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资源收集利用措施,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以雨水花园理论和技术为基本依据,从雨水的收集、储存、再利用进行研究,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景观发展理念。利用景观生态技术和景观设计手段来重塑地区的风貌,以生态景观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活动需求,更是满足了居民精神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在滨海人居环境的大背景下,以生态景观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山东半岛石油污染岸线为例,对滨海人居环境石油污染进行原位生态修复研究。通过对山东半岛原生自然植物群落及滨海抗逆植物对滨海人居环境石油污染降解促进作用的研究、"景观地形+景观构筑物"对滨海石油污染降解的促进作用实验和土壤添加剂对滨海石油污染降解促进作用的现实效应实验3种修复手段建立山东半岛人居环境石油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并可推广至我国其他石油污染人居环境的生态修复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景观""体验式景观"等理论研究,结合滨海区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特点,对烟台滨海区景观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生态体验性景观设计与营造的具体方法,旨在合理利用滨海生态资源,营造景观全体验空间,为优化滨海景观环境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以厦门海沧区气象路沿线景观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为例,探讨如何结合城市规划和场所特征,运用生态保护与景观创新、植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技术等多样的景观设计手法,营造自然生态、野趣横生、富有创意的道路景观廊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康养型社区环境更为舒适美观,本文通过介绍从植物造景的美学功能、观赏特征、景观空间营造、生态效应和园艺疗愈功能,探讨了园艺疗法中的植物的色彩、形状、声韵、芳香、食用、触感方面的应用,提出康养型居住区景观中植物造景的设计手法。结合福州市长乐椿萱乐康养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对康养型植物造景设计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康养型居住区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7.
赵茜瑶  唐予晨  李慧 《中国园林》2022,38(6):103-108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 营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在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研究老年人所关注的影响园林植物景观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5个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分别为植物景观的基础框架、植物保健与文化、植物景观竖向设计、植物具有特异性观赏性状及植物色彩因子。本研究结果可对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美学集合生态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运用生态美学进行住宅区景观设计,能够创造出健康、舒适、生态的住宅区空间,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应当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以整体观与科学观为设计理念,在尊重万物物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特色生态景观资源,引导住宅区景观的绿色变革,促使居住者通过住宅区景观感受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不仅是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生存空间的主体。南京市仙林大道是美国易道公司于2003年设计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景观大道。本文通过对该大道景观的植物配置应用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自然的城市"新理论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指导意义,进而提出如何打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仙林大道植物生态景观项目背景  相似文献   

11.
浅探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泉林 《山西建筑》2008,34(16):352-353
分析了当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介绍了生态、生态设计和生态园林的概念,根据多年从事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归纳总结了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手法,以此指导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使生态理论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王睿  朱玲 《中国园林》2021,37(9):112
近年来,草本植物由于其自身的景观优势和生态优 势,在中国风景园林学术研究中备受关注。基于国内外草本植 物群落的研究成果,从草本植物群落构建原理和生态种植2个 方面梳理了草本植物群落发展与应用的研究热点,并总结了 草本植物群落生态种植关于草本植物种类筛选、群落空间设计 和群落混播建植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方法。立足于风景园林学 科,提出了草本植物群落发展与应用中“建立修复性草本植物 群落设计示范”“探究延长草本植物群落观赏周期的设计方 法”“构建景观尺度的草本植物群落生态服务功能评价”3个 未来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南南山佛教文化区植被调查及景观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顺 《中国园林》2012,28(7):75-79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形成南山佛教文化区的概念规划,采用普遍踏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南山岭一带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详细调查。该地域次生植被主要分为滨海移动荒原植被群落型、山麓热带季雨林植物群落型、村落周围栽培植被群落型、山岳次生林植被群落型等类型。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结合创造佛教文化景观的主题特点,对佛教文化园、南海风情园、民俗民居区和福寿文化园的植物景观构建进行了探讨。进而从地形改造、景石设计、建筑小品、水景布设及园路分级等造景手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结合具体调查矿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评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落实矿区生态保护工作,维护整体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显所建立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模型、综合污染指数模型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模型与潜在生态危害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该矿区土壤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包括Cd污染、Cu污染以及轻微的Ni等污染。相比于矿区周边区域,采场中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在矿区后续工作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重点加强对Cd污染与Cu污染的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植物的品种选择与配置的研究,结合其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的环境栽植,再根据几种典型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类型,最后提出3个代表性地区的植物群落组合典范,对生态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谢雨婷   《中国园林》2020,36(12):73
风景园林界对快速城镇化地区的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方法与变化管理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探索。应用景观特征评估对长三角大都市区的文化景观进行了多尺度的分区、分类与评估:在区域尺度界定了21个景观特征区域;在城市尺度,苏州市涵盖了13个景观特征区域,其中圩田景观可分为岛型、网络型、破碎型和标准型4类。基于景观元素与模式显著性与韧性的评价结果,提出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中需优先保护与更新水系与土地分割模式的空间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内及周边村民生活生产区共57处土壤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方法,从村民景观生态感知角度出发,探讨村民对周边垃圾填埋场实际景观生态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村民景观生态感知的重要因素,得出景观生态满意度模型。对影响景观生态感知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生成IPA表现值与期望值,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土壤实验结论,运用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伟 《住宅科技》2006,(4):34-38
结合分析东方丽都景观“一环、二带、三广场、四园”的功能布局、竖向设计、植物配置、照明及排水设计,阐述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营造东方韵味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鲍璇  刘晖  邹子辰  安婷  裴进文 《中国园林》2024,40(6):104-109
作为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植被资源,城市自 生地被植物群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利用的问题,需要通 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赋予其符合生态秩序的结构与美学特征,才 能实现其实践运用价值。面对群落组成复杂、植株难以筛选、缺 乏稳定性与美学特征等问题,基于以场地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为基 础进行人工改良设计的思路,提出依托CSR理论对自生群落的 物种组成、垂直结构、景观特质进行调控,并采取低干扰方式进 行建植与维护的设计、管理途径,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群落 的竞争筛选与演替过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低维护地被群落景 观。研究开展了初步实验,改良设计的实验群落经过3年的生长 与演替,物种组成从R型植物优势转向为更加稳定的C型植物为 优势,群落植株密度与覆盖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包含主景观层、 底部空间保护层、点缀性景观层的垂直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 了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实验结果验证了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人工 改良设计途径的可行性,为基于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的植物景 观生态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