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英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4):21-24
为了建立裂缝性潜山油藏的孔渗参数模型,选取核磁共振测井、密度测井和声波测井资料约束Elanplus软件解释井剖面各点的总孔隙度和裂缝系统渗透率,利用井点孔渗物性与声波测井速度资料回归了声波测井速度、声波时差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式。利用三维地震反演和相干分析得到的三维速度数据体,求取了埕北30太古宇潜山油藏孔渗物性的三维分布。在建立裂缝系统径向、主裂缝方向、次裂缝方向和垂向渗透率之间相关关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求得的裂缝走向,预测了裂缝系统渗透率的三维空间各向异性分布,建立了裂缝性潜山油藏的孔渗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埕北30潜山油藏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性孔洞为主;储层原油的气/油比较高,储层温度可达170℃。已完钻井应用的屏蔽暂堵技术对该裂缝性碳酸盐岩油层的保护效果不是很好。分析了裂缝性油藏保护与砂岩油藏保护的不同点以及埕北30潜山油藏对钻井液的基本要求.研究设计了适合该区块的钻井液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优选了钻井液性能参数。室内试验评价了优选钻井液配方的保护油层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机盐为加重剂的无固相体系的渗透率恢复率高于低固相体系;加聚合醇对减少水锁损害能起一定作用。海水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在埕北30A-1井和埕北30B-l井成功地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成功地控制了井涌。油气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3.
4.
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4类结晶岩中,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裂缝最为发育,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合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一般均为有效储层,储层厚度为100~150m.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溶蚀孔隙(包括晶溶孔、晶间孔、晶模孔)和晶间微孔隙也有一定的储集意义.影响研究区太古界结晶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岩性、断裂活动引起的碎裂作用、岩浆侵入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古表生风化作用和深层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埕北30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分析了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指出该潜山存在多套储盖组合,由于裂缝极为发育,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圈闭;根据构造幅度、地层岩性、断裂发育程度及盖层资料,指出本区中生界主要形成孔隙型风化壳油气藏,古生界主要形成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块状油气藏;根据地化分析,认为埕北30潜山油气藏属于典型轻质凝析油气藏,桩东凹陷是其主要油气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物性分析、岩心CT图像分析、测井解释,分析了胜利油区埕北30潜山带油藏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藏模式;发现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均为有效储层;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下古生界发育5个裂缝频数高值带,风化壳以下150~250m范围内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地层总孔隙度可达15%以上,裂缝孔隙度一般大于0.5%.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复合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CB30潜山下古生界与太古界为统一的缝洞复合型潜山油藏,为块状油藏,属它源潜山成藏模式.第三系烃源岩主要通过断层与前第三系地层直接侧向接触,使油气聚集于前中生界储层中成藏. 相似文献
7.
8.
胜利浅海埕岛潜山储集层特征与描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埕岛古潜山的勘探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果 ,但潜山油气藏储量在埕岛地区储量序列中的比重仍很低。究其原因潜山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是制约潜山勘探的关键因素。在地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潜山储集层特征研究 ,并应用各种地球物理新技术和方法对潜山储集层空间分布规律和展布形态进行描述 ,包括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以及合成声波测井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埕岛潜山的下步勘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埕北30潜山岩心裂缝的分维数及与裂缝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岩石破裂具有自相似结构 ,储集体构造裂缝的复杂形态及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岩心构造裂缝难以定量而准确地比较和评价。应用分形理论计算的埕北 30太古界潜山储集体花岗片麻岩和煌斑岩岩心构造裂缝的分维数分别为 1.0 0 0 6~ 1.2 5 37和 1.0 2 2 9~ 1.1399。进一步分析表明 ,两种岩性的岩心裂缝分维数和裂缝密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从而 ,根据岩性和分维数可以预测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前进潜山内幕储层产能控制因素,以测井资料、岩心化验分析以及试油资料为基础,确定了前进太古宇潜山内幕的混合岩为好储集岩,片麻岩以及黑云变粒岩为差储集岩,储集岩性质对产能的影响较大。除岩性对产能的控制因素之外,欠平衡钻井有助于潜山内幕储层的保护;在较好的储集岩段筛管完井较尾管完井、裸眼完井更有助于提高潜山产能;水平井能够更多地揭示潜山内幕好储层段,进而提高产能。因此,建议在该区的下步部署过程中按照优势岩性发育带在好储集岩发育区以水平井为主进行部署,提高产能,对差岩性段建议尾管完井,保证能够对内幕储层进行压裂改造,提高产能。 相似文献
11.
12.
13.
车古201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车古201潜山油藏为胜利油区近几年的重大发现之一。应用彩色岩心扫描分析仪对该区岩心进行剖切和圆周扫描,应用扫描分析软件对裂缝,孔洞进行分析,运用FMI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该潜山储集层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发育受岩性,充填物,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该潜山有利储集层段为馒头组,凤山组,下马家沟组中,上段,上马家沟组及八陡组一段,二段,三段,太古界也有一定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辽河坳陷成藏太古宇潜山的油底类型、内幕隔层性质及油底之下油气层显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一套成藏太古宇潜山内幕深层勘探潜力的评价方法,将成藏潜山内幕深层的勘探潜力分成18种类型,其中,多种类型具有内幕油藏的勘探前景。利用上述方法对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重新评价,结合油源和疏导条件等潜山内幕成藏的必要因素,筛选出7个有利的成藏潜山内幕深层勘探目标区。目前,在预探工作区部署的探井已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拓展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的勘探领域,深化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成藏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静北潜山基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静北潜山基岩地层发育一套中元古界滨海-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先后经历了白云岩成岩作用阶段、风化溶蚀-胶结作用阶段和浅变质作用阶段,但对潜山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沉积构造分析入手,对储集层的发育史及储集空间进行分析;然后用测井资料进行潜山岩性及裂缝识别,探寻潜山储集层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试油资料,研究潜山基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静北潜山基岩储集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岩性及岩性组合、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层的岩性及岩性组合;岩性及成岩作用控制储集层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发育;风化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含油性,并影响了储集空间的后期改造。图3表3参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