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底部结构的稳定性是实现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针对李楼铁矿-300m中段底部结构直接布置于-400m中段充填体上部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了三维模型,并采用FLAC~(3D)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底部结构位移、应力场等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对-300m中段底部结构巷道提出现有巷道充填与侧帮回填、底板补强并针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加强支护等修复方案,保证了采场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钟有芳 《中国矿业》2012,21(Z1):285-288
介绍了XX铀矿浅孔留矿淋浸采矿法采场的底部结构,分析这种底部结构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而说明其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崩落法采矿过程中,顶板冒落规律掌握、底部结构稳定性情况、地表沉降趋势监测及控制等,不仅关系开采过程人员和财产安全问题,更是决定自然崩落法能否成功用于普朗铜矿的关键。采用微震、三维激光扫描、TDR、钻孔电视、应力位移等技术,综合对普朗铜矿顶板冒落规律、底部结构变化情况、地表沉降实时显现进行在线监测,并通过统一平台对数据进行综合联动展示和分析。该综合在线监测技术应用,控制了崩落面和松散矿堆之间的高度,避免上覆矿岩大范围崩落产生空气冲击气浪;优化了拉底推进与底部结构开口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解决了底部结构矿柱二次加强支护时机及措施选取问题;实现了地表稳定均匀沉降。综合在线监测技术在普朗铜矿得到很好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珊瑚黑钨矿浅孔留矿法开采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应对措施对现有浅孔留矿法进行优化改进。针对采切效率低下、底部放矿结构维护费用高的问题,提出采用用穿脉运输电耙道底部出矿结构代替沿脉运输砼漏斗底部出矿结构。对于矿脉开采损失贫化大、采场整体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差的问题,设计采用人工间柱替代采场预留的间柱,减少采场矿石损失,同时增加人工间柱数量,减少向上开采过程中和大规模放矿时由于暴露面积过大发生顶底板冒落造成的矿石贫化,并改善作业安全条件。优化改进后的浅孔留矿法应用效果好,对同类矿脉开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新桥硫铁矿缓倾斜厚大矿体采场底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堑沟底部结构和漏斗底部结构的比较,选择了堑沟受矿底部结构,并运用理论公式对底部结构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自然崩落法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的稳定性,采用微震监测与应力监测技术对普朗铜矿底部结构进行监测,分析出矿过程中底部结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拉底推进、构造应力对底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评估底部结构发生失稳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断层构造是影响普朗铜矿底部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断层下盘为开采过程中地压风险程度较高的区域;聚...  相似文献   

7.
采用应力、位移手段,并结合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岩体破裂裂隙宏观现象统计情况,综合对普朗铜矿矿区回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稳定性规律进行研究,得出该地质条件下拉底推进过程对底部结构应力影响范围为推进线前后20m左右,同时基于应力与微震监测数据,得出底部结构开采过程中稳定性受断层影响较大,底部结构断层揭露线附近30m易诱发较大的应力集中,该范围内的岩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支护。  相似文献   

8.
