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中外建筑》2012,(7):112-114
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郭菲菲  王美仙 《中国园林》2022,38(9):111-116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绿 地与健康关联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哈尔滨市秋季较适宜恢复性活动发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哈市秋季不同空间特征 公园场景对健康恢复性影响差异,选取城市 公园6个典型秋季场景,针对其开放程度与自 然程度进行健康恢复性分析,对61名受试者 观看场景视频时的生理指标被同步记录代 表其压力水平,注意力恢复水平进行问卷调 查。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对环境健康恢复性 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公园场景中,给人以视线 围合感,并且能看到远景的半开敞空间的恢 复性更好,并且具有地形元素的场景恢复性 显著好于其他场景。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区的滨河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资源,为边缘区的土地开发提供了“景观先行”“环境先行”的可能性.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加剧,并且大量侵占边缘区滨河空间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对滨河绿地原生性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的保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近20年来滨河绿地的研究方向,指出研究滨河绿地风貌保护问题的必要性.结合边缘区滨河绿地景观风貌在景观类型、生态资源、地域特色方面的特征,以及城市扩张对边缘区滨河绿地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总结出风貌保护与延续在政策、定位、内容三个方面存在问题.最后,为边缘区滨河绿地景观风貌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谷一桢 《规划师》2008,24(7):75-78
城市老居住区缺乏停车空间,停车占用通道、步道、绿地等公共空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选取停车问题突出的玉廊园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与合并,建设绿化停车场,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提升了绿化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行为心理学在空间环境对人感知的影响和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以鞍山市万水河1.8公里河岸改造项目为例,从环境感知和视线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河岸环境进行改造设计,综合运用环境心理学理念与景观设计学手法,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滨河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更加注重城市景观绿化。城市的景观绿化不仅仅关系着城市自然环境的美观,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城市景观绿化的发展。城市市政道路的景观绿化作为整个城市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马喜平 《居业》2023,(6):49-5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舒适的自然环境不仅能够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政府也加大对于城市园林景观以及道路绿化养护的重视程度,改善我国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就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情况来看其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正在变得更加拥挤,越来越多地带给我们绿化和景观不足、不透水的坚硬表面.对建筑屋面与墙体加以利用,使其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绿色空间,也协调了公共场所及不同的建筑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五溪工作室(Fifth Creek Studio)始终致力于运用由屋顶绿化(green roofs)结合牛态绿墙(living walls)及生态建筑(living architecture)组成的自然系统来开发可持续的都市环境.这一工作基于研究论证,其研究结果又转而应用于景观战略指导下的都市小气候调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株洲河西沿江风光带景观设计的深层次解读,分析出了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现状,合理利用场地特征,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公园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健康恢复思想可以追溯到人们择居、医疗和园林建设实践。从治理与康复功能、缓解精神压力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社会交往5个层面论述了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功效,以及公园环境的健康恢复影响机制。同时对研究重心、评价方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最后讨论了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公园环境健康恢复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水景观在城市区域自然环境特色中的体现,论述了滨水区的概念,阐明了滨水公共空间在滨水区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以合肥板桥河为例,综述了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 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 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 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 梳理并总结出4类特征,即前景开阔、动态观览、环形画卷、视 野通透。进而结合其景观特征分别从点景、叠景、透景3个维度 进行标志高层、观赏界面、景观视廊的设计优化。以重庆市万 州中心区作为实证案例,对滨水界面进行设计优化,依托功能 和类型合理布局标志建筑,结合自然要素打造城市超级视廊, 以期为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形态优化提供设计方法及策略参 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5.
香道作为山地寺院园林外部山林自然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具有森林康养的特点,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其寺院导览、酝酿宗教情绪等功能亦会对人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对杭州永福寺、虎跑寺2座城市山地寺院香道景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2.5、温度、湿度等环境康养因子指标进行测量,基于标准规范,评价单因子的康养效益,分析不同康养因子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环境因子分为3个主成分,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计算香道景观环境康养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通过状态焦虑量表及POMS量表反映人群游览香道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评价香道景观对人心理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下香道景观环境康养因子对健康均有积极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2.5呈显著负相关,共同影响香道景观环境的综合康养效益;永福寺香道景观环境康养综合评价得分高于虎跑寺;香道景观及其佛教文化氛围对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川具备吸引人的流动性.“水”资源,同时提供广阔的游憩空间,更代表了一个城市人文、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历史痕迹.为提升新北市河川高滩地的整体水岸景观,本计划致力于河滨公园现有的空间重塑,并改善水岸空间的使用机能.除此之外,也整体性与全面性地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河滨魅力据点,达到河滨绿化、美化、生态化的美丽愿景.注入新气象,让市民重新再回到与河川溪流紧紧依偎、密不可分的空间使用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临江大道及其带状公园是广州市沿江道路绿化和滨江绿地,是该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018年第22号“山竹”台风的影响,临江大道园林树木受损严重。基于临江大道行道树安全检测评估,综合“山竹”台风灾后临江大道及带状公园的树木受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树种其抗风性差异较大;对6种重要的不同树种倒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关的种树之间的倒伏差异极显著。从树木安全评估角度去探讨滨江园林树木受损、树种选择与种植情况,为华南地区城市滨江园林树木养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徐涛  徐斌  张亚平  李佳艳 《中国园林》2023,39(7):139-144
在4条诗路文化带推进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的背景下,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创新一种以景观名词单字为参数的古诗词异化词条归一化路径,通过Python编程代码、Gephi共现语义网络、词云分析与GIS核密度分析,实现钱塘江诗路唐诗的景观要素挖掘、场景画面提炼与空间意象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日月星光、水岸景观、浪潮、鸟类、舟船、行客、隐士逸人是唐代钱塘江诗意画卷的核心构景要素,同时,上、中、下游在人居环境风貌上分别侧重于乡土田园、山林幽居、滨江城郭等特质;2)按照影响力强弱,钱塘江流域唐诗所描绘的诗意场景可依次排列为缘江行舟、坐城观涛、江村田居、林泉渔隐4类意象;3)在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下,缘江行舟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全域分布的特征,林泉渔隐、江村田居在中游高度集聚,坐城观涛与下游滨江城郭的整体风貌相契合。从而为诗意栖居营建智慧的科学认知与在地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福州市北江滨地块(五桥~六桥)城市设计为例,从用地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控制景观视线通廊、提升城市滨水区活力、城市资源共享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创建和谐、共享、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亚运村各个地段的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和各类景观要素,分析了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为造景提供了创作素材,重点提炼民间体育文化与亚运文化的对接,设定了亚运城各个地段的景点设计主题和设计要点,引导按照策划内容进行的投标方案,验证了重点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论证的重要性、科学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