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田源  邰杰 《北方建筑》2023,(3):29-37
《御制圆明园图咏》是仿制《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对圆明园园林景观进行描摹的一部著作,其精美的图画、逸致的诗词无一不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描绘对象圆明园更是被称为“万园之园”屹立于中国古典园林之巅。本文通过对《御制圆明园图咏》中园林要素进行分类、整理,展示该版画中的艺术风韵,凸显出圆明园精巧的风景规划设计构思,以期能够为当今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脉传承、设计语言借鉴、空间形式结构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造园图像文本参照。  相似文献   

2.
黄晓  刘珊珊 《风景园林》2017,24(2):14-24
园林绘画是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材料,对于已消失或改建过的早期园林的复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解读和利用园林绘画的难点之一在于确定图中景致的写实程度。本文以明代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主线,结合其他相关图像资料,尝试从园林绘画的性质和创作过程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园林绘画的性质属于"功能性绘画",重视对园中景致的忠实摹写。画家的创作过程涉及"写真"与"摹古"两种方式,从不同方面影响到绘画对于园景的再现模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代园林两者的关系千丝万缕。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诗人、画家兼工造园,如唐代王维、宋代俞徵、元代倪云林与顾阿瑛、明代张南阳等。他们在精通诗画技巧的同时,又从事造园工作,因而在园林景观布局中时常运用山水画的创作理论,偏重意境美的营造。绘画中的章法与园林景观布局手法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该文根据《岳阳楼图》所呈现的布景章法,探究当时的造园者对园林景观布局的经营。  相似文献   

4.
学宫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办学校,除堂庑斋舍等建筑外,大多附有池亭苑囿,作为登眺游息、怡情养性的场所。周瑛的《桐川儒学杂咏》十七首描绘了其作为地方官吏主持营造的皖南广德州学宫园林的独特面貌,为明中期学宫园林的复原提供了可靠依据。首先,以《桐川儒学杂咏》为线索,结合地方志文字记载和插图中广德学宫园林的空间关系,绘制平面复原图和鸟瞰图;其次,根据诗句意境创作园林场景复原图,运用绘画语言再现园景;最后,从造园要素出发总结广德学宫园林的营造特色,即山池形胜、以祈文运;草木隐喻、以比君子;景名点题,以化周礼,以期对其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黄晓  刘珊珊  周宏俊 《风景园林》2017,24(12):44-51
"图式"是贡布里希引入图像学的哲学概念,在中西绘画中应用广泛,对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沈周《东庄图》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方法,探讨了《东庄图》对《草堂十志图》《龙眠山庄图》《游春图》等唐宋绘画的借鉴,及其对《拙政园图》《郊园图》和《止园图》的启发,从而将这套图册与早期传统、庄园实景和后人画作关联起来,揭示出园林绘画中图式语汇的运用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沧浪情结     
刘庭风  徐锋 《中国园林》2004,20(8):14-15
春秋时代的一首沧浪之歌,引发了中国园林以至日本园林两千多年的不解情结.因文学文本的意境延展至园林景观的形态,这充分说明了文人园林把文学艺术与园林技术逐步整合的历程.沧浪景观的创作,最重要的是水.中国的沧浪歌不仅在中国演变为园林景观,又流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7.
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特点,它常常通过诗、书、画的融入而形成。围绕对清代宫廷绘画“玉带桥诗意图”的考证,明确了绘画来历以及卷中“玉带桥,,的指向,辨析了杭州北京两地“玉带桥”的不同,疏理了昆明湖玉带桥的创作脉络和文化背景。进而表明正是广泛的艺术门类参与,成就了玉带桥由桥梁工程到特色景观的飞跃,使得形象生动、意蕴丰满。  相似文献   

8.
分析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与绘画的联系,认为绘画的理论对园林景观设计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绘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水平,产生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宫晓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中国首届油画大展、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等各类重要美展,还多次参加法、德、美、日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艺术交流展,曾获全国美展铜奖、国家华人艺术大展特别金奖以及各类国际性和全国性艺术展大奖、银奖、优秀奖多项。宫教授从事园林美术教育二十多年,主讲"基础素描"、"园林水彩画"、"园林水粉画"、"钢笔风景画"以及"园林风景素描画"等表现绘画类课程,在园林景观表现绘画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讨与研究,并侧重于中国传统园林风景的表现绘画。擅长油画、水彩水粉画、墨彩画以及钢笔风景画,编著《园林钢笔画》、《园林素描》等教材,还出版著作《风景园林专业绘画》、《园林风景钢笔画》以及《论绘画审美》等专著、画册与论文,并通过了文化部ISC绘画作品艺术品质评定。本期园林表现专栏刊登宫教授部分作品,及其多年来从事风景园林类"表现绘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0.
从光影在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形式表达、园林色彩、园林景观组织空间结构、光影在不同元素中的造型表现这四个角度出发,深入阐释了古典园林风格建筑中的光影审美表现。以大唐芙蓉园为例,分析光影在该园中的建筑布局、装饰应用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晋祠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皇家祭祀园林,由王侯专属离宫御苑逐步发展为公共园林的过程中,其园林景观也在逐渐改观,而楹联、碑刻、匾额、游记诗文等是最好的佐证。本文以两版《晋祠铭》为主分析晋祠的造园意匠,进而阐述晋祠造景中文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娉倩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22,38(3):139-144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园林设计哲学和东方文化形式的缩影,作为皇家宫苑的典型案例,对诠释传统相度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以颐和园万寿山山形、昆明湖水势及前山庭院布局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图像)分析方法,即通过光绪朝文字史料与园林图景的比对,重点关注山水庭院中的图景相称,并提取其中所反映的图像符号,解读空间布局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王应临 《风景园林》2022,29(3):129-135
"曲水流觞"是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理想山水环境的代名词。分析历代传世兰亭图像演变,并结合兰亭考古研究,进一步探讨兰亭图中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曲水流觞"山水意象特征。研究发现:(1)历代兰亭图的图绘重心从人物转移到山水,其构图在四段落图式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2)现实世界中的兰亭几经变迁,从毫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演变成人工意味浓厚的纪念性园林。在历代兰亭图中,曲水流觞之地始终都处在自然山水之间,通过一或两座亭阁增添人工意趣,保持了在自然山水环境中进行极为有限人工建设的基本思想。从绘画的角度为以"曲水流觞"山水意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理想游憩山水环境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方池水庭”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中流行的一种以方池作为园林殿庭水景的理水模式,是乾隆帝个人营园思想主导下皇家园林方池审美复兴、精神文人化的产物。在乾隆一朝御苑建设盛极一时的背景下,方池景观在审美层面接续发展,在设计层面推陈出新,突破了传统士流园林欣赏的一般境界,各种方池庭院成为乾隆帝本人营造精神空间、昭示个人政治理想的绝佳载体。通过对乾隆一朝可考的“方池水庭”景观案例的考察,结合清代御制诗文和样式雷图档等资料,探讨乾隆朝御苑池庭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背后的形成演变动因。  相似文献   

15.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6.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董豫赣 《建筑师》2014,(6):108-117
以无锡寄畅园及北京谐趣园为比较,从山水诗的诗法、山水画的形法,以造园的位置对偶、掇山高下、理水远近、林木藏露、滩桥气势、空间离合、居游动静、赏析古今——八个方面,对两园进行优劣比较。并阐明中国人如何将诗情画意带入日常生活里的造园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