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分割与华北平原上古生界含气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克拉通在涨西运动期及以前是统一的地块,由于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主要从西向东的构造挤压力和东部的构造拉张力联合作用,把克拉通分割成六个块体,从西向东为阿拉善,鄂尔多斯,山西,河淮,胶辽和北部的内蒙(古)。华北平原即河淮块体,没有统一的完整基岩,而是由众多断层切割成隆坳相间状态,北部称渤海湾盆地,南部为南华北盆地,而平原区还占据鲁西南隆起部分地区。平原中石炭-二叠系已发现“自生自储”的苏桥气田和“古生新储”的主主义少四段气藏。全区烃源条件良好,当前勘探工作的中心是选准突破口,以便找到大,中型气田,特别在南华北盆地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上古生界含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公布的中国第一 大气田苏里格,以及山西的沁水气田的产气层均为石炭-二叠系,在石炭-二叠系沉积时整个华北克拉通大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带,烃源条件具有广泛性。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中,华北克拉通分割成六个地块”,各地运聚条件差别很大。在构造简单且有三叠系覆于石炭-二叠系之上时,对气田藏)保护有 利。在鄂尔多斯和沁水应扩大勘探成果,在渤海湾应深入研究二次生烃和再次运移,在南华北盆地、汾河地堑盆地和巴音浩特等盆地应突破找气关。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评价勘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量是勘探成果的最终体现,勘探部署及技术应用将会直接影响提交储量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尔多斯盆地上生界勘探风险及收益的评价预测,典型气藏评价勘探与储量计算的解剖分析,提出了上古生界砂岩气藏的四种勘探模式,指明了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前缘坳陷和大型斜坡组成的深盆地结构。上古生界发育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砂泥岩生储组合,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广泛发育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煤系地层形成了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岩,范围广、丰度高的煤系有机质除东北部处于低成熟外,盆地中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深盆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从三叠纪持续到晚白垩世,其后进入保存期。上古生界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区的特大型深盆气藏,地层压力以异常低压为主,气水分布明显呈现南气北水下气上水的特征,气层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预测地质储量为1. 47 × 1012~ 10. 5 × 1012m3。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含气系统是自生、自储、自盖的煤成气含气系统 ,上古生界煤层为其最主要的烃源岩。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盆地煤层的各种成因类型 ,指出各自对应的层序位置及对比特征 ,以期对煤层的层序地层特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在层序中的位置及对比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含气系统是自生、自储、自盖的煤成气含气系统,上古生界煤层为其最主要的烃源岩,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盆地煤层的各种成因类型,指出各自对应的层序位置及对比特征,以期对煤层的层序地层特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凯  李鑫  李荣西  张雪  朱瑞静 《特种油气藏》2012,19(5):21-25,151,15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为深色泥质岩、煤和碳酸盐岩,为1套陆相、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的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集中在二叠系山2—本溪组,具有广覆式的分布特征,受沉积相控制较大。煤系烃源岩是天然气最主要的供应者,第二位是暗色泥岩,其次为灰岩。泥质烃源岩的TOC平均含量大于2.25%,属于中—好烃源岩;碳酸盐岩的TOC平均为1.69%,属于好的烃源岩。干酪根镜检和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有机组分主要为镜质组,δ13C值为-26.23‰~-21.23‰,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及少量Ⅱ型,总体上为腐殖型-腐泥型,源岩母质输入类型多样,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Ro值普遍大于2%,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表明该区在盆地内为产气较多的地区。天然气运移通道和优势运移方向有效组合的研究,确定出该区的有利勘探区为宜君—黄龙一线以北的上古生界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带。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是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及时开展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综合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技术手段,结合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物理模拟、TSM盆地资源评价数值模拟等新方法和勘探新资料,系统分析、对比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品质特征和展布特征,进而深入开展生烃潜力的再评价。杭锦旗断裂带以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品质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的总体特征,而断裂带以北地区则相反。基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总生气量为15.922×1012 m3,断裂带以北地区生气强度一般小于10×108 m3/km2,而断裂以南地区生气强度主要分布于(15~35)×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华北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了一套台地相-海陆过渡相-内陆湖相地层,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含煤岩系。利用有机地化分析测试资料,结合上古生界沉积背景与沉积相,从纵向和平面上研究了该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等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泥岩、煤岩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主力烃源岩。探讨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条件及主控因素,认为二次生烃时烃源岩生烃潜量越大越好,初始成熟度越低越好,地温梯度越高越好;其主控因素为生烃潜量和温度。最后指出二次生烃范围主要分布于谭庄—沈丘、倪丘集、鹿邑和襄城等凹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多口致密砂岩气探井获得工业气流,先导试验区实现效益开发,展示出该地区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良好气源条件、较强的生烃增压及成藏动力条件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但研究区尚未开展系统的烃源岩研究。基于大量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煤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煤系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了生烃强度。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的TOC平均值为56.2%,炭质泥岩TOC平均值为9.6%,暗色泥岩TOC平均值为2.4%;有机质类型为Ⅲ型干酪根,均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2)平面上,煤和暗色泥岩在本溪组和山西组广泛发育,呈现由西北向东部逐渐增厚的特征,炭质泥岩在研究区发育厚度薄;(3)优选出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密度(DEN)等与实测拟合关系最好的测井参数,根据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建立煤、炭质泥岩、暗色泥岩3种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解释模型;(4)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强度较高,分布于(17.6~58.3)×10  相似文献   