普朗铜矿运用自然崩落法进行开采,未放出的矿体作用在底部结构之上,易导致矿柱产生受压破坏,威胁底部结构稳定性。利用地压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开采过程中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可锁定底部结构应力集中区域,并通过研究放矿量与底部结构应力分布的变化关系,优化和平衡各放矿口的放矿计划,调节底部结构应力分布,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对底部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内最大的自然崩落法采矿基地——普朗铜矿的进行地应力反演,并对矿体进行岩石力学特征评价,并对前期运营过程中底部结构的所受的应力状态进行了研究,以及对矿区采场中在拉底及出矿过程中,巷道的稳定性特征及破坏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针对上述规律提出了普朗铜矿前期底部结构稳定性防护措施,对采矿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关铁矿原设计采用双矿房共用单出矿巷道堑沟式底部结构,出矿进路和穿脉巷道局部采用锚网喷支护,出矿过程中,在出矿进路与底部结构交叉处经常发生塌方等险肇事故。为提升底部结构的安全性,结合矿床开采条件,提出了长进路双矿房堑沟式底部结构以及复合加强支护技术,同时对底部结构巷道围岩进行应力实时监测。结果表明:长进路双矿房底部结构成型及稳定性达到预期效果,该结构可大大减少采切工程量,提高装矿巷道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李立新 《煤炭工程》2000,(10):31-32
本文从投资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个系统,两个优化,三个结合"的观点,并阐述了"两个优化"具体内容和方法,力求使结构工程师树立起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思想,将控制投资的观念渗透到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孟稳权 《矿冶》2004,13(4):4-7
结合冬瓜山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所选用的采矿方法,通过对平底式与堑沟式底部结构的比较和对堑沟式底部结构的选择与优化,提出了适合冬瓜山矿床开采的折线型长进路服务同侧双采场的堑沟式底部结构。该结构所具有的一系列显著优点,对实现冬瓜山矿床安全、高效、高强度和低成本开采,将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底部结构作为采场的薄弱环节,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中需要重点监测,结合某铁矿底部出矿结构巷道的工程实例,借助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全过程底部结构受开采扰动规律。开采扰动对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场的底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由于中间的矿柱起到了有效的隔离作用,相邻矿房的开采对底部结构位移的扰动影响程度较小。矿房回采完毕后,对采空区及时充填可有效控制采场的持续变形,同时为下一步矿柱的回采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矿山进入深部开采,通风阻力日益增大,通风系统需降阻优化.综合选取技术、经济、安全稳定性等指标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AHP-FPR综合评价模型.对周源山煤矿通风系统提出了调整网络结构、缩短公用巷道长度、刷大断面积、改变主要角联分支风阻等4种降阻优化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了网络解算和综合评价,确定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苏州2~#、4~#线火车站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苏州火车站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底部的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大,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管涌、隆起等不良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防治措施,以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梅山铁矿塌落界线外矿体开采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分析了底部结构的布置和回采工艺特点等,并结合自然平衡拱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及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揭示出顶板岩层拉应力是影响该采场稳定性至关重要的因素。将顶板岩层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作为衡量采场稳定性的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对不同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梅山铁矿塌落界线外矿体采用矿房采场跨度14 m、矿柱采场跨度10 m和顶板厚度8 m的结构参数,能保证安全开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底部结构作为采场的薄弱环节,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中需要重点监测,结合某铁矿底部出矿结构巷道的工程实例,借助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了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全过程底部结构受开采扰动规律。开采扰动对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场的底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由于中间的矿柱起到了有效的隔离作用,相邻矿房的开采对底部结构位移的扰动影响程度较小。矿房回采完毕后,对采空区及时充填可有效控制采场的持续变形,同时为下一步矿柱的回采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护顶措施控制下采场的结构参数优化,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康家湾矿深部典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结果对当前采矿方案提出修正和调整建议,以便更清楚地掌握深部地压发展变化规律,有效进行地压管理,实现深部顶板不稳固矿体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地下采场底部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面分析了设计底部结构斜面角时需考虑的矿石粘性、自然安息角、拉底空间及底部结构大小、底部斜面冲击损伤等因素。构建了底部结构在受矿石频繁撞击时的理论模型。基于冲量损伤的原理, 以某矿山地下采场为实例, 采用FLAC3D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其底部结构在取不同斜面角时受爆落矿岩频繁冲击造成的损伤情况, 结果表明:斜面角越大, 底部结构塑性破坏区体积越小。根据模拟结果, 结合底部结构斜面设计的影响因素, 得出了该矿山底部结构最优斜面角。底部结构斜面角的优化研究对于地下矿山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回撤通道受采动影响巷道顶板稳定性差、变形大等问题,以内蒙古高家梁煤矿20117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提出回撤通道顶板补强支护方案,建立回撤通道锚固梁结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锚固梁结构的稳定性,并在20117回撤通道进行现场实践。结果表明:20117回撤巷道顶底板移近量较小,巷道相对比较稳定,优化后的锚(网)索、垛式支架联合支护方式对围岩起到了加固与强化作用,很好地控制了围岩变形,保证了工作面回撤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