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丽静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1(3):266-269
文章从就业意识、就业误区、就业能力、就业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制度保障、创业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工作,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今后的生源状况,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雁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4):116-119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中还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仍比较突出、自主意识匮乏等诸多问题,这是他们就业难上加难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由统配走上自主择业的轨道并逐步完善。但面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的到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加紧进行,事业单位面临改组,内需不足等都制约着毕业生就业。在这种形势下,分析毕业就业形势及解决方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遵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94-95,131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提出了正视危机,改变就业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机构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但目前高职高专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针对该问题从社会、学校、毕业生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明确办学定位、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合理自我定位、树立正确就业观等措施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2):81-82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65-16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治国方针的推进,高校法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受到关注.从法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入手.分析造成就业困境的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个人等原因,并从转变法学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到增强学生实践培训、指导毕业生有效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时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本,指导毕业生就业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毕业生就业为己任,深刻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找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高校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进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网络招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快捷有效的就业渠道。文章分析了目前众多招聘形式中网络招聘的优势,给出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园招聘网站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16.
17.
邹小荣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2,(5):52-54
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用人单位求才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局面。从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往往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误区导致人职不匹配有关,认为找工作就是找就业信息,发达的"北上广"地区职业发展好,高薪的职业发展前途大。大学生要破解就业难题,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人格修炼,将职业发展目标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穆玲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20(1):39-41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包括高职生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的四方面举措,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含物质、声望、关系、发展、培养、安全六个因素;"物质"和"安全"是在校大学生首要择业因素,"安全"和"培养"是已工作大学生首要择业因素;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在校大学生在声望、发展、物质这三个因素上显著高于已工作大学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