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一、工程概况 滏阳新河是子牙河系两大人工行洪河道之一,是解决滏阳河洪水来量大、流势猛而河道狭窄泄量小,致使中下游流域屡遭严重洪灾的重要河道,主要任务是配合滏阳河中游洼地滞洪,工程将滏阳河流域 14877平方公里的洪水导入子牙新河,为滏阳河流域洪水实现分区治理、分流入海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左右两堤均属二级堤防。 滏阳新河上自宁晋县小河口跌水开始,流经宁晋、新河、冀县、衡水、武邑、武强、泊头、献县 8个县市,在献县枢纽汇入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深槽自小河口村与十字河起,至献县枢纽闸止全长 132 4公里;左堤自…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及分布特征,对黄河下游1952—2021年间共70年的河段实测冲淤量数据进行了系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河道存在7种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其中全线冲刷、全线淤积、上冲下淤、上淤下冲等4种为基本模式。上淤下冲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孙口附近,上冲下淤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游荡性河段。各模式对河道整体冲淤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两边冲中间淤模式对冲刷量的贡献率最大,全线淤积模式对淤积量的贡献率最大;(2)1952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沿程冲淤分布模式的变化过程可分为1952—1959年、1960—1985年、1986—1999年、2000年后共4个阶段;(3)各河段冲淤量大小以0点为中心近似呈偏态分布,冲淤量在多年尺度下具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性特征以及“冲久必淤、淤久必冲”的周期性特征;(4)各河段整体冲淤发生年数差别不大,反映了河道冲淤的平衡趋向性;70年内淤积于黄河下游河床底部的泥沙有一半左右被冲走,花园口到孙口河段的累计冲淤量接近下游总冲淤量的8成,孙口以下河段很小;(5)全线冲刷模式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的主要冲淤模式,小花段前期淤积的泥沙基本被冲完,夹高段、高孙段及孙艾段仅冲走了前期淤积泥沙的二到三成。研究结果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分析了冲淤分布特征,有助于深化对下游河道冲淤现象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5.
6.
海河流域入海河口较多,已建的防潮闸大部分闸下淤积严重。曾采用多种方法清淤,但都存有问题。近年,通过调研,我委在计划中安排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纳潮冲淤,为解决入海河口的淤积问题寻求一条新的科学途径。1河D淤积与挡潮闸泄流能力海河流域所辖海岸线全长585km,其中 相似文献
7.
对东辽河流域的总体状况及防洪现状做了阐述,并对东辽河河流的来水来沙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库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实测的水文泥沙数据与资料,以河床演变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对东辽河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辽河中上游河道的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盘山闸位于辽河干流下游的盘锦市,该闸修建后,闸上下河段的淤积明显增加,河槽过水面积普遍减小,河床高程的冲淤随距闸里程的增加而减小。防淤措施是:改建盘山闸;改善闸的运行方式,包括降低汛期闸前水位,调节闸下泄流量,增大闸下河道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辽河下游河道淤积成因、淤积特性的分析以及河道发展趋势的预测,归纳总结了辽河干流各河段河道冲淤变化特征。根据各河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原则与工程措施,确保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分析长江上荆江河段近50 a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并参考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成果,获得如下认识: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水利枢纽蓄水运用后,上荆江普遍发生冲刷,河床深槽以冲刷为主,洲滩有冲有淤.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上荆江河道各河段将在较长时期内有不同程度的冲刷调整,可能会引起河岸发生崩坍,对岸线和已建护岸工程的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增淤作用。这两种情景中,一是对比了现状与1976年河口改道后河口河道未再延长情况下下游淤积量的差异;二是对比了黄河河口继续走刁口河情况下下游的淤积量与现状淤积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此期间河口延伸增淤主要发生在泺口以下河段,并且在该河段淤积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第一种情景下20 a累计增淤占比超过50%,但20 a河口延伸累计增淤量低于整个下游总淤积量的5%。这一时段河口延伸增淤量占比较小与历史上黄河输沙量长期增加、下游冲积平原构造下沉和三角洲建造有关。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经历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小后的持续冲刷过程,但是近年随着冲刷减缓,下游趋向输沙平衡发展,河口延伸增淤对下游冲淤过程的影响程度将相对加大,并且在长期缓慢但不断积累的河口延伸中使下游转向低强度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河干流河道淤积成因、淤积特性、演变规律的分析以厦河道发展趋势的预测,归纳总结辽河干流各河段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并提出辽河河道整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计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量平衡方程中,悬沙量差等于测沙误差加区变量。潼关至大坝段,悬沙量差只占断面法冲淤2量的35%。三门峡站实测悬沙即为全沙,精度较高,推算下游中简1952-1990年水利沙量测验误差小浪底、利津站分别偏小2.3%和2.4%。花园口,夹河滩站分别偏小9.3%和9.2%,偏小以对量为9.0-42.4亿t。黄河下游现统测断面较稀,单次测验精度达68%以上的占77%;加密实测与现测较少断13次的冲淤总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