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转型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难题,不会一蹴而就。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地铁、公交上随处可见人们拿着报纸,埋头阅读的情景。而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纸质报纸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部的手机电子报。不知不觉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2.
电子书是预装或下载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数字化内容出版物的手持阅读器简称。近两年来,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电子书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比如玩具行业,不管是生产工人,还  相似文献   

3.
禹言 《数码印刷》2012,(5):37-39
在数字化浸淫影像行、世的今天,传统影像行业向数中化转型才是生存发展之道已毋庸置疑,谁先瞄准市场,把握好时机,谁就占得先机。住国内为数不多的儿家率先数字化转型、并果断涉猎数码印刷市场的传统影像公司中,潍坊宝丽影业冲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潍坊宝丽凭借着其传统影像、数码影像、数码印刷相结合的发展探索,抢得了数码影像发展先机,并已将应用推广至全国各地的影楼,在山东乃至全国影像行业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微博之声     
<正>想赚快钱搞不了按需出版。近年来按需出版概念升温,印刷人大胆先行的劲头超过出版人。提起按需出版,自然少不了每天印书超5万册的闪电源和电子书销量超过纸质书的亚马逊,然而,前者7年积累方才盈利,后者为  相似文献   

5.
那福忠 《数码印刷》2010,(12):33-33
<正>酝酿了十几年,直到三年前美国网上书店亚马逊(Amazon.com)推出Kindle阅读器,电子书才活跃起来。去年又推出改良型阅读器Kindle DX,25厘米的画面,仅重半公斤,加上电子纸用可见光照明,只有翻页的时候耗费微量能源,极为省电,而在阅读上又与纸本书近似,电子书的成长因此快速增加。根据美国电子书销售的统计,2008年电子书销售量占图书市场销售总额的0.5%,2009年增加到1.3%,今年应超过2%。  相似文献   

6.
所谓电子书,具体说就是将图书的内容制成电子版在网上发行,而读者只需用信用卡或电子货币付款后下载,使用专门阅读器在计算机上离线阅读就可以了。 如果一本新书上市后你居住的范围内没有,或是只在国外发行,你却很想读它,怎么办呢?上网以电子书方式进行就可以了,付费只须传统印刷书籍的1/3,而下载后直接可以阅读,速度之快几乎和你按下键同步,你只要坐在计算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随着黑白卷筒书刊喷墨印刷机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大量装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融合的道路日渐清晰,行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逐渐推进. 10年前,国外已经有成熟的生产型黑白卷筒书刊喷墨印刷机,但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过高,中国民营企业采购后,短时期内无法实现盈利.最终,只有按需印刷的相关案例经久传颂.  相似文献   

8.
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为2006年都灵奥运会提供数码出版服务2月2日,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为意大利都灵2006冬季奥运会提供图像丰富的数码出版服务。长期以来,柯达都是奥运会的官方影像赞助商,其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将在与比赛相关的图像和可变数据印刷工作中唱主角。为了满足高质量数码彩色出版的需要,柯达将在按需印刷中心现场运行一台NEXPRESS2100印刷机和柯达1200i宽幅打印机。图文影像集团的活动包括:●提供现场画册出版服务,满足摄影记者对比赛报道的高要求。柯达此次采用了获奖产品柯达NEXPRESS…  相似文献   

