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客车空调装置”作为铁道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更好的实现知识传授与德育发展的统一目标,将兴国之志、脚踏实地、勤俭节约、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等内容与课程相结合,探索将思政育人融入到“客车空调装置”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实现知识和价值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注重教育领域的革新,课程思政是指通过全员、全过程、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而行,对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竞赛模式、实践创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意在通过多角度提升我国思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在育人方向、形式以及育人功能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为课程思政背景下推动第二课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形成铸魂育人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能。当前长治学院在第二课堂标准化建设方面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标准化育人品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了育人的实效性。但也出现认知定位倾向化、育人功能低效化、活动目标不明确、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需要提高对第二课堂标准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正确导向;明确育人目标,形成育人合力;建立评价机制,落实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于传统课堂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模式刻板化、产学研相互脱节等问题进行分析,以环境设计方向为例,探索基于“共情式”教学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方法,从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示教流程,实现教学改革与设计实践两方面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法 通过“共情式”教学方法为艺术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方法和模板,提升艺术设计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水平。结果 从教师、学生、课堂三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高阶性知识整合能力,并以“共情”为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最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论 通过系列化实践课程和项目增加各主体间的互动性,增强反馈的实时性,为教学模式迭代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推进学科融合和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探讨“大思政课”背景下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根据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中国美术史三大核心思政育人点:家国情怀、优良品德、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总结了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四大实施路径,即德育与美育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价值塑造与艺术实践相统一、提升育人能力与创新育人方法相统一。文章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了中国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同时也为高校同类学科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也亟待完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道路和新途径。采用“专业+标准化”的教学模式,符合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要求,同时符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教学需要。基于此,教师应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探讨“专业+标准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社会、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三全育人,要求立德树人要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并且务必做到全员参与.该理念的提出,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OBE理念强调以成果为导向,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OBE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概述了包装设计课程相关内容,分析了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策略,以期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包装设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其成效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保障。对高职院校中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评价方向,突出形成性评价,全面开展考核评价改革,致力于解决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以“车辆空调装置检修”课程为例,以立德树人成效为落脚点,设计考核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理念,与时代深度契合。将“课程思政”与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有利于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目的。方法 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高校中国画课程入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重技法、轻理论”,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度不高,专业教师个人思政意识浅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 提出了强化中国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增强中国画课程思政互动体验、注重经典作品解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健全中国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美术学专业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把政治思想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对于全方位培养美术学专业人才而言尤为必要。本文以数码插画课程为例,探讨了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构建新世界,新时代呼唤新人才。2019年教育部倡导的新文科建设,强调文科融通与技术融合,给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影视教育专业教学方面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动搭建媒介生态联系、用艺术理论统摄人文课程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影视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加强通识教育、集中开展综合技能实践、强化课程的美育功能是影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使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变得愈发重要。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能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而且可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与引导。鉴于此,文章提出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然后以课程教学进度、多方评价视角、提高教学效果为支点,构建了评估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旨在为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艳 《广东工业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7(B06):110-112
在科技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创新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高校应该结合自主创新建设的要求,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文章讨论了“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并结合“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包装设计行业对相关人员政治素养、个人修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日益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围绕包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特点讨论了该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切入点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