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原有的传统万兆骨干千兆接入的网络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高清视频、大容量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网络的带宽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网络采用40G骨干CLOS网络架构,利用IRF网络虚拟化技术使网络结构更加简化,利于管理,进一步保证了网络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屈阳 《数据通信》2014,(4):16-19
OTN(Oracle Technology Network (Oracle技术网络))技术聚合了DWDM密集波分复用和同步数字序列SDH的优越性,它凭灵活的带宽调度,完善的保护机制,被广泛运用于IP本地/城域骨干网络.路由器和BRAS在数据通信方面有着广泛的优势.叙述了OTN在承德广通IP城域骨干网方案中的应用,以及NE40E-X8路由器和ME60-X8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在数据高速通信系统方面的应用经验.分析探讨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建设宽带IP骨干网络刻不容缓,有针对性的提出IP数据远距离传输并高速通信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各种新型业务对于网络的需求不断变化,差异化服务保障成为支撑5G和云时代IP骨干网络业务发展的基础。针对新型业务对网络提出的各种差异化需求,明确了IP骨干网提供差异化服务保障的目标架构及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拟采用的SR/SRv6、SDN等新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发展,IPv4协议逐渐出现其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尤其是地址空间的不足导致新的IP产生。IPv6协议是IETF确定的下一代IP。IPv6协议扩展了地址空间,地址字段达到128bit;同时IPv6简化了首部格式,时扩展项和选项进行改进;增加了流标识能力字段和对QoS的支持,提高了安全能力。本文首先对IPv6协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着重介绍了其较IPv4协议的主要改进及优点,并对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手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IPv6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IPv4协议即将终止使用。作为IP的新方案IPv6已提出近两年,正受到网络界的关注。本文从IPv4所遭遇到的难题出发,说明IPv6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在说明IPv6工作概况基础上,叙述了IPv4系统是如何向IP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6.
规划好适合广电业务发展的城域数据骨干网对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广电业务数据对城域骨干网的要求,提出了规划设计城域数据骨干网的主要原则。阐述了当前宽带骨干网络技术中适合广电业务的2种技术方案:采用RPR(内嵌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采用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的万兆以太网。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IPv4协议逐渐出现其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尤其是地址空间的不足导致新的IP产生。IPv6协议是IETF确定的下一代IP。IPv6协议扩展了地址空间,地址字段达在室128bit;同时IPv6简化了首部格式,对护展项和选项进行改进;增加了流标识能力字段和对QoS的支持,提高了安全能力。本首先对IPv6协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着重介绍了其较IPv4协议的主要改进及优点,并对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手段进行了分析。最后本对IPv6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规划好适合广电业务发展的城域数据骨干网对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广电业务数据对城域骨干网的要求,提出了规划设计城域数据骨干网的主要原则.阐述了当前宽带骨干网络技术中适合广电业务的2种技术方案:采用RPR(内嵌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采用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的万兆以太网.  相似文献   

9.
邢涛  阎璐  刘谦 《电信技术》2011,(3):97-102
IPv4公网地址即将耗尽,IPv6是IP地址短缺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运营商网络向IPv6演进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双栈、6RD(IPv6 Rapid Development)、NAT444、DS-Lite(Dual Stack Lite)等主流IPv6网络演进方案的综合分析,试图推导出适合中国运营商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随着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不断提高,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了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宽带IP城域网一般由高速骨干网、宽带接入网和业务应用平台组成。其中,宽带接入网主要是使用户通过各种方式(ADSL、LAN、LMDS、APON以及传统的DDN、FR等)接入到宽带IP城域骨干网,而业务应用平台则除了提供原有传统业务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多媒体业务、各种托管业务和VPN业务。二、宽带IP城域骨干网主要技术 实现网络的宽带化,不仅要提供用户的宽带接入,而且要提供高速无阻塞的核心平台。选择合理的宽带城域网络骨干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Internet业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业务,如IP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现有Internet只提供传统单一尽力传送(best—effort)业务,因而急需新的网络协议以支持未来分类业务所需的不同带宽和服务质量(QoS)保障,现有网络虽然可以通过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来解决QoS问题。但由于ATM信元的开销在整个帧中占了30%,严重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效率,故未来网络不可能使用它。新出现的RSVP(资源预留协议)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必然会替代ATM,成为下一代网络保证QoS的关键网络技术。下面详细介绍RSVP的特点以及它如何有效的与未来的IPv6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全面介绍了NGN的功能和特点,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蒋兴浩  刘泽红 《电信科学》2001,17(10):19-22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将是基于全IP的,本文重点分析了IP-UTRAN的演进趋势,并对其中涉及的IP版本选择、空中接口和传输网络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鑫 《电信科学》2019,35(12):43-48
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业务新需求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法急需提出。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随愿网络应运而生,并成为了解决目前网络发展困境的一个手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介绍了随愿网络发展的背景和研究进展,并且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对随愿网络的应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面向我国碳循环研究的实际需求,于2012-2013年开展了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研究。面向ChinaFLUX 10个野外台站,通过部署全面支持IPv4/IPv6无线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在已构建信息化环境基础上,实现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从通量塔、野外台站到综合中心的自动采集、高速传输、存储与共享。并开展了一系列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IP技术的发展及其地址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IP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IP技术面临着诸多新的要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IPv4技术中原先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首先分析了IPv4地址扩展的必要性,对IPv6的组网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并对IPv4和IPv6间的互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后研究了IP地址的移动性,介绍了MIPv6和LIN6,给出了二者的原理和主要工作机理,分析与比较了二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范围内,IPv4地址正在加速枯竭,如不及时应对,将会对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和创新造成影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大型运营商和其他机构,在IPv6的研究、推广、部署上都进行了有益尝试,获得初步进展。在此方面,我国应该具有紧迫感,积极工作,做好准备,开始真正的全面部署和商用。  相似文献   

18.
INTERNET的高速发展验证了TCP/IP协议的生命力 ,同时也使IPv4协议天生的地址空间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安全性不够、没有QoS保证等问题暴露无遗 ,较之IPv4协议IPv6地址长度为 1 2 8位 ,地址空间更大、高效的层次寻址及路由结构、全状态和无状态地址配置、内置安全设施和更好的QoS支持彻底地解决了IP网不能作为电信基础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Mobility management is a key technical aspec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main purpose of mobility management is to enable mobile terminals or user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continuously while moving—— while minimizing data…  相似文献   

20.
城域网已经成为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本从城域传输网络对网络结构和组网设备的要求出发,提出网络层次的扁平化将是城域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并且网络拓扑结构将逐渐从现在的环网为主向网格状的网络发展,同时伴随着网络设备的高速化和智能化,以及对多业务的支持能力,将构筑起新一代的城域传输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