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4种不同切割方法处理莲藕在贮藏期间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变化,筛选出最优的切割莲藕方式,为鲜切莲藕加工和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鄂莲5号莲藕为原料,采用去皮、切片、切丝以及切碎4种不同切割方式进行处理,分析菌落总数、色泽、呼吸强度、抗坏血酸、酚类物质、活性氧以及抗氧化酶等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结果 对比4种切割方式,去皮处理有效抑制菌落总数和失重率的增加,延缓鲜切莲藕褐变,更好维持莲藕的色泽。同时鲜切处理能够增强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诱导酚类物质含量积累,且随着切割损伤的越强而降低。去皮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鲜切莲藕的总酚含量,其含量从140.46mg/kg增加到191.03mg/kg,增加率为36%,同时提高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率分别为84.01%和15.4%。结论 与切片、切丝和切碎处理相比,去皮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同时诱导酚类物质含量增加,增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提高鲜切莲藕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处理对鲜切荸荠贮藏品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荸荠为实验原料,通过筛选后确定的50 ℃热水浸泡30 min处理后于4 ℃贮藏5 d,并对色差、褐变度、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以及总醌、总黄酮、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热处理有效维持了鲜切荸荠的外观,延缓其颜色变化,并对褐变度、a*值以及b*值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延缓了L*值的降低。热处理显著降低了鲜切荸荠中PPO、POD、PAL的活性,以及总醌、总黄酮的含量。此外,热处理还抑制了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和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提高SOD和CAT的活性。结论:热处理通过抑制酚类物质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来维持鲜切荸荠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切割方式对鲜切莴苣在贮藏期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莴苣切成片、1/4片和丝后置于 5 ℃贮藏48 h。结果表明,不同切割方式对菌落总数、色泽、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影响,但鲜切加 工能显著促进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上升,在贮藏前24 h提高了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切丝处理的酚类物质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因此,不同切 割方式对鲜切莴苣品质无显著影响,但鲜切加工可显著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鲜切莴苣的抗氧化活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展开了乙醇浸泡对鲜切荸荠品质变化的研究,通过分析在贮藏期内鲜切荸荠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速率、硬度、外观色度、气味、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等变化,确定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荸荠硬度变化不显著,但对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气味和外观色度影响显著。在贮藏1 d,当浸泡用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75%时,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由74μg/(kg·h)增加到134μg/(kg·h);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乙醇处理组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呈现下降趋势。色度分析知,贮藏0~4d浸泡时乙醇浓度对荸荠色泽影响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当浸泡乙醇浓度≥35%时,乙醇处理组的鲜切荸荠不产生黄化现象。电子鼻分析浸泡用乙醇浓度越高,在贮藏过程中生成的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越多,其中75%乙醇处理组荸荠对代表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的传感器R(6)和R(8)响应值分别由111.13和37.10上升至270.65和121.70。此外,乙醇可减少鲜切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当浸泡时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35%时,贮藏至13 d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降低到可计数范围内;当浸泡时乙醇浓度大于55%时,在贮藏期内没有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出。在贮藏温度4℃、贮藏时间为13 d的条件下,用浓度35%~55%乙醇对鲜切荸荠进行浸泡处理,可显著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5.
乙醛熏蒸处理对鲜切荸荠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摘后的荸荠用体积分数分别为0(对照)、0.1%、0.5%、1.0% 的乙醛熏蒸处理4h,然后将处理后的荸荠置于阴凉通风处放置2d,去皮、切分,包装后置于室温(12℃)保藏,测定乙醛熏蒸处理对鲜切荸荠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1%、0.5%、1.0% 的乙醛熏蒸处理能有效延缓鲜切荸荠贮藏期间色泽的转变和褐变的发生,其中0.1% 和0.5% 乙醛控制果实褐变的效果最好;不同体积分数乙醛熏蒸处理均能减少鲜切荸荠贮藏期组织水分的散失;0.1% 乙醛熏蒸处理对提高鲜切荸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其酸度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然而,乙醛熏蒸处理可以加速荸荠切片中还原性抗坏血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以市售秦冠苹果为试材,结合柠檬酸保鲜剂处理,研究4 ℃贮藏条件下,普通包装、真空包装、高氧包装及充氮包装对鲜切秦冠苹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确定最佳包装方式。结果表明:在综合鲜切苹果贮藏期各项指标的前提下,真空包装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最佳,使鲜切苹果外观品质得以保持,延缓鲜切苹果的褐变进程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速率,同时抑制了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减缓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以荸荠为原料,采取中心复合旋转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贮藏时间对鲜切荸荠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利用SAS9.0软件,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热处理对鲜切荸荠脆性、失重率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其显著性、拟合程度等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对影响鲜切荸荠品质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鲜切荸荠脆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关键因素是热处理温度和贮藏时间,影响鲜切荸荠失重率的关键因素是贮藏时间,热处理时间及其他交互作用对鲜切荸荠的这些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响应曲面法研究热处理对鲜切荸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荸荠为原料,采取中心复合旋转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贮藏时间对鲜切荸荠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利用SAS9.0软件,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热处理对鲜切荸荠脆性、失重率