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由于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等因素影响,注入水会沿优势通道窜进,造成油井水淹、产量下降。为了有效而准确地识别水窜优势通道,在综合考虑影响注采井间窜流的储层和生产动态因素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大小,并建立井间优势通道定量判别模型,从而量化评判单井的窜流程度。实例表明,该定量判别优势窜流通道方法计算简便,与实际符合度高,对现场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庆涛  吴洁  马骁 《特种油气藏》2019,26(6):103-107
针对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导致大芦湖油田高21块油井产量快速递减、含水率迅速上升、剩余油分布不均的问题,利用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识别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并通过现场示踪剂检测结果验证窜流通道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设计36种不稳定注水方案,优选不稳定注水方式。研究表明:流线模拟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可以定量识别水驱窜流通道;对称周期注水、短注长停注水、异步不稳定注水可以起到增油降水、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全区异步不稳定交替注水方案为技术、经济最佳方案,与常规水驱方案相比,累计产油量提高7.6×104m3,净收入提高1074×104元。该研究为此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田开发普遍进入高-特高含水期,对储层内部窜流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日益重要。通过可视化实验窜流通道形状与窜流形式对比分析,发现窜流通道与河流相具有一定的发展相似性,其由"辫状河"-"曲流河"变化的形状与流体性质、多孔介质性质、油藏开发时间有关;窜流通道决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定性分析、渗流数值模拟、定量决策和矿场测量与实验四大类,提出了一种利用长驱替模型可视化揭示窜流发展机理与优势通道体积计算的方法,可作为验证经验法和理论模型解析解的有力补充,指导实际油藏调堵(驱)药剂用量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水驱油藏窜流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循环场区域。基于水驱开发油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包括油藏静态、动态参数的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注采有效性评价指标量化分级标准、影响因素分级权重标准和注采有效性分级标准;结合油田实践,进一步建立油藏注采有效性计算评价方法和步骤。根据建立的综合评判方法,分析评价了江苏油田某油藏水驱开发的注采有效性,研究结果为油藏实施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不适用于裂缝发育储层的问题,按照“识裂缝、判趋势、定方向”的思路,注水井以剖面测试数据为主、采油井以全井生产数据为主,创建流度分析法识别裂缝发育井层,明确窜流层位;集成发展以隶属度区间函数、主客观组合赋权为核心的模糊数学分析法,判别注采井窜流趋势;首次建立面积井网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模型,制定小层级窜流通道判别标准,实现小层级窜流通道的有效识别。结果表明,C45区块发育各类程度窜流通道共14条,与示踪剂测试结果相近;从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结果看,误差仅为5.94%;新方法可有效解决假性窜流通道及多向连通作用影响,实现窜流通道的精准识别。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大庆外围油田的资源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油藏注水开发后期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窜流现象是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能够更精确地识别窜流通道的大小,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数据定量研究窜流通道的方法。首先根据油井生产动态曲线识别水窜井,然后根据不同组合情况下注采井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判断窜通关系,最后利用建立的窜通体积与注采量的关系式计算窜通体积。利用该方法对某区块57220井区的57217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整个区块的水窜情况,得到了其窜流通道分布和对应窜通体积。研究发现,水窜的发生不仅仅局限于井组内,还可能发生在不同井组的注采井之间。窜流通道大小的准确确定,可为调堵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水窜水淹是裂缝性特低渗油藏高效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识别该类油藏的窜流通
道可以预判及制定相关的对策技术。为此,通过对油藏的静态地质特征和动态开发特征的分析,10项静态地质指
标和7项开发动态指标被选作评判因素,以九标度法为算法,建立了识别和评判裂缝性特低渗油藏窜流通道的模
型。以延长川口油田的两个井组为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评判了两个井组中的窜流通道,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
果相吻合,说明所建立的评判模型符合油田开发的实际过程,识别的结果能为油田稳油控水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
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的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地影响了开发效果。根据储层参数、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阐述了综合分析窜流通道的定性方法。引入大孔道综合指数的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定量识别了窜流通道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高渗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发生了变化,导致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不同强度的窜流通道,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针对现场常用的铬冻胶,通过动态封堵实验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3 000 mg/L 和5 000 mg/L)铬冻胶体系在不同渗透率窜流通道中的注入、封堵性能及驱油效果,并引入了拟阻力系数和拟残余阻力系数,分析了铬冻胶与窜流通道强度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越高,冻胶的注入性能越差,但是封堵性能以及调剖增油效果越好;窜流通道渗透率越高,冻胶封堵强度越弱,而调剖增油效果越差;铬冻胶对3 D、5 D、10 D、50 D 的窜流通道适应性较好,对于100 D、150 D、200 D 的窜流通道适应性较差。该研究结果为铬冻胶应用于现场封堵高渗油藏窜流通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体窜流问题,设计和开展了水泥浆不同凝固状态的气体窜流实验,观察了气体窜流现象,测量了气体窜流压力,分析了气体窜流形态及窜流路径,研究了气体窜流规律。研究表明,当水泥浆凝固时间较短(120 min和180 min)时,气体窜流压力较小(低于0.05 MPa),气体主要从水泥浆内部缓慢窜出,窜流通道尺寸总体较小但由下而上逐渐变大;当凝固时间增至200 min和220 min后,气体窜流压力增大至0.15 MPa和0.20 MPa,气体主要从内部突然大量猛烈窜出,窜流通道呈“糖葫芦”形和“裂缝”形且尺寸较大;凝固时间增至240 min后,窜流压力进一步增大至0.22 MPa,此时气体不能从水泥浆内部窜流,只能从水泥浆和井壁之间的胶结界面处窜出。建议针对水泥浆的不同凝固状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防窜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