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标准化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导则,更科学 地指导设计。目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热环境设计专项标准暂 缺,但在其他国家和相关行业已出台了多项涉及城市绿色空间 相关热环境标准,其中遮阳作为最主要的降温方式,相关内容 在所有标准中占了较大比重。在归纳了国内外主要热环境遮阳 标准的基础上,对各自的评价方式、单项指标异同进行比较, 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地理、社会背景、发展程度等 条件不同,并从中得出我国同类标准制定研究时,宜丰富指标 体系、提升数据可获得性、采用开放评估方式,并保证标准周 期性与时效性,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热环境设计专项标准 的制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种子库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因库,是传统生态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选取梧桐山自然保护区2种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荔枝纯林),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特征,以及覆盖物(椰糠和园林废弃物)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种子库演替初期群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相当,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9种、荔枝纯林8种,荔枝纯林土壤种子库密度和覆盖率分别为576.29粒/m~2、15.31%,明显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236.93粒/m~2、7.57%;2)覆盖物能显著提升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数量及早期演替群落的覆盖度,具体表现为:椰糠组(密度:648.58粒/m~2、覆盖率:13.74%)园林废弃物组(密度:368.56粒/m~2、覆盖率:11.11%)对照组(密度:236.93粒/m~2、覆盖率:7.57%);3)2种林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度均很低,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0.16,荔枝纯林0.19。结果表明,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早期演替群落盖度来看,梧桐山土壤种子库在生态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很大,可以作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运用椰糠等覆盖物促进种子的萌发及演替早期群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文章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最后提出对我国研究的启示。该文章是城镇化生态承载力评价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2006BAJ11B04)第四课题)的子课题。  相似文献   

6.
秉承"哲学为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技术为手段"的评价等级体系,在自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共存的生态价值认知范式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以内、外绩效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和内、外绩效协调度模型,以及绩效发展强度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撑下实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化表达。实例证明可得到城市生态空间绩效与协调性的数量结构特征与时空变化特点,可识别高效的生态空间格局、定位低效空间,能从数量分布与空间分布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协助判断城市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城市评价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为城市生态空间质量的监督、监测提供一种可更新、可视化的时空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74,自引:4,他引:174  
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 ,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 ,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 ,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复合生态的管理、生态空间的管理尤为重要,应以预防污染、清洁性生产为前提,积极进行生态社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升复合生态与生态空间管理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管控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9.
1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背景与限制条件 1.1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背号 北京市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端,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6公里,全市面积16807.7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06平方公里。 纵观北京地形,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干热河谷地区公路生态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干热河谷地区公路周边自然植被条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国道318线二郎山至康定公路为例,对干热河谷地区公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根据道路所处海拔高度的差异把全路段分为二郎山、泸定大渡河、康定瓦斯沟三段,根据各段气候和植被特点确定恢复模式,经过2年的生长观察,证明各恢复模式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乔灌木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5%,草坪地被覆盖率平均达到93%;最后,总结了干热河谷道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特殊技术。  相似文献   

11.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价;3...  相似文献   

12.
王振坤  董心悦  邵明  姚朋 《风景园林》2023,30(2):115-122
【目的】城乡绿色空间是国土空间中发挥碳汇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明确其碳汇相关研究进展,对优化城乡绿色空间格局、提升碳汇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城乡绿色空间碳汇为主题,从相关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计量监测方法4个方面梳理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研究异同与热点领域,并归纳时段特征。【结果】研究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在上述4个方面上大体呈现相近趋势,但2010年以后在研究内容方面各有侧重;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碳汇计量与评估、碳汇响应机制探究与绿色空间优化实践等领域。【结论】将研究进展划分为城乡绿色空间碳汇研究萌芽期(2003年以前)、聚焦城乡绿色空间本体要素的碳汇研究初期(2003—2010年)、面向低碳城市与多领域协同的碳汇研究发展期(2010—2020年)、面向“双碳”目标的碳汇研究新时期(2020年至今)4个阶段,并对中国未来城乡绿色空间碳汇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 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 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 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 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 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 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 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 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 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 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 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 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 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 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 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 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 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 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 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 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涵  张桂莲  张浪  梁晶  张琪 《园林》2022,(1):18-24
城市绿地为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提升人类福祉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土壤固碳功能与潜力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内唯一具备直接碳汇价值的用地要素,在减缓全球变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绿地土壤碳库数量和质量是衡量...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密度的都市缺乏足够的绿色开放空间,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建成区的公园面积不足,而城市外围的生态郊野地区大多封闭而不友好.龙华区环城绿道项目通过链接、修复、缝合、激活等策略,将生态用地与城市居民的活动联系起来,连接人与自然.项目提升了龙华区的形象与品牌,带动了城市边缘地区的活力及城市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想  张浪  黄绍敏  张琪  韩继刚 《中国园林》2020,36(5):104-109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