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减少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过度人工干预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延续城市现状资源本底的生命力,从而体现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是大势所趋。结合重庆市梁平双桂城区湿地城市设计项目实践,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构建城市湿地连绵体的理念。辅以小微湿地自然保育、景观更新的系统化湿地修复策略,与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相结合,提出了湿地修复与城市空间设计协同的路径,包括城市用地空间与湿地生态基底耦合、城市慢行系统与湿地生态网络耦合、公共空间节点与湿地生态斑块耦合;并进行了湿地城市实施效益的初步评估。以期通过促进城市与湿地的协同共生,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梦芸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22,38(10):20-25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正经历着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等各方面的威胁。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中,伴随湿地系统的破坏与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愈发严重。鉴于此,以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次嵌入型案例研究的方式,叠加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日常管养与监测、公私伙伴合作模式4个方面对3个历史建设阶段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的策略。结果表明: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是基本前提与保障,生境修复与空间设计策略是重要的载体,日常管养与监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私伙伴合作是多源动力,四者具有显著协同效益,相辅相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中心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经验参照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城乡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周边淡水湖泊湿地的破坏情况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这类失衡现象与城市发展及人们对宜居环境的向往产生了极大矛盾.通过对青西湿地环境现状的分析,运用生态修复理念研究湿地的保护、修复与利用,并结合适宜性分析进行景观规划与项目开发,在实现湿地恢复、环境整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景观系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概括介绍了苏州市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苏州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从场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原则和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研究湿地生境培育,植物多样性配置,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办法,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特色公园景观塑造,使三角嘴湿地公园成为具有生态保护,促进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综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5.
向星  蒋智 《城市住宅》2021,28(4):152-153,156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山地城市滨水空间资源优势,成为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和山地城市滨江公共空间价值规律,总结滨江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山地城市滨江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地下空间规划逐渐受到重视,对地下空间的资源评估是规划的重要前提.目前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包括适建性分析与需求分析,但两者相对独立.文章提出统筹两种分析的价值模型,并以GIS技术对福州市中心城区进行实证分析.价值模型以城市用地为载体,将适建性与需求分析转化为统一的系数,并通过运算得出地块的开发价值.此方法可将适建性、需求以及价值等信息储存为城市用地的属性,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了较为全面且具体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长治市漳泽湖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城市新区湖库与城市的关系。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山水城市”理论重新解读,反思湖、城、山、人的联系及关系。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通过水系疏通、耕地保护、提升绿量、文化梳理、景点注入,实现了该区域景观风貌的提升、自然生态的恢复,以及水、城格局的融合。希望能为更多转型中的临水城市提供相关借鉴,让这些拥有湖库的城市能因水而兴、临水而乐、与水共荣。  相似文献   

8.
任蓉  金鑫  张骞 《中国园林》2022,(S1):96-101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生态湿地是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中围绕“生物多样性展示”这一主题,通过水体设计、动静分区、多样性生境营建、多样性植物群落配置等途径,培育激发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湿地科普馆、湿地观鸟屋、观察栈道、科普认知标识系统等展示方式来实现科普展示功能。湿地公园建成2年之后,场地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植物种类约有89科233属331种,共观察记录鸟类13目44科116种,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水生动物、昆虫等各类动物百余种,实现了项目组的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铜陵西湖湿地现状,结合铜陵市西湖新区总体规划,研究在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为导向下的城市新区湿地修复策略。重点阐述了公园在功能分区、土方水系和生境植被上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功能分区规划上结合新区功能,分区开发保护;在土方水系规划上保留场地肌理,统筹水系调蓄;在生境植被规划上恢复栖息场所,营造多样景观。修复策略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区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湿地基底与因子的修复,促使湿地的自我修复、发展和维护,最终达到最小人工干预下的湿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的小微公共空间是老年人参与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往往可能被忽视。研究在广州市珠村随机选取了20个小微公共空间作为样本空间,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连续观察,并定期拍照,以收集数据。