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纬 《山东陶瓷》2012,35(5):48-48
[本刊讯]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煤炭资源丰富,国内陶瓷、建材、耐火材料、冶金等行业大部分采用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制备煤气,为窑炉提供工业燃气。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所用原料必须是块煤,随着我国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块煤率下降,粉煤量越来越大,其原料采购范围窄、价格高,导致制气成本上升;固定床气化工艺所产生的焦油和含酚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煤气净化工艺复杂,污染治理投资较大,因而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水煤气沸腾煤气化炉的性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概述目前,我国煤的利用方式主要是直接燃烧,这不仅导致煤炭利用率低,而且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实践表明,在将煤炭转化为更有利的能源和产品形式的各项技术中,煤的气化是受到优先考虑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在发展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料气、化工原料气以及为联合循环发电提供洁净的煤气等方面,煤的气化技术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煤气化方法中,粉煤气化技术特别是流化床即沸腾床煤气化技术,由于它使用0~6mm 的粉煤,原料来源丰富,加工简单,单台炉处理量大,煤气中不含焦油和酚类,因而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1985年我院建立了100kg/h 的沸腾煤气化炉,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运行表明:沸腾煤气化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用劣质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煤气湿法脱硫工艺流程及湿法脱硫废液、废气、硫膏的处理方法,结合发生炉煤气站的工艺特性,介绍了适用于煤气站湿法脱硫系统脱硫废液、脱硫废气和硫膏等污染物的处置方法。采用脱硫废液与酚水共线处理技术、脱硫废气焚烧分解技术、硫膏制型煤技术,可实现发生炉煤气站湿法脱硫系统污染物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气化技术的进展,对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主要炉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汪寿建 《化工进展》2016,35(3):653-664
现代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装置中的重要一环,涉及整个煤化工装置的正常运行。本文分别介绍了中国市场各种现代煤气化工艺应用现状,叙述汇总了其工艺特点、应用参数、市场数据等。包括第一类气流床加压气化工艺,又可分为干法煤粉加压气化工艺和湿法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干法气化代表性工艺包括Shell炉干煤粉气化、GSP炉干煤粉气化、HT-LZ航天炉干煤粉气化、五环炉(宁煤炉)干煤粉气化、二段加压气流床粉煤气化、科林炉(CCG)干煤粉气化、东方炉干煤粉气化。湿法气化代表性工艺包括 GE水煤浆加压气化、四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多元料浆加压气化、熔渣-非熔渣分级加压气化(改进型为清华炉)、E-gas(Destec)水煤浆气化。第二类流化床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主要有代表性工艺包括U-gas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SES褐煤流化床气化、灰熔聚常压气化(CAGG).第三类固定床碎煤加压气化,主要有代表性工艺包括鲁奇褐煤加压气化、碎煤移动床加压气化和BGL碎煤加压气化等。文章指出应认识到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性,把引进国外先进煤气化技术理念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气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发生炉煤气中NH3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煤的热解温度、气化温度、气化煤中氮的含量、煤化程度及惰质组含量的高低等因素直接影响煤气发生炉中NH3的生成。就NH3的含量而言,一段炉煤气要大于两段炉和干馏炉煤气。同时分析并指出煤气中的NH3与CO2和煤气冲洗水反应生成NH4HCO3,NH4HCO3的存在给酚水浓缩蒸发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杜绝其危害及安全隐患;发生炉煤气中的NH3在煤气湿法脱硫中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纯碱作为脱硫吸收剂,从而节约脱硫成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我国新型煤化工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煤炭气化过程的原理及煤的气化指标对主要设备煤气发生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陶瓷业发生炉煤气脱硫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明 《化工设计》2009,19(1):9-12
简要介绍陶瓷业发生炉煤气的制备及煤气中的硫化氢和危害,重点探讨发生炉煤气的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的工艺方法、技术路线,并简要分析不同工艺技术的特点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煤气发生炉焦油炼制生产中散发出的大量沥青黄烟,严重污染大气。本文介绍了煤气发生炉焦油炼制工艺,并着重介绍了沥青烟的吸收装置及其工艺。该装置经五年运行,效果良好,消除了沥青烟的污染,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煤气发生炉气化温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庆基  胡海军 《玻璃》2000,27(2):36-37
国内许多玻璃厂使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 ,本文通过分析发生炉煤气的工艺原理和生产过程 ,简要论述了气化温度对提质降耗的影响 ,认为气化温度太低或太高不利于提质降耗。  相似文献   

11.
