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颜  胡宏 《中国园林》2023,39(11):104-110
已有大量文献聚焦城市绿地使用行为与人群感知评价,但针对口袋公园这类小微绿地的使用满意度形成机制尚缺乏深入解析。基于非线性影响不对称分析方法,将口袋公园分为道路围合型、社区附属型和自然本底型,选取5个维度23个环境因子构建指标体系,收集606份调查问卷,应用奖惩对比分析模型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识别口袋公园使用满意度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口袋公园使用人群关注的维度不同;口袋公园环境因子与总体满意度之间呈现非线性不对称关系;管理养护类因子位于所有公园的最优先提升等级,而环境质量类因子多位于品质提升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型口袋公园营建策略、合理优化建设时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在工作人群与高密度环境紧张关系的社会背景下,办公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通过对常见办公区口袋公园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及目标人群定位的研究比较,挖掘目标人群的年龄特征及行为特征,围绕社会健康需求与办公区口袋公园发展现状,结合经典案例,通过对办公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探索与研究,总结符合健康理念的办公区口袋公园设计理论,进行经验与方法总结,提出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是自然公园服务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自然公园旅游产品的核心构成,但我国自然公园缺乏基于深入研究的环境解说规划,并且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环境解说形式单调,缺乏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民自然审美观、旅游价值观缺乏更新、进步,还在以农耕时代的"天下名山"为模板来理解自然公园的"美"及其旅游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对自然公园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缺乏认识;二是管理体制原因,企业化运行状态下的自然公园,没有相关考核任务,缺乏实施环境解说、环境教育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通常面临许多环境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可应用于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多被应用在城市公园之中。而口袋公园的存在可缓解城市绿化、休憩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本文将口袋公园设计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交通站点周边这一特定类型的口袋公园进行初步研究,以小见大,以解决城区绿地及活动空间缺乏、排水设施不足等问题,并从多方面提供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和手法,给城市人群提供更舒适并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口袋公园建设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口袋公园作为驱动城市更新的绿色触媒已渐成共识。从人本化理念、渐近式方法、融合性机制3个维度解析绿色触媒驱动城市更新的内在机理,并以南岸区系列口袋公园在地实践为例,建构“关联城市尺度,构建空间网络;依存场地特征,提升场地品质;回应居民需求,复兴社区生活”设计策略,以及“弹性规划,分类施策;多方携手,共建共享;运营赋能,效应发挥”工作方法,探索绿色触媒导向下的口袋公园建设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助力乡村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探索乡村养老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及养老居住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乡村旅游养老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分别从乡村旅游养老项目全程系统策划、养老客群信息分析、养老场地规划、居住客群需求深度调研、特色环境营造监管几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得到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结论,为乡村旅游养老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2023,(5):44-45
<正>“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为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休闲的需求,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问题,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组织各地为群众建设更多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精致、实用的“口袋公园”,成为群众亲近自然、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8.
汤辉  黄婉诗  郭意 《园林》2022,(11):20-27
在城市建设转向精细化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城市口袋公园以其灵活小巧、功能多样的特点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已建口袋公园存在空间活力不足、管理缺位等现象,先通过厘清国内外口袋公园发展脉络及时代价值,然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口袋公园营造相关联,从生态可持续、空间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最后结合广州市初心田园口袋公园营造实践,提出亲自然设计促进环境友好、多元需求指导空间治理、自然教育助力场所赋能和全周期治理融入多方参与等设计策略,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探索高效益的可持续城市微更新实现路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微更新为背景,结合日常生活与"自下而上"的思维,对居住型口袋公园的形态功能特征等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总结出居住型口袋公园的系统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乌恩  程静琦 《风景园林》2019,26(10):54-59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环境解说已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如今,环境解说也已经引起了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界、业界的关注,但从对环境解说重要性的认知到规划、设计实践能力来看,环境解说还仅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表达中的一种"新语言"。从环境解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环境解说之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解说系统能够使游客的景观理解更加深刻、丰富;对于保护地和国家公园、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的规划设计,环境解说更是体现公园特色和个性的核心工作内容;按照传统风景观来看湿地等缺乏景观变化性、丰富性的自然空间,环境解说甚至可以成为公园游赏系统规划时的主要线索;环境解说具有辅助游客行为管理、提效资源环境保护的功能;优质的环境解说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景观美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公园评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个公园使用满意度方面,存在问卷样本量小、采集时间较集中等缺陷。大数据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公园系统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文本分析,研究对比广州市 50 个公园的评价结果,同时探究公园评价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地理区位、评价时间以及公园属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1)公园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免费设施、环境和特色等方面,而负面评价多集中于公园卫生、交通成本、停车等管理服务方面,广州公园的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公园能否满足其对社交场所的需求,本地游客较外地游客更关注公园本身的服务质量而非公园的外部属性。 3)基干公园应更侧重其可达性和基本的服务功能,承担大众日常活动;特色公园应更注重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及特色打造;自然公园应更关注公园生态质量并能够承担需要较大场地的活动。 4) 2010—2018 年,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园特色的打造,在公园中的活动类型也越来越多样,现代公园建设更应着力于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研究突破传统公园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大数据的手段运用到多个公园的整体评价当中,有助于建立更普适、更有针对性的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舟  刘骏 《园林》2021,(3):55-62
