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新近发现的图文材料,从惠山园的选址、布局、借景和全园游线4个角度,分析乾隆对寄畅园的全方位写仿。创新之处在于从清漪园整体规划的视角来理解惠山园的设计,有助于重新认识惠山园在清漪园的突出地位,深入理解乾隆兼顾一一逼肖与不舍己所长两者的写仿理念,从而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借鉴传统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惠山祠堂建筑群是无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惠山祠堂群建筑中如何因地制宜、园势利导地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为"的营造过程中,追求自然"无为"效果,取得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应向传统建筑学习,让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建议发展“城市山水”画最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给《美术》杂志负责人写信,建议开创一种以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钱学森提出:我国画家能不能开创一种以中国城市建筑为题材的“城市山水”画?他认为,所谓“城市山水”,即将我国山水画和园...  相似文献   

4.
惠山祠堂建筑群是无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惠山祠堂群建筑中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为”的营造过程中.追求自然“无为”效果,取得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应向传统建筑学习.让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说起寄畅园,我们要从它的历史谈起。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的惠山东麓,锡山脚下。此园始建于明代,据《惠山秦园记》中说,这里“荫数亩者凡数百十章’,它早已是个古木成林的深幽之园了。原来,这里在元代就已有所建构。当时在古刹惠山寺之北,建有两座  相似文献   

6.
<正>“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给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利用工作带来新挑战三山五园地区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独特的山水形胜整体格局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秩序的统称。其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地区的建设肇始于辽金(辽圣宗建玉泉山行宫、金世宗建香山行宫),发展于元明(元有好山园、寿安寺,明有清华园、勺园),至清代臻至全盛(康熙兴建畅春园,雍正兴建圆明园,乾隆扩建圆明园、整修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  相似文献   

7.
蒋国权 《四川建筑》1995,15(1):31-34
风景园林供人游览,反映着人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情趣与追求,影响着人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欣赏园林实际上是在欣赏自然,同时又在欣赏筑园者对自然的审美理解。一、园林与园林建筑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苑、庭园、山庄等。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想、居住的环境。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学科就是“造园学”。园林包括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屋宇…  相似文献   

8.
李敏 《中国园林》1998,14(6):20-21
本文论述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展区内粤晖园的造园立意与山水布局、植物造景与建筑装饰、雕塑点景与意境深化等问题,并总结了一些造园心得。  相似文献   