9.
尽管现在的电子书多数还需要用一个电子书阅读器才能读到,并且无论外形或手感,都与传统书存在一些差距,但随着电子纸和电子墨技术的研究开发,电子书完全可以做到如传统纸质书那样翻阅,喜欢时又可以把它卷起来阅读等。也就是说,电子书与传统纸质书几乎无二。当然,要想实现这个愿望,电子纸和电子墨的发展和完善是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印刷》2000,(1):46-47,48
以光盘、电子书报与网上出版为代表的新媒体将对现行的印刷出版物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不可逆转。原因是:其一,这种冲击可使大量的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从而为社会提供巨大的财富;其二,新媒体使用的方便、快捷与人人参与性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有关实体企业断言:仅需15年,电子出版物与印刷出版物之比例就将会从1995年的30:70变成2010年的52:48,当然,印刷出版物的市场也在不断增长,但幅度远远跟不上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出版印刷业要认清形势,凭借自有优势,将自身及时融入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1.
海外资讯     
柯达为都灵奥运会提供数字出版服务柯达图文影像集团为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2006年冬季奥运会提供图像丰富的数字出版服务。长期以来,柯达都是奥运会的官方影像赞助商,其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柯达图文影像集团的活动包括提供现场画册出版服务,满足摄影记者对比赛报道的高要求。为了满足高质量数字彩色出版的需要,柯达在按需印刷中心现场运行一台Nexpress2100印刷机和柯达1200i宽幅打印机,可以生产定制的有比赛重要图像的卡片和海报,以供展示用。※(李伶佳)2006年小森挂历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日本一年一度的全国挂历展…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今日印刷》2004,(12):73-74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E时代,每天.你都用你的e-eyes看到许多e-things。e-book电子书自然少不了,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电子书又走上了颠覆传统出版业的不归路。虽然随后的泡沫经济给了电子书不小的打击,但电子书生存的基本环境已经建立起来.包括电子书的制作、发行和阅读的软硬件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按需印报一直是报纸印刷的一个梦想,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的特殊时刻,奥运快报、国外报纸等,都会涉及到按需印刷的话题。近几年,数码印刷发展迅速,使得我们似乎感觉离按需印报的理想更近了一些。 而实际上,面对“按需印报”这个话题,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按需印报的期望也不同。在此,我们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跨媒体出版的概念目前已被业界认可,并已变为现实.数字出版通常指新兴的数字媒体和出版业的数字化,跨媒体出版的本质是跨越介质形态,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发布,这是将来出版单位的方向,印刷媒体与数字媒体正在发生相互融合的趋势.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子书、网络出版、移动互联网出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给传统印刷媒体带来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不可避免的传统印刷行业市场产生了缩水,已步入了微利时代,印刷工价的持续走低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使很多中小型印刷企业、传统单一产品企业倒闭.数字化的浪潮不可逆,传统印刷企业该如何盈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报纸会消失吗?住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10年前我读大学时跟父亲的一个讨论。当时正值手机和电子邮件方兴未艾之时,我们讨论起了信函和邮票还能存在多久,当时我认为是用不了10年它们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今天看来,信函和邮票依然存在。同样,未来报纸也不会消失,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地位将让位于数字媒体。  相似文献   

16.
张得田 《印刷工业》2012,(10):95-96
数字印刷快速发展的今天,按需印刷之风几乎已经刮进全球各地,印刷也开始从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印刷业近年来备受数字化、短版化、环保化等多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尽管如此,印刷业依然不改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数字印刷引领发展潮流,并独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印刷业、媒体业和出版业的状况跟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大不相同了。2012年,网络运营商亚马逊宣布其在英国的电子书销售量已经超过了平装和精装纸质书。2002年—2012年,美国每日阅读印刷报纸的人数已经从41%降至23%,阅读纸质书的人数从34%降至30%,阅读纸质杂志的人数从23%降至17%。2006年—2012年,印刷名片的销售额减少了13%。而同一时期,商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会员人数从500万激  相似文献   

18.
《网印工业》2013,(8):66
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去年曾遭遇重大危机,门店大幅关闭、盈利预警、管理团队换血,库存居高不下、订单下滑等原因几乎成为所有本土体育品牌挥之不去的"阴霾",其中李宁品牌成为其中"重灾区"之一,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4年时间内,李宁几乎遭遇了运动品牌要面临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博之声     
<正>当数码印刷逐渐代替传统印刷成为主流的时候,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印品的质量,而是印品的功能和应用,良好的应用成为数码印刷的噱头,其实在所有谈论都风平浪静的时候,数码印刷的流程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深圳高峰与OverDrive老板史蒂夫聊天,胜读多少书。这家只有300余人的公司,2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电子书销售,年收入以美元计过亿。他执着于书业数字化,是ePub标准发起者之一,战略战术均令人钦佩。鳄问:为何取名  相似文献   

20.
图书出版正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你在哪里,海滩、飞机或地铁上都可以随处看到人们手中拿着Kindle或iPad,各大杂志和报纸也都充斥着有关谷歌Publishing平台、苹果新产品威胁图书市场、亚马逊电子书火爆等消息,难道图书出版市场真的要灭亡吗?各个出版市场(商业书刊、基础教育图书、高等教育图书、专业图书、学术书籍)以不同的速度向电子书转变。几年以前,出版商都在担心这种转变。现在形势开始好转,印刷商、出版商、图书销售商、分销商等都开始采用新技术,重组其业务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