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提取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发生的比例和频率。随后,结合空间指标的数据,探讨了空间形式对老年人行为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聊天行为与遮阴有显著相关性,休息行为与座椅有显著相关性,而带小孩行为、健身锻炼行为均与休闲设施有显著相关性。这项研究将为城市设计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城中村小微公共空间的城市老年友好型改造中提供科学依据和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是以水为基础和主体的生态公园,复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使其拥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兼具休闲观光、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科教宣传学习的功能。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研究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以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湿地公园为例,从它的空间格局、休憩空间分布、文化特色方面入手研究,挖掘总结出它的设计亮点并力求发现一些能够改进的地方。通过此次的深入研究,体现出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空间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生态信息、能量流 动的重要通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以沈阳市中 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OI数据识别出中心城区“三生空 间”中的生态(混合)空间,在比较不同类型POI要素对生物信 息流动产生阻力的基础上利用最小累计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生 态空间廊道。结果表明,沈阳市中心城区可形成城市级、城市 副级和区级共50条连接各生态斑块的生态空间廊道,且城市 生态空间廊道具有环状、水平网络连接复杂、可连通大部分生 态斑块等特征,但建设成本较高。最后根据各级生态空间廊道 的规模、构成基础以及生态作用等提出了生态廊道网络优化和 延伸生态空间供给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与大多数地处郊野的湖泊湿地一样,荆州崇湖水系存在季节性水量不足、水系地貌结构单一、局部水质较差、栖息地生境匮乏等突出问题。从水环境的物质要素组成、整体空间形态格局、动态演化规律出发,通过研究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原理,归纳出水量、水形态、水质和水域栖息地4个影响水文过程的景观系统因素,并提出了基于风景园林学途径的水环境修复框架。以崇湖为例,依据修复尺度将景观功能及设计方法整合到了湿地水环境的保育体系当中:在宏观层面,重新划分、建构区域水系网络,优化水系空间形态结构;在中观层面,疏通周边水系,重建水量收支平衡;在微观层面,辅助建构局地净水生境,优化栖息地条件。以期为郊野型湖泊湿地水环境保育研究提供参考,为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弘力 《城市住宅》2022,29(2):133-136
从城市空间微更新的大背景出发,聚焦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最末端的小微公共空间更新.针对目前小微公共空间更新面临的3个层次的问题,借助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分别给出回应,为城市微更新提供新的设计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示范段景观设计为例,通过该项目应用的3种生态水质净化技术——重力过滤系统,廉布过滤系统,沉淀溢流过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一年后获得的水质监测数据、向公众开放五年来的运行和维护状况,进行总结分析。首先就建设实施造价、净化效果、后期维护等方面,分析每种水质净化技术的特性以及优劣势;其次,针对每种技术的特性和要求,探索其与景观设计有机融合的方法;最后,总结3种生态水质净化方法在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利弊,为今后类似的景观设计项目提供技术检测参数和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发展空中花园是高密度城市解决公共空间不足、响应绿色人居的重要举措,掌握其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存量发展阶段垂直空间的精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识别高清影像图与实地踏勘建立718个空中花园GIS数据库,从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和地块形态3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75%的空中花园分布在高层高密度地块,57%位于居住类建筑,59%位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空中花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面绿地起到了补充作用,但屋顶利用率较低且各类建筑、地块内部发展不均衡;2)空中花园分布总体上与地面互补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综合需求度和技术难度呈显著负相关,高密度地块的影响模式与总体样本一致,但低密度地块表现为均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空中花园分布与地面绿地供给、空中花园需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未来绿色空间供需匹配研究亟须从二维转向三维,结合立体空间进行地面-空中的一体化评估、规划和设计,尤其要增强空中花园的使用便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玲  张定青  周若祁 《华中建筑》2008,26(11):172-176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该文阐述了城市湿地的重要作用,并以西安市为例,对该地区的湿地的现状、分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开发与保护湿地的对策,以期对西安市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存量优化,借助城市碎片空间打造非正式的体育场所,有望为我国人均体育面积不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武汉运动型口袋公园中,存在着使用者实际需求与空间布局不协调、器材和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场地健身氛围欠缺等多重现实问题。此外,针对小微空间的差异化营造研究还有待加强。该文基于武汉洪山区某地块的设计实践,提出由体育项目为主导转变为由人体活动为主导的设计思维,从用户画像—运动项目空间改进、弹性使用—提升空间可供性、增权赋能—运动空间再生产三个方面的改造设计策略,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境之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对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认识,在保护利用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环境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滨水活动有机结合,力求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湿地的乐趣和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江苏宜兴团氿为例来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生态设计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