以重庆沙坪坝老城区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为例,选取31个社区公园和临近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路径测算及可视化分析,将步行可达性程度归为高中低3类,并利用地图分类叠加法,从可达性空间分布、路网条件、用地分布3个维度,总结老城区社区公园分布特征,梳理主要现存问题,提出老城区社区公园的布局优化策略,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寻找...  相似文献   

13.
张怡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3,39(7):121-126
湖泊公园是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量化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游憩空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爬取公园网络评论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潜在主题,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模型,并对比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公众感知维度有休闲娱乐、审美体验、运动健康、社交互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主导服务类型是休闲娱乐和审美体验,而科普教育是最不易被感知的;公园可达性、周边文化建设、园内基础设施及自身特色是影响感知频率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和活动类型差异对感知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因此,未来湖泊公园的建设可在科普主题活动举办、特色湖泊文化景观、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关注多年龄段人群需求,从而提升公园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健康和福祉作为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内涵随时代而改变,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英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共健康主题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其所处的社会与政治经济背景及卫生条件,将民众的健康诉求内涵归纳为六个阶段:预防传染疫病,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关注休闲运动,寻求社会融合与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社会与生态系统共同健康。城市公园随之经历了"隔离效应"选址、风廊道建构、运动设施增设、交往空间系统建立、目标人群空间细化、公园生境体系建设的演化。由此可见,公共健康和福祉视角下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呈现出了从建立城市公园到构建公园城市,从关注个体生理健康到追求个体、社会及生态系统深层健康,从"泛健康"到细分目标人群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总结英国的经验,探求"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肖哲涛  郝丽君 《山西建筑》2007,33(33):61-62
通过分析儿童日常生活户外活动场所的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城市住区儿童日常生活户外活动场所规划设计方法,以期在实际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典型漂族老人聚集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从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基于漂族老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影响户外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6种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影响程度。其中6种环境特征包含24种环境因子,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包含9种活动因子。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通过定量分析影响社区公园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社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越  刘德健 《建筑学报》2005,(10):13-15
文章从市场和经济的角度,试图分析和论证建筑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在形式与空间之外,应该考虑比单纯形式上的设计更加广泛的,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问题.这在市场经济下对于完善和丰富一个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Vietnam recently started to recognise the multiple benefits brought by open and green spaces to urban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provision of open and green spaces (parks, public gardens and lakeshores) in Hanoi. Using a model proposed by Talen (2010), we examine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se spaces between 2000 and 2010, their level of proximity to residential unit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distribution matches social needs (defined in terms of population density). We find that while the absolute number and surface area of parks and public garden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Hanoi, these new public spaces are mainly built on the city’s newly urbanised periphery. As a result, in 2010, only 15% of Hanoi’s residential blocks had access to a park or public garden within a reasonable walking (1000m) or biking distance (2500m). Moreover, the city’s densest residential areas have only access to relatively small gardens and parks, resulting in overcrowding. Lakeshores, however, represent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access to open and green spaces in Hanoi due to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We conclude by advocating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measures of proximity and needs into Hanoi’s public space planning policy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