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心艺  徐润洁 《染整技术》2023,(7):78-80+89
研究黄河流域孕育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蛙纹饰,以及苗族、黎族传统刺绣中的蛙纹等不同领域和历史时期的典型蛙纹,总结蛙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演变过程,探究蛙纹与人纹、龙纹之间的联系,提出蛙纹是人纹和龙纹的产生与发展基础的可能性,并对其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品说明: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中的绞缬和蜡缬工艺进行设计。绞缬将织物打绞成结后进行浸染,形成晕色丰富的抽象几何图案;蜡缬运用苗族传统蝴蝶纹、鸟纹、花草纹和几何纹,符号化的纹样体现出特定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手工植物蓝染使作品呈现不同色调的蓝色,古老的印染技法随着时光展现出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狮子作为舶来物融入中国文化,在以艺术形式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浓厚的东方风格。在古代织锦中,“狮子纹”既具有历史连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性。以中国古代织物狮子纹装饰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性角度剖析不同文化背景映射下的狮纹造型演变规律,探析中国古代织物狮纹本土化演绎进程,以窥古代中外纺织文化交流历程。  相似文献   

4.
孙弋  张毅 《丝绸》2020,57(6)
莲纹是中国自古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纹饰之一,纵观莲纹造型变化,可以发现其与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丝路通商背景下,莲纹的演变可以说是异域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标志。通过对丝路上文化传播和图案演变过程的分析,梳理出了莲纹造型由最初的具象写实,到受佛教文化熏陶形成多瓣"对分式"造型,再与伊斯兰装饰技法融会产生"西番莲纹"这一新形式,最后在中欧瓷器贸易中形成了具有西洋绘画特征的多变造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特征,同时也展现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织锦图案题材以云气动物纹样为特色,多为祥瑞图案,其中禽鸟纹是一类,且图案排列方式大多为横列形式,但禽鸟纹的种类和形态尚缺少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文章对汉代织锦图案中各种类型的禽鸟纹在织锦上的表现作了复原,并与汉画像石上的同类形象进行比较,对其归纳分析后发现其主要包括三足乌、雁纹、凤凰、朱雀纹、鹤纹、孔雀纹、鸿鹄、鸳鸯,以及一些不知其名目的禽鸟纹。这些禽鸟纹的排列形式主要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其中以二方连续纹样出现最多。二方连续纹样又可分为单鸟二方连续和对鸟二方连续两种,而四方连续纹样则可分为单鸟四方连续和多鸟四方连续两种。  相似文献   

6.
壮族属于鸟图腾崇拜民族,壮锦"鸟纹"图案不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取向、情感表达,还集中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壮锦"鸟纹"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研究,实现壮锦"鸟纹"图案的现代设计语言转化,为设计具有民族元素的现代服装提供借鉴与素材,引起设计领域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旋涡纹     
此作品为胸针。纹样来源于马家窑型彩陶的漩涡纹、花瓣纹、鸟纹,借鉴了花瓣纹的形式和漩涡纹内彩的排列形式和三种纹样之间的联系造型。马家窑型彩陶有旋动、流畅的艺术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在马家窑文化的早、中期,漩涡纹成为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纹饰,表现为激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个或4个或更多的漩涡为中心连续展开,漩涡之间由数道水流连接,呈现出一派循环往复、激荡汹涌、变幻无穷的气势。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鹤纹在历史各时期发展演变的历程,探讨了鹤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内涵,并梳理了其在传统图案中常见的搭配元素。从形态提炼、色彩搭配、纹样组合和排列形式以及半立体构图等角度提出了传统鹤纹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镜涵 《西部皮革》2024,(7):126-128
文章采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辽南皮影戏中的服饰设计、材质选择和演变过程的探究,阐述了辽南皮影戏中的服饰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表达。研究发现,辽南皮影戏中的服饰演变受历史、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这些服饰的演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的表达和反映。  相似文献   

