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规定了“凡四耳斗,于顺跳口内前后里壁各留隔口包耳”,并给出华栱开栱口之法:“华栱于底面开口,深五分,广二十分”。使华栱在构造上能够与隔口包耳相匹配。然而,隔口包耳与华栱之栱口尺寸并不严密吻合,二者之间存在尺寸间隙。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已有的文献对隔口包耳的作用及尺寸间隙问题观点不一,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忽视了尺寸间隙的存在。针对上述问题,在对斗耳、隔口包耳受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安装的实际,厘清了尺寸间隙的原因,指出隔口包耳的作用是对斗耳的拉结加固。并从地域性传统木构建筑中“斗”的隔口包耳退化,以及斗耳的高度减小的流变过程,进一步实证了隔口包耳与斗耳高度存在受力机制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营造法式》斗尖亭榭簇角梁的应用——苏南小亭的启发何建中《营造法式》载明簇角梁之法用于亭榭斗尖举折之制,但有些问题法式未涉及或未加详述,给后人留下了疑问,如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注释》大木作制度图样二十七图注中指出:“折簇梁之上如何安布椽,法式全书...  相似文献   

3.
孙博文 《建筑师》2014,(3):82-86
"斗栱"是建筑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且其称谓与形象俨然已成为中国建筑史乃至民族建筑形式的象征符号。梁思成先生在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定名。而笔者近期在江南各省对一些乡土工匠进行了田野方式的口述史调研工作,基于笔者观察到的事实,对"斗栱"的称谓及《营造法式》中的相关表达进行了重新地思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有讨论,学界对《营造法式》栱长制度及其构成关系的认识得以逐渐清晰,然在令栱构成这一问题上仍存疑问。本文试图基于斗型与斗纹的关联性,在更广视野下寻找线索和答案,对《营造法式》栱长构成及其意义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营造法式》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诫所著《营造法式》问世于北宋末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人类建筑文化遗产中十分宝贵的文献。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式》一书的内容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朱永春 《建筑师》2022,(3):89-101
本文以《营造法式》中的上、下昂有无固定的斜率为切入点,探讨了上、下昂的功用及斜率问题。论证了《营 造法式》中下昂没有固定斜率,“旋点法”与“平移法”的错误,是没有理解下昂的功用,将昂与交互枓一同联动。 上昂是为了解决铺设天花时,内槽高于外槽矛盾的。《营造法式》是以调节靴楔、骑枓栱,来调整内槽中平棊方的 高度,上昂作为调节时的传导构件,斜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宋代不存在专门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宫廷画师不 可能下移为建筑师,界画也不可能通往建筑制图。《营造法式》中大木结构图,虽然已具备经验形态的现代制图 知识,但却有减有增,是那个时代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凝聚了唐宋以来营造的经验与智慧。其提供的是一种活得 方法,它的目标是造出来。图纸中仅有其造出来的所需的数据,无意如昂的斜率一类无关数据  相似文献   

7.
李诫与《营造法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关于“槽” ,《营造法式》中没有专条谈及 ,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只是散见于各卷中 ,卷四《》内华条下有“其骑槽檐皆随所出之跳加之” ,卷五《梁》内记有压槽方 ,又有“凡衬方头……若骑槽……” ,卷节《裹板》“殿槽内裹板……”等 ,卷十七大木作功限有《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斗等数》等 ,卷三十一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样四个 ,即殿阁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双槽。还有草架侧样…  相似文献   

9.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4,22(2):127-130
<营造法式>刊行已经整整900周年了,<营造法式>中的各种建筑图样反映了11~12世纪中国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是足以值得纪念的古代建筑学专著.以此为题讨论了<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思想、古代建筑制图的规范化、建筑图样的绘制技术及其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 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 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营造法式合校本》所依托版本情况,分别列以表格。并结合陶湘《识语》等,对当下学界有关《营造法式》作者名称究为李诫、李诚之辩,增加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营造法式》是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建筑书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作人是北宋土木建筑家李诫.书中关于传统建筑理论观念的叙述、艺术审美的分析,展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穿越时空的美学价值.本文基于建筑技术专著《营造法式》的结构和内容,阐述传统技术条件下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审美意匠礼制观念下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朝将作监少监李戒奉敕编撰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官方名义刊行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建筑规范典籍,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北宋时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显示了我国北宋时期的社会综合科学技术水平。《营  相似文献   

14.
陈薇 《建筑师》2006,(4):91-94
《营造法式解读》是由潘谷西和何建中著,2005年11月出版的一本关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专著。作者以书评的方式,从“突破建筑学本体认识的历史观,反映原书体例的真实观、注重探讨营造特点的建筑观,还原历史面貌和特点的科学观”这四个方面,介绍了该专著的特点和价值,同时对书中一些有创意的研究观点和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书评的结论是:专著是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由此对宋代《营造法式》赋予了更加永久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其亨  成丽 《建筑师》2010,(4):71-78
就中国建筑史学发展而言,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相关版本的校勘。从1919年至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其间,数代学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廓清了《营造法式》的流传过程,也不断推进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营造法式》版本研究的历史,对相关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尽可能在总结成就和影响的基础上,审视因果,探寻得失,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梅  濮东璐 《华中建筑》2002,20(1):64-66,70
该文对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之立灶制度进行详尽剖析,复原出转烟与与直拔两种宋式的立灶形式,从面向人们展示出宋人生活场景的又一片断。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中国古建筑中"分心斗底槽"与"金箱斗底槽"的概念。根据宋代《营造法式》中"斗底槽"侧样与"双槽"侧样相同的这一独特规定,通过分析"斗底"和"槽"的含义,提出"分心斗底槽"是"分心槽"之讹误,其中"斗底"二字为衍文;"斗底"指"回"字形平面,源自从容器斗的底部所见的两重方形;"斗底槽"的平面布局呈斗底状即"回"字形;"斗底槽"与"金箱斗底槽"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大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留待今天我们所能作的大多是一些枝叶末节的小题,然即使这些枝节小题所表露的信息,也与《营造法式》的性质和特点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本文所论及的棋长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14,(4):12-12
正《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二年(1100年),将作少监李诫编修,全书三十四卷,概括为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大部,按壕寨、石作、大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分别记述。该书对建筑设计、施工、计算工料等记述都相当完整,尤其可贵的是详细说明了古代完善的模数制,具体将材份制  相似文献   

20.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巨著之一,它完整地系统地总结了唐宋建筑设计、施工、用料、用工等官式建筑制度。现将我对《营造法式》瓦作制度的研究发表一些看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古建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营造法式瓦作制度分结瓦,用瓦,垒脊,用鸱尾,用兽头五部分。各部分均以殿阁、厅、堂、挟屋、廊屋、散屋、亭榭分等级。现按五部分制度分别叙述如下:一、结瓦(相当于现在的瓦)制度有两种:一种是(音东)瓦(清代称筒瓦),多用于殿阁、厅堂及亭榭。操作方法第一步先加工瓦,将瓦头部斫(音啄)去不规矩的下棱,使按上棱整齐平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