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中国标准导报》2014,(1):29-29
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情况截至12月26日,2013年度全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130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375.97万辆,同比增加17.37%。其中,受质检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数量为196.13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52.17%。共实施轮胎召回1次,涉及产品47.18万件。其中,国产汽车召回58次,涉及车辆327.75万辆;进口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48.22万辆。  相似文献   

2.
《中国标准导报》2013,(11):33-33
2013年1月至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活动97次,涉及车辆269.4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43次(同比增加79.6%)和134万辆(同比增加99.0%)。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114.6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42.5%。  相似文献   

3.
2013年,质检总局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管职责,加大召回监管力度。截至8月20日,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82次,涉及汽车产品199.9万辆,比2012年同期(51次,129.1万辆)增加了70.8万辆,增长54.9%。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汽车76.3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基于质量追溯的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和2005年两年,我国国内共有42次汽车召回,召回汽车39.5万辆;2006年共有40次汽车召回,召回汽车33.6万辆;2007年到4月6日截止,共有9次汽车召回,召回汽车52.9万辆。从2004年汽车召回制度建立到2007年以来的这3年中,国内汽车累计召回数量已达126万辆。次数如此之多,涉及数量如此之大,为了保证有缺陷的车辆无一遗漏地被及时发现并被及时召回,这就对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各个汽车制造商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发生缺陷时进行质量追溯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系统收集、保存车辆及车主信息等的相关记录档案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做了的明确规定,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适应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5.
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签署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产品召回制度的探索和实践。《规定》实施四年来,已实施召回155次,召回车辆184万辆。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召回公告,2014年国内汽车召回批次超过140批,涉及汽车总量接近507万辆,与2013年的530余万辆相比有所回落。在此之中,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以及上海通用3大生产厂家召回汽车总量排名前三,在整体召回数量中占比接近40%。"召回对于汽车业来说是一种常态,而并非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召回的产品,质量一定很差。"业内人士表示,召回与整车产品质量关系并不是很大,只是对新发现的产品缺陷的修正,让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1汽车召回数据分析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起,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57个汽车制造商采取了211次召回行动,累计召回车辆达320.66万余辆。其中,召回车辆数指:召回影响范围内的车辆台数。  相似文献   

8.
王赟松  冯蕾  孙宁 《中国标准化》2008,(12):31-32,53
一、引言 继2004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以汽车为试点的产品召回制度正逐步向所有消费品扩展。截至2008年6月初,我国已有51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实施135次主动召回,涉及车型100多种,召回车辆158.1万辆。  相似文献   

9.
数字     
《认证技术》2014,(2):19-19
正531.1万辆截至2013年12月31日9时,我国已实施汽车召回133次,涉及车辆531.1万辆,召回数量同比增长65.8%。但从2007年到2012年的召回数据和美国相比,美国销量和召回数量比是118%,而中国仅达到9.9%,这其中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王琰 《标准生活》2010,(8):20-25
<正>1汽车召回数据分析自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起,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57个汽车制造商采取了211次召回行动,累计召回车辆达320.66万余辆。其中,召回车辆数指:召回影响范围内的车辆台数。  相似文献   

11.
9月1日起,我国已正式开始对货车实施召回管理,被纳入货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的是N类车辆(至少有4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和0类车辆(挂车和半挂车)。这次召回管理是继2004年10月1日中国颁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对M1类(9座以下载客汽车)、M2、M3类客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后的又一次重大举措。据中国汽车:1:业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共销售货车164万辆、半挂牵引车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  相似文献   

12.
张为 《质量探索》2013,(Z1):41-43
缺陷汽车拒不召回罚会或超亿元历经8年酝酿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召回条例公布前,8年时间我国累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898.6万辆。而在《条例》正式发布两个月来,已有马自达、郑州宇通、上汽乘用车、一汽丰田、福田汽车等厂家实施16起召回,共计召回汽车近60万辆,月均召回数量是此前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标准信息》2010,(12):66-67
11月15日至12月15日,5家制造商(2家国内、3家国外)提交报告召回7次,召回约2.62万辆汽车,其中沃尔沃汽车和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分别对其生产的沃尔沃品牌汽车实施两次召回,涉及3种缺陷。本期召回案件数量和影响车辆数都较少,但是部分案例还是有其特点,在此加以分析。(以下观点属于个人意见,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2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其中乘用车的保有数量为1000万辆.目前,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有增加的趋势,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10.6万人.据统计,因车辆本身故障原因而造成的事故约占7%~10%.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成功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数量庞大的缺陷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直接避免汽车缺陷进一步发生及所带来的更多人身、财产损害,维护公众安全:同时还可以将己发生的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帮助制造商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责任赔尝费用,促进汽车制造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世界标准信息》2009,(5):20-21
为了保证召回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在2004年9月成立了负责组织实施缺陷产品召回日常管理工作的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之下,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并不断加强信息系统、检测机构、专家资源等各方面的力量,在加强信息采集和缺陷调查、拓展召回管理范围、参与交通事故调查、加强召回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估、开展产品伤害监测,以及推进立法和标准化建设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实施时间最长、成果最大的汽车召回为例,中心在总局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2004年3月15日发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到现在汽车召回规定在我国实施已经4年。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汽车召回制度公布4年来,我国汽车累计召回数量已超过184万辆,百万消费者受惠于召回制度。“召回”究竟给消费者带来了多大实惠?当汽车越来越多地开进普通市民家庭,这个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4月27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今年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情况。一季度,全国质检部门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16534起,查获违法产品货值41499.56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90个,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10起。共收到汽车产品相关投诉2063例。开展缺陷汽车召回18次,涉及车辆792869辆。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汽车召回基本数据 2008年我国汽车召回基本数据:共计召回:47次;召回车辆数:53.867万辆,其中,共计18次国产汽车召回,召回车辆数48.6万辆;共计29次进口汽车召回,召回车辆数5.7万辆。6个汽车制造商实现了召回“零”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为 《质量探索》2013,(1):41-42
缺陷汽车拒不召回罚金或超亿元 历经8年酝酿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召回条例公布前,8年时间我国累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898.6万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点击     
《质量探索》2012,(5):26-27
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成果显著4月27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今年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情况。一季度,全国质检部门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16534起,查获违法产品货值41499.56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90个,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10起。共收到汽车产品相关投诉2063例。开展缺陷汽车召回18次,涉及车辆792869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