10.
旋涡纹     
正此作品为胸针。纹样来源于马家窑型彩陶的漩涡纹、花瓣纹、鸟纹,借鉴了花瓣纹的形式和漩涡纹内彩的排列形式和三种纹样之间的联系造型。马家窑型彩陶有旋动、流畅的艺术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在马家窑文化的早、中期,漩涡纹成为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纹饰,表现为激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个或4个或更多的漩涡为中心连续展开,漩涡之间由数道水流连接,呈现出一派循环往复、激荡汹涌、变幻无穷的气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鸟纹样在丝绸中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挖掘鸟纹对于人们生活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探讨了隐含在传统鸟纹中美的特征与当代现实生活相互结合,产生具有现代感的丝绸面料鸟纹样。文章以描述性研究法首次对中国传统丝绸中的鸟纹样变迁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传统鸟纹造型元素与组合形式,阐述了传统鸟纹造型艺术特征,论述了当代丝绸面料中鸟纹样的后现代艺术特征,丰富了现实生活中鸟的纹样题材在当代丝绸装饰纹样中的空间拓展。通过研究,提出了以鸟纹样为题材的设计语言与中国当前的文化语境相结合,将会表达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感受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12.
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古蜀文明发展进程中四个最重要的遗址之一。通过对其代表性的装饰图案如太阳神鸟纹、蛙纹、面具形态等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剖析,总结了金沙遗址出土金器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工艺特点,提出将金沙遗址金器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的两个设计思路,即提取单独装饰元素重构和形象借用。最后,根据金沙遗址金器与现代首饰特征设计了两款首饰,拓宽了首饰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暴力催生文明。充满暴力美学的饕餮纹凝聚了深沉的历史力量与神秘的宗教观念,狩厉而威严,将古人雄浑的气魄、丰富的想象、高超的工艺以及对原始力量的膜拜表达得淋漓尽致。饕餮纹的特征及内涵最初,“饕餮”是给氏族不才子的恶名。《吕氏春秋•先识览》中,“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记述赋予饕餮具体的形象,将饕餮纹与饕餮同化。饕餮纹于西周初期被弦纹、鸟纹、带状纹取代,自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直到宋代才重现,并于宣和年间被正式收录于《博古图录》.  相似文献   

14.
尚泽丽  王乐 《丝绸》2022,(6):118-126
丝织品上的狮纹图案在北朝出现并得到发展,至唐宋时期逐渐繁荣兴盛并定型,对元明清时期及后代的狮纹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学界缺乏对唐代这一重要时期丝织品上狮纹图案深入且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唐代出土并发现的狮纹丝织品为基础,综合文献、图像和实物等多重证据对丝织品中的狮纹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丝绸之路影响下丝织品上狮纹造型及形制在唐代的演变,及其体现出的东西方装饰艺术、技术的沟通交流,分析狮纹图案的文化渊源。研究结果显示,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主要受印度佛教和中亚、西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延续中国早期神兽崇拜思想并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演变为独特的中华文化吉祥象征图像要素。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鉴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日本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家纹,不仅是一种印制在和服上的图案艺术,也是家族集团的象征,更是日本文化传承的展现。文章以日本历史为研究背景,通过纵向分析家纹历史发展的方法来阐述家纹的诞生、发展、衰败、兴盛、变化和应用所在,并且着重分析家纹在日本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表现与方法。从而透析和总结家纹的文化价值和地位,得出家纹不仅是人们的情感意识的表达,还记录着历史文化,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结论,对以家纹为代表的独特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展有着更深刻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代服饰图案源于日常生活,同时也蕴含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通过将植物、动物艺术化融入到服饰纹样中,表达出了祈福纳吉、延年益寿、驱邪禳灾的美好愿望。文章通过对茱萸纹、穗云纹、凤鸟纹、四灵纹等的分析,揭示它们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并论述了将这些纹样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的方法,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柿蒂纹作为一种古老悠久的纹饰,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其形制、意涵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紧密结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文章以汉代柿蒂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汉时期柿蒂纹的性质特征以及文化语义进行梳理分析,立足于传统纹饰文化基因传承和现代化转译,结合现代包装设计原则与理念,提炼汉代柿蒂纹独特的典型视觉符号。探究两汉时期柿蒂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原则以及发展前景,以期实现创新与融合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吴晓丽  刘一萍 《纺织学报》2012,33(12):64-69
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是兼具实用与文化双重功能的服饰品。基于对当地多个代表性村寨的实地调研,从歪梳苗男子、女子服饰特征入手,阐述蜡染在歪梳苗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系统分析其主题纹饰、构图布局、色彩方面的艺术特征,总结归纳了蜡染图案浪花纹、方形、鸟纹、龙头鱼、石榴花、圈圈花凝聚的歪梳苗丰富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意涵。服饰上精美的蜡染纹样体现着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歪梳苗妇女的艺术创作才能,也记录着歪梳苗的祖先、承载着他们的崇拜与信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羌族服饰中羊角纹的历史文化渊源出发,引入符号学中索绪尔所定义的能指和所指的理论,通过对羊角纹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对符号语义进行解读,总结出其所包含的心理象征意义和表达崇拜信仰、追求吉祥如意的内涵象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壮锦"鸟纹"图案历史渊源、"鸟纹"图案分类进行研究,挖掘"鸟纹"图案的艺术内涵,对其设计元素进行审美分析,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与素材,实现壮锦"鸟纹"图案的现代语言转化。以现代设计为载体,让人们对壮族文化能够有进一步的接触,为现代中国服装设计扩展思维,带来启发,也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引起更多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