黄岭 《山西化工》2012,32(6):67-69
发生炉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过高,燃烧后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对发生炉煤气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某企业标准状态下5000m^3/h发生炉煤气栲胶脱硫设计情况及装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工业燃料煤气气化技术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卫军  石丽艳  陈红英 《玻璃》2010,37(11):9-13
简要介绍和对比了煤化一和IGCC电站配套的几种煤气化技术,分析了工业燃料煤气对气化技术的要求和现有工业燃料煤气气化技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气流床、流化床和型煤气化等粉煤气化技术,以及富氧气化技术在工业燃料煤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就高温空气气化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应该借鉴煤化工和IGCCCE站配套的煤气化技术,在优化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开发适于供应工业燃料煤气的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彭园花  杨锐 《广州化工》2011,39(16):121-122
煤气发生炉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装置,它的产生使煤炭的干净化变为现实。本文以Ф3200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为例,从废水(含酚废水)、废气(粉尘)、噪声(设备)和固体废物(煤气发生炉炉渣、煤气发生炉除尘灰和焦油)等方面介绍了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苑卫军  陈红英 《陶瓷》2010,(5):56-58
我国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合理科学地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气化作为在中国应用较早洁净煤技术,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仍然是工业燃料气化的主要煤炭气化供气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对发生炉煤气站在余热利用、煤炭和电力节约、提高气化效率、减少事故放散排放等方面强化技术进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发生炉水煤气反应,生产低碳煤气,使发生炉煤气站符合中国能源结构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延长其市场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结合干馏式发生炉的结构特点对其气化过程中煤氮的转化及NH 3和HCN的生成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NH 3主要来源于气化过程,而热解过程次之,煤气中的HCN主要来源于干馏段内的低温干馏热解。同时分析了干馏式发生炉冷煤气站利用"浓缩蒸发法"处理含酚废水和煤气湿法脱硫过程中,脱除煤气中的NH 3和HCN的原理和过程,指出利用"浓缩蒸发法"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可以将煤气中的部分NH3和HCN氧化成NO,然后再还原成N 2;煤气湿法脱硫过程中,其中的NH 3溶于脱硫液与煤气中的H 2S发生脱硫反应,从而达到脱除煤气中一部分NH 3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的气化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线上生产的气化型煤 ,在 TG— 3MI型煤气发生炉中进行了长期的气化生产并稳定运行了多年 .就气化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的气化结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型煤气化工艺操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型煤在煤气发生炉系统上制气好坏的关键因素 ,并就型煤气化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冯西平  张宏  易飞 《广东化工》2013,40(11):116+114
本论文主要针对鲁奇炉造气工艺利用低品质的褐煤、采用碎煤固定床鲁奇炉改进加压气化技术,对鲁奇加压气化炉主要操作控制指标进行优化。利用改进后的工艺制取的粗煤气中含有8%~12%的甲烷,气化单元投资仅为气流床气化技术的一半,电耗低,同时可实现焦油、轻油、酚、硫磺、硫酸铵等多联产。  相似文献   

18.
张艳  苑卫军  陈学峰 《玻璃》2014,41(8):7-11
从煤气发生炉的结构及造气过程着手,对干馏式发生炉与一段式和两段式发生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就煤气质量和产量、焦油回收、资源的节约利用、设备的操作维护等方面,干馏式发生炉都优于一段式发生炉和两段式发生炉,干馏式发生炉特别适合于气化含水分、挥发分和灰分较高的烟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粘结性烟煤为原料,在固定床发生炉中进行气化。经过小试和工业试验,探索了该种煤气化的规律,找出气化的工艺条件、技术关键和操作方法。试验证明,采用与本试验类同的煤种,在无搅拌装置的气化炉中能够气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化老合成系统改产甲醇,分析了其原料气由煤气发生炉的固化燃料气化所得的水煤气中氮气含量高的原因,提出了煤气发生炉系统的改进措施,使煤中含氮气量为3.4%,甚至还少,达到甲醇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