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凝胶剂可以为液体油提供类似于固体流变学特性的功能,因此近年来在食用油脂的结构化中的研究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大鼠喂养试验,研究和评价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的植物甾醇凝胶剂对包括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子在内的动物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凝胶剂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人造奶油产品对动物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当饲料中含有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的植物甾醇型凝胶化特种油脂产品时,实验组大鼠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最低,同时数据显示甾醇型有机凝胶剂量的增加使大鼠睾肾部位容易产生脂类堆积;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随着有机凝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剂量效应,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硬化风险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研究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作为油脂质构剂时,对高水分软质奶油产品水分状态和分布的影响。采用CPMG脉冲序列获得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结果表明,核磁共振谱中弛豫时间为40~150 ms的T2部分可反映油脂中氢质子的信息;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使软质奶油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氢质子向低弛豫时间迁移,水分子的流动性降低,自由水含量减少,表明键合物与水分子有较强的结合效应。当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添加量为4%时,自由水含量比空白样减少17.8%,偏振光显微图片及感官分析显示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使软质奶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研究了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键合物对液态油脂的硬度、油脂晶型、融化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脂中饱和脂肪质量分数为30%~50%时,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提供的硬度相当于2.2~2.8倍三硬脂酸甘油酯所提供的硬度;棕榈油含有8%的键合物时,出现了少量β晶型;25 d储存期内,β'晶型向β晶型的日平均转变速率增加了0.11%;DSC结果表明,添加键合物后,油相Tpeak升高7.37℃,Tend不变,ΔH降低了4.12 J/g;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显示棕榈油的晶体形态变得更加均匀细小,网络结构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4.
凝胶剂的含量和比例、植物油基质是影响油凝胶结晶特性和加工功能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为凝胶剂,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为基质油制备高含量α-亚麻酸油凝胶,探讨了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质量比以及基质油对油凝胶外观、硬度、黏度、微观结构、流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下,当m(植物甾醇)∶m(γ-谷维素)=40∶60,添加量为8%(质量分数)时,油凝胶形成的速度最快,硬度和黏度最大,熔点也最高;与葵花籽油凝胶相比,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凝胶的硬度更大(210.70 N),凝胶时间更短(0.5 h),熔点更高(55.22℃)。油凝胶制备时,可通过调整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的比例来获得所需的晶型和凝胶网络结构,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硬度、黏度、熔点和透明度等,以适应特定食品加工的需求。该研究为后续基于油凝胶的新型功能黄油和功能奶油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米糠油为油溶剂制备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采用流变仪、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振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凝胶油的流变性、硬度、脆性、晶型、晶体形态等。结果表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40∶60时所形成的凝胶油硬度最大,熔点最高,脆性最小;随着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添加量的增大,凝胶油硬度和熔点随之增大,脆性随之减小;甾醇酯和植物甾醇不能使体系凝胶化,甾醇酯的存在会表现出拮抗性,阻碍凝胶的形成,凝胶油的硬度、黏度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脆性和熔点则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次,凝胶形成的时间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延长;冷却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剪切会降低凝胶体系的硬度、黏度和熔点,脆性增大;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为β-晶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中的纤维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并聚集延伸。  相似文献   

6.
结晶法分离纯化大豆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单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利用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分别用重结晶法提纯β-谷甾醇和豆甾醇,并对豆甾醇的结晶条件(料液比、结晶温度和养晶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次结晶操作,β-谷甾醇的纯度可达到90%;豆甾醇结晶过程中采用料液比(混合植物甾醇与环己酮的比,g/mL)为1:3.3、结晶温度25℃、养晶5 h的条件下,经5次结晶豆甾醇的纯度达到96%.  相似文献   

7.
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表征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键合特征的方法.在红外图谱中可以看出,β-谷甾醇的羟基伸缩振动峰明显向低波数移动,并导致谱带变宽,γ-谷维素的羰基吸收峰也出现向低波数位移,说明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之间产生了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当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2∶3时氢键效应最强,并且质构和锥入度分析表明其硬度也最大.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的油脂样品在偏振 光显微镜下呈现四瓣形的自组装新晶体.  相似文献   

