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长城文化遗产的急速破坏与消失,长城科学系统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尤为关键。研究从空间人文的视角,以时空 GIS 为技术支持,建立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明长城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以及高效的技术支持。首先,基于对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的需求,建立包括长城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在内的数据库构成框架;针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特点,设计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数据结构与图层分级;现阶段,数据库分析结果可用于长城保护范围划界,同时根据数据库在未来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用,实现面向不同使用人群的云 GIS 数据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城因体量巨大、遗存不完整面临保护展示的难题。课题组持续20年信息采集与基础研究,已搭建明长城防御体系空间数据库、明长城墙体连续图像与三维数据库,合作搭建“云游长城”平台和“长城文化资源库”,编制中国长城博物馆展陈大纲,实施明长城体系、建筑、戍守等可视化展示,助力明长城整体性数字再现。  相似文献   

3.
以史料分析和实地踏勘为基础,探讨了明长城军事制度与军事聚落的对应关系、防御体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与防御机制、长城墙体的防御性特征、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和空间结构,以还原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长城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知和全面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城、卫所、堡寨等军事聚落分布格局体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运作机制,对其从军事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从军事聚落援军体系出发,通过史料查询、实地调研、数理分析等方法,梳理军事聚落兵力、分布、道路等因素,并运用 GIS 空间分析对相关要素进行空间落位,从而探索不同等级聚落兵力分布和援军效率,分析长城防御体系中军事聚落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聚落分布格局防御体系上表现为指挥有序的圈层结构;防御单元上表现为互为协防的网络结构;防御格局上表现为高效应援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萍  陈华 《室内设计》2016,(2):46-51
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的永泰古城以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成为 明长城边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 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 代军事堡城。该文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和对 文史资料的整理,分析永泰古城选址、空间 布局,以及军事建筑、传统建筑、水利设施 等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色;明确永泰古城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文化遗产整 体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社区营造机制三个 角度探讨永泰古城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探索长城沿线军事寨堡文化遗产保护 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贺鼎  吴海怡  张杰 《新建筑》2023,(1):152-158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对长城及其周边区域的军防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当前研究中缺乏基于沟峪单元视角对长城军防空间微观的、精细化、类型化特征识别。明长城古北路是京师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长城军防典型单元。通过对明长城古北路军防体系进行不同尺度的研究,揭示不同层级彼此嵌套的军防空间结构特征;对明长城古北路交通格局与军防空间单元、军防空间层次与组团模式、军防聚落规模与形态进行类型识别和特征研究;进而指出,长城军防空间复杂多样的分布格局和形态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军事建制和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 ArcGIS 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城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及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遗 产的保护性修缮以修复长城既有建筑病害、根除结构安全隐患 的过程“最低限度干预”但同时“原状保护”为目标。北京长 城遗址顶面植物是导致长城建筑病害发生且持续恶化的因素之 一,但若大规模无差别清除则可能危害长城遗产本体,因而针 对如何科学处置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尚存在学术争议。以北京大 庄科长城保护性修缮工程实践为例,前期已实地调研完成并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由 其导致的长城建筑病害类型及其结构破坏机理;依据前期已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定量化评价体系及植物处置原则,进一步 阐述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地上部分清除后残存根系的处置技术体 系,以及利用长城遗址顶面原堆积土及保留植物、分层回填因 修缮剥离的原堆积土及其种子库再生植物形成“软盖层”保护 体系。研究成果为修复长城建筑病害、修缮后在长城遗址顶面 实施“软盖层”保护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ArcGIS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贺鼎  卢丽娜  王晶  张杰 《风景园林》2022,29(9):99-106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区域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但对大尺度线性遗产所在的带状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研究尚属空白。以北京长城文化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CA)理论,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围绕长城防御、屯垦和军情3个历史功能,构建由长城边墙、城堡和烽火台组成的文化遗产要素识别框架,探索大尺度线性遗产区域景观特征识别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手段。在对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遗产要素进行分类、融合的基础上形成31种景观特征类型,针对不同的景观特征类型进行关键特征识别,深入研究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中国的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区域总体评估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极易受到破坏,保障其文化遗产完整性和活态性是当前研究热点。文章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价值评定体系,通过GIS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保护。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载体,既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供其他有需要的研究者使用与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2.
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分布图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坤  李严 《华中建筑》2005,23(2):116-119,153
明长城是继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以来,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长城防御工程。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该文在大量史料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了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图,根据此图逐步介绍长城九边重镇的设防,及九镇所辖的路城、卫城、所城、堡城的分布情况,最后概括了防御体系的遗存现状。  相似文献   

13.
曹象明  周典 《华中建筑》2012,(1):120-123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长城关堡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类城镇,也是长城防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文分析了平型关关堡的形态特征及其历史空间格局,并指出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平型关关堡的保护规划思想,旨在对今后长城沿线关堡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63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军事聚落是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古代“军民融合”特色的城乡建设空间。明长城军事聚落自营建至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防御、生活等需求运用了多种手段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了兼具军防和人居特色的军事聚落营建智慧。本研究以明大同镇辖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研究区 63 座军事聚落的营建特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在选址和空间形态发展、军事防御体系、聚落功能空间、建筑营建方式等方面的营建智慧,以期为明长城军事聚落相关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偏关是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关口,是明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古城是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城镇。偏关古城在地理环境及空间布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但在现实发展中遗址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突出,导致遗址本体遭到较严重的破坏。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保护方法和策略,目的为今后明长城沿线大量存在的军事聚落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严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晋北地处明长城军事防御时期的核心地带,境内留存了大量的军事堡寨。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将晋北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景观要素概括为五方面:自然环境要素、边界、骨架、建筑群以及标识景观。以老牛湾堡为例,在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一是在区域层面,凸显老牛湾堡的景观意象格局和景观要素,彰显历史军事城镇的区位和特色;二是在结构层面,正确处理堡寨和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关系,构筑"互补型"村落空间发展模式;三是在要素层面,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激活文化潜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7,(2)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山西大同镇北部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烽传系统为例,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烽传系统的空间分布、距离规划,以及与长城军事防御系统要素的关系,研究显示烽传线路以线性基本形态连接长城防御系统诸要素,构成多层次预警信息网络,并与系统相关要素形成密切、复杂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筑》2016,(15)
正为实现少时梦想,他成了第一个徒步走完中国明长城的外国人。因为爱长城,他到长城上捡垃圾并成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他用笔追踪长城悠久历史,出版过关于长城的五本专著。他从亲身经历出发,用翔实准确的史实,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长城故事;他用镜头展示长城的雄伟和沧桑,多次举办长城今昔对比图片展与长城文物虚拟展,并计划将长城课程开进大学。30年专攻终成最具影响力的长城学者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发现传播长城、展示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