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 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 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 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 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念,对历史建筑修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分析了历史建筑修缮的"真实性"和场所精神的关系,并以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为例,在建筑外立面特色及风格、室内空间、交通流线以及室外场地等修缮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真实性"原则,阐述了修缮"真实性"在激发民众场所精神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增强了民众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博物馆建筑,在当代建筑领域,扮演了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窗口的角色。承载了几千年古都文化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作为北京对外展示其悠久历史与开放文明的窗口,不仅把厚重的历史文化注入建筑本身,而且将其所在的特殊地域的场所精神与时代认知感融汇于建筑中,诠释了一个当代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公共客厅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海近代花园住宅的代表,宝庆路3号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梳理了宝庆路3号花园住宅的建筑与人文历史,从结构加固、外立面修缮、特色部位修缮、庭院整体布局与功能更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该项目主要保护修缮技术,以及BIM技术、BCAP施工管理平台的应用情况。修缮后宝庆路3号已作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使用。这些保护修缮技术可以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大同是历史文化的汇集地,大同市博物馆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窗口,从建馆以来,一直承担着展示历史,教育公众的职能。本文则从造型与空间设计角度,介绍了新建的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7.
以三郎庙乐楼现存建筑的残损现状及其残损原因分析为依据,以此次勘察、测绘及其安全评估结论为基础,分析环境状态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其修缮性质为:重点修缮、局部复原。修缮的目的是将历史文化遗存的所有价值尽量保留并延续,真实全面地展示其携带的所有信息,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手段的辅助,根治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及存在的病害威胁,并在最小干预三郎庙乐楼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乐楼历史面貌的同时,保留各历史时期的使用、修缮痕迹。以现存实物作为依据,修复后的结构体系应稳固安全,短时间内不需要进行再次修缮。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从博物馆概念、城市建筑、城市历史三个方面陈述解读城市与城市博物馆的关系,然后论述了解读城市对城市博物馆定位的重要性,总结了城市解读对城市历史博物馆的定位、功能、选址、场所设计、形态的影响。然后笔者对涿州城市总体环境和涿州博物馆新馆基地及周边城市环境进行了读解研究,对涿州博物馆的基本定位、展示规模、展示内容、功能构建、基址选择、场所设计、建筑形态等基本建设问题的设计定位做出探索性的解答。该文是以城市的视角来看待博物馆设计问题,即设计研究过程从研究城市基本信息与问题入手,并结合对博物馆基址城市环境的深入分析,最终得到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建设原则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9.
长沙铜官窑遗址博物馆设计不仅仅是创建一个标志性的新形式,而是将遗址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单元精心纳入场地潜在的脉络和气质当中。力图从自然地景维度和人文历史维度来强化建筑的形和意,彰显遗址的场所精神和历史底蕴,寻求理想中的遗址博物馆展示空间氛围,从而唤起对古老铜官窑文化的回忆和共鸣。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更新建设已成为当下主流趋势,保护历史建筑价值与维护空间场所意象是修缮设计的关键。文章从校园空间的场所意象探究出发,以天津大学医工院修缮设计项目为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历史建筑在大学校园更新过程中的价值内涵,论述历史建筑与历史空间的存在感和重要性,为校园发展和修缮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2)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建筑外环境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达历史文化主题、渲染文化氛围、满足参观者心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建筑外环境园林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应用手法,并提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及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博物馆的植物造景水平以及自身植物景观的保护、管理、优化提供指导,力求发挥植物景观在博物馆空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桂学文  毛凯 《建筑技艺》2021,27(1):10-25
博物馆建筑是承载和展示人文、自然遗产的场所,因其根植于特定的人类文明痕迹,而呈现出不同的精神特性.结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三个博物馆的设计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塑造场所精神的要点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华中建筑》2021,39(8)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智刚  刘方雪 《建筑》2023,(8):136-139
历史建筑具有超越其物理存在的特殊性,它们以自身的建筑形式保留了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因此,历史建筑的修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建筑图纸的缺失,历史建筑的修缮往往遇到一些困难。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创新性发展,允许在多维层面进行建模,为历史建筑修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将BIM技术与历史建筑修缮相结合,并引入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实现历史建筑的虚拟展示。  相似文献   

15.
成都博物馆是展示成都文化.体现成都和谐、包容的城市特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建成以后.将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文化建筑.使成都五千年的璀璨文明画卷般地展示给世人.从而搭建起成都与世界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 , 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地域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顺理成章。徐州新沂窑湾赵信隆酱园店沿用至今,遗留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丰富,依据东西两路建筑,将其分别为酱园文化展示、窑湾民俗展示两区,并融入古镇风貌环境之中,并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展示场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广西城镇建设》2012,(9):106-109
作品名称:扎耶德国家博物馆设计人: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建造地点:阿布扎比作品类别:公共建筑作品简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公布了在阿布扎比设计的扎耶德国家博物馆设计方案。这一方案已被起了一个"五片羽毛"的雅号。作为已故的阿布扎比统治者扎耶德的纪念建筑,博物馆将是赛迪亚特岛文化区域的中心,并将展示历史、文化及阿联酋近代社会与经济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