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某办公建筑夏冬季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握雾霾天气大气环境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规律,项目组先后于2013年6月~8月(夏季)和2013年12月~2014年2月(冬季)对北京地区一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及I/O比值变化规律进行了实时监测。实测结果表明:1)在建筑外窗关闭、室内无其他污染源且机械通风系统关闭条件下,夏、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夜间高白天低,周变化规律为周一~周五呈逐渐上升趋势;2)冬季各月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均高于夏季各月的,对应的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I/O比值也是冬季高于夏季;3)室外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的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颗粒物浓度分布对居民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多集中在中宏观尺度,且不同季节背景对城市形态与颗粒物浓度之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6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2.5和PM10浓度实时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下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物浓度呈双峰型日变化,且具有显著的U形逐月变化规律,PM2.5呈冬季高夏季低、春秋两季居中,PM10呈春季高夏季低、秋冬两季居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高污染区域集中于交通和建筑密集区域,低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型城市绿地旁。(2)城市街区形态对颗粒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性。PM2.5与绿色空间指标在4个季节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与绿地覆盖率(GCR)、绿地斑块形状指数(MSI)和绿地最大斑块指数(LPI)呈负相关性,与绿地斑块密度(PD)呈正相关,并且PM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室内空气颗粒污染物污染水平。方法于2013年1—5月工作日期间在济南市某办公场所采用LD-5C(B)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对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进行监测。结果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PM2.5、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2、0.115 mg/m3;采暖期室内PM2.5、PM10的质量浓度(0.152、、0.191 mg/m3)高于非采暖期(0.050、、0.079 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室内PM2.5/PM10为0.807,非采暖期PM2.5/PM10为0.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7,P=0.001);室内外PM2.5相关系数r=0.878,P=0.001;室内外PM10相关系数r=0.701,P=0.001。结论济南市冬春季节室内颗粒物污染较重,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采暖对室内细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8)
利用TE-20-800型8级分级采样器采集焦作市燃煤电厂区、文教生活区、商业区和交通区大气颗粒物,通过重量法求出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发现:焦作市各功能区中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分布呈现"两边凸中间凹"的趋势,峰值位置出现在5.8μm10.0μm和2.110.0μm和2.10.43μm处;研究区空气中PM10浓度均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浓度的日平均值为0.15 mg/m3),与我国新制定的PM2.5日均浓度限值相比(0.075mg/m3),文教生活区、交通区、商业区PM2.5浓度分别为其2.22、1.02、1.66倍,燃煤电厂区低于此标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目的了解宜春市当前空气质量状况,包括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时间变化特征,预测宜春市空气质量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系数法对宜春市2009—2013年大气日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5年内,宜春市空气质量均在Ⅱ级以上,并以Ⅱ级为主,3种污染指标(PM10、NO2、SO2)里,PM10为主要污染指标,对综合污染指数贡献最大;各污染物污染负荷系数PM10>NO2>SO2;空气污染指数呈现季节性、年际变化趋势,如冬季高、夏季低,年际变化平缓,逐年呈不显著递增趋势。结论宜春市空气质量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近几年迅速增加的机动车排放大量尾气、建筑业的迅猛发展等,有必要进行PM2.5站点的建设,以掌握宜春空气质量细颗粒物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7年西安市采暖期采用煤改气、煤改电措施后大气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的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改变采暖措施后,西安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有所下降,其中PM10的浓度范围34.9~374μg/m^3,平均浓度为153.9μg/m^3。PM2.5的浓度范围20.2~307.5μg/m^3,平均浓度为99.1μg/m3,PM2.5占PM10的平均比例为64.4%。典型日的污染仍较为严重。在测试范围内,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特征,在凌晨2:00出现浓度极值,16:30以后可以看出颗粒物浓度有上升的趋势。总体来说,西安治霾仍然还有很长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为调研武汉市地铁的乘车环境,对地铁2号线出口处、地下站台及车厢进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站台及车厢环境内温湿度状况良好,CO浓度较低。但苯、TVOC浓度总体偏高,颗粒物PM2.5、PM10浓度超标较为严重。其中,高人群密度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最差,PM2.5、CO2、TVOC的浓度平均值分别达到0.198 mg/m3、1326 ppm、2.050 ppm,均超过国家相关标准。此外,地铁站台出入口处的PM2.5平均浓度最高,达到0.49 mg/m3,超过国家标准5.5倍,出入口处的颗粒物浓度过高会加重站内颗粒物污染。通过结果分析,车厢内合理加大通风量和出入口处安置风幕有利于改善地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公交车内污染物扩散特性,在2021年3月进行了大连市内某公交车非空调工况下平峰及高峰时期的内部环境现场实测,分析了气象参数及空气污染情况并分析公交车内人流量、温湿度、CO2浓度以及颗粒物污染的分布规律及人员颗粒物暴露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值达到方法分析影响公交车污染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42.9%的时间车内CO2浓度超过标准值最为严重,最高值达到2 018 ppm,平峰和晚高峰的超标占比分别为15.6%和34.0%。不同于CO2浓度,颗粒物的超标现象不显著,车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12.16μg/m3,未超过低于国家标准二级浓度限35μg/m3[16],人数变化是影响车内CO2与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为城镇居民出行规划和公交车环境调控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办公建筑室内外细颗粒污染物(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甘肃省兰州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温湿度、风速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相关性显著,冬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水平高于春季和夏季;春、夏季室内外PM2.5质量浓度日小时均值为...  相似文献   

10.
《广东建材》2014,(2):1-1
2014年2月7日,《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正式公布,该《方案》首次明确了我省空气质量改善的具体目标--到2017年,力争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在全国重点控制区域率先达标,全省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