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干酵母发酵对馒头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富集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干酵母发酵馒头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馒头样品中主要挥发性物质都为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苯环类和酰胺类,其总体风味大致相同,但不同酵母发酵的馒头中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及数量上又存在一定差异.TIC峰面积总和排序为MSYZAQAL;样品YZ、MS和AL中醇类的含量约60%,AQ中醇类的含量为17.27%,但AQ中酯类含量为38.18%,远远高于其他3个样品;酰基化合物的种类少,但含量相对较高,在YZ、AQ、MS、AL中的含量分别为17.73%、25.12%、14.66%和8.40%.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诃子的鞣质类抗菌成分的萃取工艺,建立一种定量检测诃子萃取液中没食子酸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回归方程为A=92.48C-28.566,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4~20μg.m L-1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用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0.1%磷酸)=4∶96,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25℃。同时利用该方法作为超声辅助萃取诃子没食子酸的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获得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溶剂60%乙醇,料液比1∶20,温度50℃,萃取时间80 min。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分析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出粉率为40%、60%、100%的面粉中,干酵母馒头分别有27、32、48种挥发性物质,混合发酵剂馒头分别有34、41、52种挥发性物质.烃类、醇类、醛类、酯类是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且随着出粉率和发酵剂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出粉率为100%的混合发酵剂馒头中发现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在出粉率为100%的两种馒头中发现酸类物质.6种馒头挥发性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不同出粉率面粉、不同发酵剂影响所制馒头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菇挥发性香味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Carboxen/PDMS纤维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香菇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检出43种挥发性成分,对香菇风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9种,醛类5种,醇类6种,酮类3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4.36%)、二甲基三硫醚(13.36%)、1,2,4-三硫杂环戊烷(3.70%)、1-辛烯-3-醇(1.11%).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亚临界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在最优的工艺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与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得率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亚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30 min、料水比(g/m L)1∶25、压力1.0 MPa,此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可达(3.09±0.06)%,超声波法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仅为(2.17±0.05)%。亚临界萃取法能够大幅度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方法。选择以表面活性剂Genapol X-080作为萃取剂,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固比、盐浓度、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结果的影响。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Genapol X-080的浓度为0.15 g/m L;液固比定为100∶1;盐浓度1.2 mol/L;平衡温度为60℃;平衡时间为30 min。浊点萃取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样品处理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和93.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4%和2.31%。利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超声波对超临界CO2萃取(SCE)柞蚕蛹油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柞蚕蛹粉细度、有无超声时超临界CO2萃取柞蚕蛹油的得率.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相比超临界CO2萃取(SCE)能提高柞蚕蛹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USCE萃取柞蚕蛹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90 m in,压力20 MPa,粉碎度100目,萃取率可达到28.92%.  相似文献   

8.
探索酵子馒头挥发性物质的收集方法。根据吹扫捕集法、真空吸收法、同时蒸馏萃取法的工作原理,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并对3种方法收集酵子馒头挥发性物质的运行参数进行研究。经过优化后发现,吹扫捕集法和真空吸收法的最佳运行参数一致,具体为:吸收液为正己烷,运行温度为20℃,吸收时间为40 min,前两个吸收瓶中吸收剂合并作为后续组分分析的样品。同时蒸馏萃取法选择无水乙醚作为萃取液,萃取液体积为80 mL,蒸馏时间为50 min。比较3种萃取方法收集挥发性物质的数量与含量后发现,同时蒸馏萃取法收集的挥发性物质较其他两种方法多,收集挥发性物质数量达到34种。鉴于3种萃取方法对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物质收集效果不同,故收集馒头挥发性物质时仍需3种方法配合,并进行更准确的挥发性组分分析。此研究结果可为酵子馒头挥发性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一套收集效果较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超临界萃取金牛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闻3个因素对金牛七萃取率的影响.试验得到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 500 Pa,温度40℃,时间120 min,CO2流量8 mL/min,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萃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亚油酸(30.72%)、谷甾酮(17.46%)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中东中质馏分油的调和油为原料,通过复合溶剂一次萃取脱除多环芳烃,抽余油作为环保橡胶油。分别考察了A、B、C 3种溶剂及3种溶剂复合使用萃取情况;考察了溶剂复配比、剂油质量比、实验温度、萃取时间等操作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溶剂比单一溶剂有更好的选择性与溶解能力;在m(C)/m(A)=1∶1、剂油质量比为2∶1、温度为45℃条件下萃取10min,抽余油多环芳烃化合物质量分数由5.74%下降到2.78%,达到欧盟2005/69/EC指令要求。产品收率高达88.1%,性质与VIVATEC 500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3.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浑浊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将对研制及合理使用各种测量浊度的仪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7.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图及其补图的覆盖数、边覆盖数与全覆盖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兰  韩乃仁 《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18(1):41-44,T00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astritesguizhouensis的超微形态,胞管孤立部分直管状,中部稍膨胀,向末端收缩变小并向腹侧弯曲成小钩状,背部末端弯曲时形成膝弯,腹侧则形成加厚的下口唇和三角形的凹陷唇口窝。Rastritesguizhouensis胞管的形态与一些孤立的:Monograptusconvolutus,Monograptusdenticulatus.的胞管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20.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