8.
<正> 1.前言动物油中的胆甾醇,植物油中的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已成为当今甾体药物生产的主要原料,甾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高级化妆品生产的乳化剂或特种基剂也已进入工业应用。谷甾醇和豆甾醇还以其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用作临床医药,也早就载入多国药典。谷甾醇在纺织柔软剂、磨木纸浆光稳定剂、汽油乳化剂、颜料分散剂、鱼虾等动物生长促进剂、家蚕人工饲料添加剂、航天食品添加剂等多方面开拓应用也展显出良好前景。油脂中普遍含有甾醇。油脂中甾醇在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美藤果油中甾醇含量,β-谷甾醇和豆甾醇是美藤果油中甾醇的主要成分,美藤果油中豆甾醇含量为(68.74±0.46)mg/100 g,β-谷甾醇含量为(156.47±0.46)mg/100 g;将甾醇标准品(按照美藤果油β-谷甾醇和豆甾醇比例为2∶1)加入核桃油,同时与柠檬酸、维生素E、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胆固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采用乙醇注入法结合动态高压微流射技术制备甾醇脂质体,研究不同甾醇对脂质体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加入,使甾醇脂质体粒径从(48.35±0.41)nm分别增至(106.27±0.90)nm和(107.27±0.59)nm, Zeta电位保持不变,均在-30 mV左右;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添加甾醇的脂质体形成了稳定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甾醇可以使脂质体的盐稳定性和pH稳定性增强,但对温度稳定性无显著影响;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加入使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疏水性和微极性都显著减小,这表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膜的结构变得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1.
以食用棕榈油为基料油,添加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与γ-谷维素/β-谷甾醇制备复合凝胶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凝胶油的制备条件。探讨凝胶剂比例对凝胶油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γ-谷维素/β-谷甾醇在复合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复合凝胶剂添加量9.89%、复合凝胶剂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占比52.3%、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质量比3∶2、加热时间41.7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凝胶油持油性可达94.6%。γ-谷维素/β-谷甾醇的添加对复合凝胶油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和红外光谱特征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复合凝胶油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存在范德华力等弱的非氢键作用,使得单硬脂酸甘油酯和γ-谷维素/β-谷甾醇协同形成复合凝胶油。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系统内氢键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微观结构由纤维网状先转换为球状结晶,最后为针状结晶。复合凝胶油的熔点和结晶点低于单一凝胶油,黏性和刚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由葡聚糖酸钠(DSS)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DSS处理组(1.5%DSS处理7 d),DSS+β-谷甾醇治疗组以及DSS+豆甾醇治疗组(植物甾醇溶于纯净玉米油40 mg/mL,按400 mg/kg/day的剂量灌胃小鼠)。结果显示:经过13 d的试验,DSS处理使小鼠出现严重的急性结肠炎,伴随有明显溃疡、结肠上皮组织损伤及结肠短缩等现象。豆甾醇能显著抑制结肠缩短,降低粪便中的血红素含量,降低结肠炎病理学评分(P 0.05)。并且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MCP-1和环氧合酶COX-2的mRNA表达。β-谷甾醇也显著降低了结肠炎病理学评分,但只显著抑制IL-6和COX-2的表达。豆甾醇比β-谷甾醇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急性结肠炎活性。饮食中摄入β-谷甾醇和豆甾醇能有效改善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但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甾酸和甾烷醇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精炼植物油时脱胶产生油脚和脱臭副产馏出物内富含植物甾醇,这些副产物系为制取植物甾醇良好来源;所含植物甾醇主要有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等,其中,尤以β-谷甾醇量最丰。其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在侧链上有部分不同。另外,与植物甾醇共存的还有一种天然微量的双链饱和型甾醇,即甾烷醇。由于从植物甾醇内难以分离精制甾烷醇,一般是通过将植物甾醇加氢饱和而成。制取β-谷甾烷醇以β-谷甾醇、豆甾醇为原料,菜油甾烷醇以菜油甾醇为原料。  相似文献   