9.
黎颖  周文 《南方建筑》2002,(2):38-41
本文从立园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时代背景、园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园林所蕴涵的文化倾向,通过对立园的基本构思、山水、建筑、植株等具体经营手法的分析,初步揭示其独特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0.
延安园设计以西安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地区园为切入点,整合传播生态文明的景观设计理念、方法和成果。分析了延安市的山水地貌特征与历史背景,提取当地山水形胜的基因,我们架构出延安园的山水骨架;通过空间序列的整合、尺度转换,我们探索出延安园形胜与意境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范小凤  吴葱  朱蕾 《中国园林》2023,39(3):88-92
无锡惠山,文献记载始自东汉,历经2 000多年的 历史传承至今,是包含了寺庙、名泉、园林、祠堂等诸多古迹 的一处风景名胜区。通过实地勘测和文献资料考证,梳理惠山 名胜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不同时期名胜要素的发展脉络。康 熙、乾隆的历次巡幸所带来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名胜得 以持续经营的关键。从名胜的形成、保护和阐释3个方面,探 析惠山名胜的传承机制,进而总结名胜得以维系至今的原因, 为当代名胜的保护和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愚公谷,明代邹迪光建于无锡惠山东麓的一座奇园。园中依自然山水,设计并营造数十胜景。"玉荷浸"、"温凉沼"为园中并置相通的双池,是一处妙境。研究依据邹迪光《愚公谷记》中清晰详细的记录,从设计的角度对此处景致进行分析,并揭示了蕴含在景象背后的物理逻辑。依据此例,研究提出了对以物理成胜的设计方法的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地处长宁区凯旋路与淮海西路交汇处,10号线虹桥路地铁站出口处,毗邻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红坊创意园等文创地标,但距上海各CBD核心区较远。项目之初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激活地块商业价值、吸引不同类型租户群和市民的同时,让建筑融入周边肌理。山水嶙峋的水墨画卷设计从山景中汲取灵感打造出集悬崖峭壁、蜿蜒裂谷于一体的活力街景,以雕塑般的建筑轮廓弥补了上海缺乏山景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乾隆时期的古建筑,现今保存完好的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盘山、沈阳等我国北方地区。乾隆皇帝对宫殿坛宇、名胜古迹作过许多考证,留下了大量对建筑和园林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的诗文。乾隆时期的建筑将各民族建筑手法融合,皇家园林大量吸取了江南造园手法,使得造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西欧建筑的传入,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整体到局部,对丰富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乾隆时期兴建的建筑已从总体规划出发,在群体建筑布局的基础上设计个体建筑,因此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和谐而统一。乾隆时期的建筑活动,形成了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但是该阶段由于追求华丽、崇尚新奇,过分加工润色,使得建筑有了追求华而不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城、六朝古都的金陵南京,山水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长江路292号大院便是南京历经600余年沧桑的最宏伟的古、近代建筑群,特别是院内西侧的煦园,更是金陵胜迹之花、江南名园之一。这里原为明清王府官衙遗址。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为陈友亮之子在此初建汉王府,后为西征有功的大太监沐英扩建成黔宁王府。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像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又在此扩建汉王府,府西花园取朱高煦之名命为“煦园”。清代在此设江南总督署(后改两江督署),康熙年间曾改煦园为“熙园”,乾隆时成为行宫花园。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16.
《绛守居园池》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园池几经兴衰,由唐时的“自然山水园林”过渡到宋时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明清时的“写意山水园林”,各呈纷彩1400多年,它凝聚着历代先民建造园林的智慧和心血,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的园林史遗产。  相似文献   

17.
严雨  贾珺 《风景园林》2022,29(8):33-38
濠梁观鱼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典故,并成为古典园林营造中的经典主题。清代皇家园林中有多处濠梁案例,清漪园的惠山园知鱼桥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现有研究对惠山园的园林历史、景致格局、造园艺术,以及与寄畅园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缺少对知鱼桥桥景的探析。通过对知鱼桥的文献考证和实地调研,发现知鱼桥在观桥成景、立桥观景、过桥换景、因桥生境4个方面皆有精彩营造;并且总结知鱼桥的形式、位置、环境营造,以及文化寓意等皆共同指向“观鱼”这一核心命题。这种以点带面的知鱼桥桥景设计,融合了文化主题和物理环境的整体观,是古人重要的园林营造智慧,可为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简论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蜜  刘喜强 《浙江建筑》1999,(6):1-2,25
1 概述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 园林的内容及形式 古今中外的园林,尽管内容极其丰富多彩,风格也各自不同,但都包含着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造园  相似文献   

19.
北京颐和园,昔日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又是慈禧太后居住和垂帘听政的地方之一。全园占地面积 290公顷,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余间,许多建筑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是1750年清朝的乾隆皇帝下令修建的。原先大门匾额有乾隆的御笔题字,里面有好几处乾隆御笔的门楹对联以及吟诗墨迹。如今乾隆的墨迹;尚有几处。但是镶嵌在木质结构建筑上的乾隆墨迹,多已不存在了。因为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在清漪园内放火,几乎所有木质结构的建筑都被烧毁了。因此,现存乾隆墨迹,都保留在一些不怕火烧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榭丽花园幼儿园位于无锡惠山,基地临近惠山城际车站及站前服务区,是站前区域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榭丽花园居住区的配套18班幼儿园。设计试图解决如何在城市高密度和场地限制的条件下,创造出满足最基本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富有趣味性和独刨性的幼儿教育建筑。基于基地条件的建筑空间形态生成幼儿园是儿童跟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最先接触和交往的场所。幼儿园的空间设计中既要营造源于家庭的熟悉的空间尺度和氛围;更要营造不同于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