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原则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场所精神"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2.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原型理论做深度解读与剖析,阐述原型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从原型理论对于风景园学科的启示、空间认知与解读特点、意向表达和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四个方面论述其与风景园林设计结合的可行性。探讨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对于大众空间感知与解读的影响和启发。并提出在主客体选择、原型提炼与演绎、意象与结构构建、再现与解读、场所精神营造五个方面构建风景园林意向空间的策略。探讨以景观原型作为设计方法的创作思路和价值判断,在方法论层面提升景观原型设计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3.
茌文秀  林广思 《风景园林》2021,28(1):99-103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进行解读,指出真实性是进入和理解现象学中景观体验的途径。从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3个关于真实性的维度对景观体验进行系统的解读,并以真实性体验为基础,建构出景观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包括感官享受、情感联结、自我探索3个层次,为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对当代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家对普遍世界的关注也使哲学向建筑学拓展。空间是哲学与建筑理论以及许多领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筑空间的精神表现就是场所,建筑与场所有着文化、气候和形而上的联系,建筑空间的精华就是一种可以体验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迟为飞  牛琦 《山西建筑》2006,32(13):15-17
分析了当前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丧失现象,通过引入俞孔坚先生揭示的场所贯穿始终的景观设计道路之上中西文化殊途同归,证明了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回归的必然性。最后引入了景观的整体性原理,并分析了运用该原理指导下的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7.
作者在对特定地点的特定工程设计进行介绍的同时着重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建筑如何从“原型”出发实现真正“现代化”的深入思考和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即以人的场所体验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反应出发,通过对典型场地设计作品的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知觉体验触发体验者领会场所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场地设计的新角度,即将人类知觉体验的五要素纳入场地设计,使场地设计更具有人文性与地域性,进而完善和塑造场地的场所精神,提高场地设计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案例分析,挖掘大师设计思想内涵,探讨具现代启示意义的设计方法,推动岭南建筑的创新发展;基于设计学,从体验视角,以现场观察方法、置换植入方式,对北园酒家的地方性体验设计方法深入研究并总结归纳;发现大师作品中蕴含的对广府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创新思想、场所体验设计理念、空间游观表达方法等宝贵经验迄今为止依然具有时代意义,是当代设计师的重要借鉴;空间体验是最直接感受并领悟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内涵的设计手段,结合现代建筑体验理论探索岭南传统建筑的传承创新之路,契合时代发展趋向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徐慧琼 《华中建筑》2008,26(9):182-184
约翰?O?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是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经典之作和实践手册。西蒙兹先生在书中具体阐述了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导则,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来思考设计遵循自然的原则,最后提出规划不是形式、空间与形象,不是场所和物体,而是规划体验,一种人性的体验。该文通过总结和思考进一步阐述对体验的理解,通过体验获得的方法与途径,体验融入设计的意义以及体验思维和设计主体、客体即人与场所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探讨体验设计学对当今景观设计实践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场所依恋研究人与场所之间积极的情感联系,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概念,近几十年来成为较热的研究领域。梳理了场所依恋的概念框架以及包括维度构成、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发展,通过对目前场所依恋研究趋势的分析,发现游憩场所研究兴趣增加,但仍然存在未解决的研究问题,场所的物理维度、社会维度与场所依恋的关系研究存在一定的难点,关于游憩场所以及场所维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目前对场所依恋情感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和人文地理学领域,场所依恋的情感因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12.
郭红  莫鑫 《新建筑》2005,(1):93-93
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着手点,借助文学、艺术两个中介,引入建筑原型;分析建筑原型的一些具体内涵。为建筑原型理论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艾生帅 《城市建筑》2014,(6):209-209
对环境美的追求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因此,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学科。本文通过理论经验的讨论,分析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以及植物的分类以及应用方法,为构建风景园林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龙 《南方建筑》2018,(4):88-93
目前,针对乡愁的相关研究以文学领域和文化地理学居多,建筑学领域内对城乡改造过程中乡愁、原乡风景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与“乡愁”、“原乡风景”相关的设计与规划实践在理念上也大致浮于表面,没能够透彻地将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文化认知注入地方土地,项目实践者尝试以同理心去感受“乡愁”、“原乡风景”在当地人情感与生活中的价值,但仍旧与本土的契合性不高。研究试图从建筑学的视阙,针对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和文化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把原乡风景置于乡愁的情感语境中,通过研究文献解读对“乡愁”研究现状以及“原乡风景”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卞梧  张云  都铭 《中国园林》2022,38(10):98-103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在新型城镇化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以江苏盐城普通村落八灶村为典型案例,分析八灶村村民对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识别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场所类型,包括惯常行为空间、主题活动空间、个人所属领地,其意义产生于不同物质空间基础上村民多样的日常活动中。发现意义场所的分布存在一定边界,其热区由住宅区向周边扩散,密度级别逐渐降低。意义场所的感知具有时间特征,主要集聚在明代、人民公社时期和2000年前后,是村落集体记忆的体现。最终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日常景观中意义场所的识别,并在村落的更新和重建中予以响应和重塑,藉此延续村落的内在活力和乡村特性。  相似文献   

16.
张芳  周曦 《中国园林》2021,37(3):44-4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增量拓展转向内部更新,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回应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以及关乎城市本源的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城市高架桥(路)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效率和景观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双面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挑战。梳理景观重构应对"高架危机"的"空间-场所"改造探索模式;指出高架桥更新需纳入城市空间-社会的动态发展系统之中,并结合"反桥"背景下的改造实践分析高架桥景观重构在城市多维整合中的意义与影响,揭示科学决策、整体协同、均衡化效益的城市多维整合作用机制;系统总结城市高架桥改造的街区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策略。通过反思,指出以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切入高架桥改造可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公共空间与场所依恋研究综述:概念、 逻辑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新型乡村社区公共空间地方性丧失、过度城市化、缺少人文关怀等现象突出。针对这一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场所依恋作为跨越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概念,近年来成为较热的研究话题。通过文献梳理和纵横分析,首先厘清乡村公共空间和场所依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尝试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对乡村公共空间和场所依恋相互联系进行研究综述,进一步对乡村公共空间营造中"场所依恋"的作用逻辑、关键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相较城市公共空间而言,乡村公共空间与场所依恋的关联研究较少,文献更多还是理论的阐述和形成表象的分析,场所依恋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及作用路径较为模糊和主观定性。未来在识别乡村中的重要恋地空间,探索具有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特征的公共空间要素与场所依恋关联机制,明晰触发恋地情感的乡村公共空间特征和准确把握乡村居民场所依恋的驱动要素等方面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18.
邬齐  齐宝祥 《华中建筑》2011,29(1):92-95
该文通过泰安蒿里山地段步行文化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怎样发现场所,继而阐释场所精神,以及如何给予最终的评判者--人以场所归属感的一系列设计历程,并以一个设计者的角度阐述了对场所精神塑造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及第10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一12月19日在广州成功举行.为迎接亚运盛事,广州市政府共投资1 226亿元人民币进行亚运场馆及城区环境的升级改造.这些亚运工程虽然在总体上获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亚运绿化工程为例,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所造成的影响,总结出亚运工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助于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