14.
加工过程对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流向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FIR法对苹果籽加工过程中的植物甾醇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主要成分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其中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法制备的苹果籽油植物甾醇的含量(385mg/100g)高于索氏提取(288mg/100g)和超声提取法(318mg/100g);且随着苹果籽油精炼程度提高,油脂中的有益微量成分植物甾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甾醇凝胶剂(β-谷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2:3)对大豆油凝胶网络结构及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甾醇凝胶剂添加量为2%~10%(质量分数)时,6%及以上的凝胶化大豆油的G′始终大于G″,说明体系已形成稳定的类固体凝胶结构.偏振光显微镜显示,6%凝胶化大豆油在45℃贮藏10 d时,呈现规则且紧密的聚集态,其...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植物甾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选用超高惰性J&W DB-5MS UI毛细管色谱柱,50%KOH-乙醇为皂化剂,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20∶1,程序升温,可在32 min内实现上述4种植物甾醇与其他不皂化组分的分离。豆甾醇、β-谷甾醇、菜籽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4.41、6.09、3.10、8.62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运用该法对14种25个植物油样品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油和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最高,其次是芝麻油;不同种类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甾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酮为提取剂、1%硫酸的乙醇溶液和2.0 mol/L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分别作水解剂和皂化剂、三甲基氯硅烷和六甲基二硅胺烷作衍生化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5种烤烟烟叶和10种商品卷烟中的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结果表明:①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RSD<5%,回收率在94.24%~101.22%;②在所测定的烟草样品中,不管是烤烟烟叶,还是烤烟型或混合型卷烟,均是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菜油甾醇的含量次之,胆甾醇的含量最低;③同一产地不同部位烟叶样品总甾醇的含量为下部烟>中部烟>上部烟;④混合型卷烟的总甾醇含量明显低于烤烟型;⑤同一类型的卷烟,国产卷烟的总甾醇含量较进口的低。  相似文献   

18.
谷维素生产的副产物有黑色物和回收酸化油,它们中含有大量的不皂化物,不皂化物中50%左右为植物甾醇,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国外以木浆浮油和大豆油的下脚为原料,生产的植物甾醇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与日化工业。我国以糠油下脚为原料生产的植物甾醇产品有谷固醇和牙周宁。由于目前植物甾醇的生产成本较高,应用受到一定的阻碍。本文是以前人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做了一点工作,奉献给同行。  相似文献   

19.
动植物油脂的甾醇,有结合型甾醇和游离型甾醇。一般在自然界,游离型甾醇比结合型甾醇多。但是,玉米油、菜子油、芝麻油、葵花子油等却是结合型甾醇多于游离型甾醇。氢化的油脂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表-1是用毛地黄皂甙法求得的主要食用油脂中的结合型、游离型及总甾醇的含量。市售的食用油的游离型和结合型的比例,芝麻油及米糠油为1∶5,色拉油及烹炸油约为1∶25。植物油脂的甾醇酯是以十八碳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富含月桂酸的椰子油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油为原料,对椰子油进行酶法改性,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Sn-2位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结构脂。以此结构脂为基料油,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的混合物作为凝胶剂制备油脂凝胶。以熔点和机械稳定性为指标,确定了γ-谷维素和β-谷甾醇制备结构脂凝胶油的最优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油脂凝胶的质构、流变性质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改性椰子油Sn-2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6. 62%;制备油脂凝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质量比6∶4、凝胶剂含量8%、加热温度90℃、冷却温度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油脂凝胶的熔点为35℃,机械稳定性达到95. 3%,硬度为60. 61 g,固体脂肪含量为1. 33%。该油脂凝胶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特性,样品的表观黏度-剪切速率的关系符合幂律方程关系,在频率扫描范围内,油脂凝胶体系的G'明显大于G″,样品形成较为紧密的凝胶结构,具有较好的涂抹性和可塑性。样品微观网络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呈现玫瑰状形态,形成了完整致密的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