氏力克服,该新型通风方式有利于减小轴向温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全隐式取风斗取风能力,在分析全隐式取风斗结构对其取风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模型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值研究。通过对55个不同结构全隐式取风斗流道内流场的分析与取风量的比较,得到了结构参数入流角a、b 和孔深d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在a=20°~55°、b=60°~80°、d=8~15 mm范围内,随a、b、d分别增大,取风斗取风性能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即a、b 和d均存在最佳值与较优范围;其中a=37°、 b=65°、d=13 mm时取风性能最佳,取风性能较优的结构设计推荐范围在a=30°~45°、b=63°~70°和d=11~15 mm;并根据相对取风量平均极差,指出在所研究的结构参数变化范围内,a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性能影响最大(19.8%),d次之(15.5%),b最小(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