11.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分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试气结果分析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等参数进行对比;接着在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求取生气强度,并将其与试气成果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气源条件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品质好、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高,其生气强度介于10×108~40×108 m3/km2,具有高强度、大范围的供气特点;盆地西部生气强度介于10×108~20×108 m3/km2,而盆地东部生气强度相对较高,多大于16×108 m3/km2。综合分析认为:优质烃源岩是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宏观上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内气、水的空间分布状态;由于为近距离成藏,其天然气聚集效率高,因此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生气强度下限可降低至10×108 m3/k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热成熟度控制,纵向上受到烃源岩热成熟度和天然气运移分馏作用的共同影响。结合运移动力和输导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主要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近源成藏。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和气体分子浓度差产生的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弱或无。运移方式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和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其中,位于生烃体系内的太原组、山2段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运移;生烃体系外的山1段、盒8段及以上层段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运移对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重要贡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就是其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3.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154口井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分类研究,结合盆地下古生界733块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评价,探讨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来源问题。通过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其地质背景,将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为3个大类4个亚类:1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2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油型气;3源于上古生界煤系与古生界灰岩的混合气,又可分为正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和负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2个亚类。烃源岩样品TOC、有机显微组分分析表明,盐下样品平均TOC值为0.3%,TOC值大于0.4%的样品占28.2%,其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指示较强的生烃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以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的煤成气为主,在盆地中东部盐下的储集层中发育下古生界自生自储油型气,且其发育一定规模的有效烃源岩,可作为下古生界天然气气源。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上古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里格庙气田是上、下古生界2套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通过对其上古气藏成藏规律系统研究,得出:天然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所产气为高成熟裂解气;气田处于油气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利于天然气富集;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天然气聚集不严格受控于构造,形成局部透镜状盒。至山2段岩性圈闭气藏;气藏表现为负异常流体压力的特征,并具有特有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几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位于陕北斜坡,通过对该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初次运移的历史、动力、方向和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开始大量生成天然气,为排烃的高峰期,初次运移的动力除扩散作用外,主要是气源岩所产生的异常压力,方向垂直向下,即指向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的二次运移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但由于地层倾角较小,横向进行二次运移的动力不足以及受储集层物性差和砂体展布方向等方面的制约,天然气只能在较短的范围内运移。富县探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最佳地区。图6参8  相似文献   

17.
构造演化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大体经历了中三叠世平缓构造发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隆起发育和现今斜坡形成3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上古生界古隆起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加强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运动,弱化于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运动,改造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该古隆起由于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气、排气高峰期匹配很好,因而成为当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最有利区,已发现的榆林大气田和大牛地大气田即位于该古隆起部位,说明成藏关键时期古隆起背景的存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现今构造面貌对气藏分布基本上不起控制作用。气藏类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为致密砂岩连续型非常规气藏,具有广覆式生烃、"蒸发式"排烃、近距离运移、大面积成藏的特点,古隆起区是这种连续型气藏的一个重要"甜点"区。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确认,预示着鄂尔多斯盆地拥有更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更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凝固点、低初馏点的特征;Pr/Ph值均大于2.0,具有姥鲛烷优势;轻烃中甲基环己烷相对含量高于60%;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1‰~-26‰之间,正构烷烃单体分子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0‰~-29‰之间,且碳同位素值随碳数的增大逐渐变轻,呈分段式分布。将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上古生界暗色泥岩、煤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凝析油与煤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是煤在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对古生界凝析油成因的探讨为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成因提供一定的依据,一般有凝析油伴生的天然气烃类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重,主要为煤的产物;而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的天然气与泥岩厚度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以上古生界暗色泥岩生成物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110个天然气样品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分析,认为下部含气组合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气藏以干气为主,具有甲烷含量高、重烃低、干燥系数大、非烃略高的特点;中部含气组合盒8气藏以湿气为主,干气为辅,干燥系数具有2个主峰(0.93~0.94,0.98~0.99),重烃含量较高,非烃含量低;上部含气组合千5气藏天然气甲烷含量最高,重烃含量略低,干燥系数为0.96~0.99,非烃含量最低。不同含气组合中甲烷碳同位素值比较重,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具有典型的煤成气的特点。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烃源岩及盖层中脱附烃组分均表明,气源岩具有典型的煤系烃源岩的特征,不同含气组合中的天然气来自下伏煤系气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