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对其显著性、拟合程度等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对影响鲜切荸荠品质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鲜切荸荠脆性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关键因素是热处理温度和贮藏时间,影响鲜切荸荠失重率的关键因素是贮藏时间,热处理时间及其他交互作用对鲜切荸荠的这些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吕梁鲜切马铃薯作为原料,研究不同预涂膜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液体石蜡和海藻酸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块进行预涂膜处理,研究了在4℃贮藏温度下鲜切马铃薯理化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海藻酸钠和液体石蜡预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降低原料块茎的失重率、腐烂率,减少维生素C的消耗和还原糖的生成,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预涂膜处理可以有效地延长鲜切马铃薯的贮藏期,其中海藻酸钠预涂膜处理保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切割方式和包装方法对鲜切菠萝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和改善鲜切菠萝的贮藏品质,为鲜切菠萝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以海南产“巴厘”菠萝为试材,研究切割方式和包装方法对鲜切菠萝风味品质及褐变相关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结合聚乙烯保鲜膜包装(片+膜)和切片结合聚乙烯保鲜袋包装(片+袋)处理比切块结合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块+膜)和切块结合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块+袋)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鲜切菠萝果实软化、可溶性糖含量、总可滴定酸(TA)和VC 含量的降低,同时还能够维持较低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贮藏前期较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因此,鲜切菠萝切片结合使用保鲜膜包装最有利于防止果实褐变和保持品质,延长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臭氧水水浴处理及套袋处理对板栗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封开油板栗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0、0.5、0.25mg/mL)臭氧水水浴处理结合套袋处理,在温度(0±1)℃、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180d,对板栗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水水浴处理结合套袋处理能有效的抑制板栗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淀粉酶的活性,延缓淀粉和糖的变化,降低板栗果实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研究表明:1.0mg/mL 臭氧水水浴处理结合套袋处理果实在贮藏180d后烂果率为3%,质量损失为1.1%,并且板栗果实具有较高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马蹄糕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入口甘甜而不腻,但因马蹄糕自身营养物质丰富,导致其成品马蹄糕极易因微生物的生长而出现腐败变质。该研究以现有马蹄糕制备工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杀菌温度、时间、防腐剂种类和防腐剂添加量对于马蹄糕抑菌效果及储存品质的影响。杀菌温度110 ℃,杀菌时间30 min,杀菌效果较好;通过几种防腐剂的筛选,选择脱氢乙酸钠作为马蹄糕的防腐剂;添加0.32 g/kg的脱氢乙酸钠,15 d菌落总数为6363 cfu/g,表明15 d可作为马蹄糕有效贮藏期;进一步对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探究,在贮藏10 d后ΔE*值明显提升(p<0.05),而15 d后ΔE*值大于2,表明其已出现视觉上的颜色差异;马蹄糕弹性、黏性、内聚性咀嚼性在0~5 d内无显著(p>0.05)变化,而15 d时候质构数据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微生物生长情况、色泽与质构数据变化,认为现有杀菌条件下马蹄糕的贮藏期为15 d,而0~5 d则为马蹄糕的最佳食用期。该研究可为工业生产马蹄糕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切割方式对菠萝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菠萝分别切成1,2和3 cm正方体块状,置于4℃贮藏24 h。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不同切割方式的处理导致菠萝的过氧化物酶(CAT)活性、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类黄酮物质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切割方式处理却使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并且3 cm正方体块状菠萝ASA含量下降最多,CAT活性和POD活性在切割处理3 cm正方体块状的菠萝中最好,24 h时PPO活性、类黄酮物质在切割处理2 cm正方体块状菠萝中影响最好。贮藏期间,适当切割有利于菠萝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菱角梗、菱角壳乙醇提取液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并考察不同温度、pH、紫外辐照对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质联用法对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91、0.391、3.125 mg/mL和0.098、0.195、1.563 mg/mL,抑菌效果显示,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优于菱角梗乙酸乙酯萃取物,二者萃取物均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且效果强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弱;菱角梗、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在温度20~100℃、pH5~9和紫外光处理10~40 min时,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稳定性。经鉴定,菱角梗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没食子酸和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含量为45.87%,菱角壳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槲皮素-3-O-半乳糖苷和1,2,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含量为57.84%。本文为菱角梗、菱角壳提取物作为抑菌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以鲜切荸荠为原料,通过研究贮藏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色泽、黄酮类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综合评价黄化过程中鲜切荸荠表面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黄化表面黄酮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贮藏后期,随着褐色的出现,黄酮类物质含量相应减小。与此相对应,鲜切荸荠表面组织抗氧化能力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黄化程度最深时,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统计分析表明,鲜切荸荠表面b*值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与1,1-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2,2’-azinobis (3-eht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radical,ABTS+·)、羟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黄酮类物质含量与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率、FRAP、总还原能力之间同样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随着鲜切荸荠表面黄化发生,其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