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碳酸酯(PC)已经实现工业化的4种合成聚合工艺,按照各生产工艺的流程和特点对其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非光气法缩聚阶段的关键设备。非光气法PC生产工艺已经在竞争中逐步占据优势,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阶段的反应器设计。  相似文献   

2.
马坤 《聚酯工业》2023,(6):62-64
对聚碳酸酯进行简单介绍,系统综述了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现状,包括光气法和酯交换法。重点阐述了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并对目前一些创新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因不使用光气,绿色环保,备受人们青睐,是未来聚碳酸酯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光气甲醇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法等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从各种角度讨论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碳酸二甲酯的技术发展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非光气法生产聚碳酸酯工业路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毅  陈学君  陈彤  王公应 《现代化工》2007,27(12):25-28
综述了由甲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尿素等出发,采用非光气工艺路线依次合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及高质量聚碳酸酯(PC)的清洁生产工艺.重点对非光气法合成的各种生产工艺与传统的光气法进行比较,指出非光气法PC生产工艺路线已显示出明显优势,具有无污染、原子利用率高、产品品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目前主要有双酚A型PC和异山梨醇型PC两种聚碳酸酯。系统综述了这两种聚碳酸酯的各种合成工艺,并重点介绍了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传统熔融酯交换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低、金属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活性以及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对熔融酯交换工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相对于传统光气界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有着成本较低、无污染、不使用溶剂等优势并且作为新一代绿色环保型工艺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着重从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催化剂和非光气法的工艺条件上进行了阐述,为今后从事开发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工作者指明出一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聚碳酸酯(PC)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产品又有技术高附加值,在国内外资本技术和国内政策的推动下,规划、新建与扩建的项目密集上马。中国市场2020年PC产能略低于需求,但预估到2025年产能将比需求高出19%,产能过剩在未来将日益突出,但高端产品结构性短缺的局面仍有空间待弥补。各PC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各种性能,满足高端客户的要求,这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分析PC四种生产工艺,即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法、酯交换法、非光气法,并研究相关的工艺进展情况,对我国PC产品结构性具有指导意义,对企业的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加大研发高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十年来制备聚碳酸酯工艺的发展情况。近年来,GE、Bayer和Asahi/Chi Mei等公司已开始利用非光气技术(也称为熔融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简要介绍了传统的界面聚合工艺和非光气技术制备聚碳酸酯的情况。介绍了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聚合制备聚碳酸酯的酯交换或熔融聚合方法,并概述了3种制备碳酸二苯酯的生产工艺(包括直接和非直接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1.提高我国聚碳酸酯的供给水平和能力。由于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技术要求较高,我国缺乏技术优势,因此在新建该类装置时,以从国外引进成套生产技术为主。目前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化法生产工艺、熔融法生产工艺(即酯交换法)及非光气法生产工艺3种。其中非光气法生产工艺是近年开发成功的新工艺,虽然在该法中,也是由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通过酯交换生成聚碳酸酯,但其与原先的酯交换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2.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注重聚碳酸酯产品结构的优化。可关注以下的应用领域。(1)汽车应用领域。除汽车照明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非光气酯交换工艺建设的100 kt/a聚碳酸酯(PC)生产装置投产。公司独创的非光气法工艺将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苯酯(DPC)、PC三套装置联合在一起,通过DMC—DPC—PC的生产路线,实现物料全过程的循环利用。整套装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和酯交换法。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聚碳酸酯(PC)的酯交换法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2种不同的预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介绍了该工艺后期缩聚合过程中传热传质等因素对聚合过程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酯交换法生产PC工艺流程简单,不危害环境,改善了操作条件,同时也避免了洗涤、脱盐、脱溶等一系列繁杂的后处理工序。预聚合阶段的反应机理和缩聚反应器的研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何进一步提高酯交换法生产的PC色调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聚碳酸酯的国内外合成技术进展情况。介绍了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界面光气法、溶液光气法、普通熔融酯交换法及非光气熔融法生产工艺 ,讨论了苯酚氧化羰基化法与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的最新研究动态。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聚碳酸酯(PC)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以及其作为计算机外壳材料方面的应用。PC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光气法、熔融酯交换缩聚合法和CO_2法等。应对现有光气法进行不断改进,使之更加环保;应加快熔融酯交换缩聚合法所用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以不断提高反应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以CO_2为原料合成PC,不仅可以利用CO_2资源,而且还可以减轻环保压力,是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因此应加快CO_2法产业化进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PC仍是计算机外壳广泛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王正男  郝卉 《辽宁化工》2009,38(8):570-572,576
详细介绍了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等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路线,并从技术、生产、市场需求等几方面对碳酸二甲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加大新型生产工艺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力度,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努力降低投资及成本,才能推进碳酸二甲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苯酯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应用于塑料工业。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是替代光气法的新型绿色合成工艺。笔者概述了碳酸二苯酯酯交换法的合成工艺,并对催化剂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塑料市场     
正投资21.23亿!沧州大化拟建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聚碳酸酯(PC)现已经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生产技术主要为光气法和酯交换法,虽然我国PC需求较大,但自给率较低,为提高自给率,国内企业加紧技术研发,纷纷上马、扩产PC项目。沧州大化多年来也一直寻求光气界面法聚碳酸酯(PC)技术。2020年4月26日,沧州大化发布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非光气法(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生产碳酸二甲酯的原理及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9.
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碳酸酯的酯交换缩聚工艺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相对于传统的光气法工艺更具有发展前途。综述了国内外在酯交换缩聚工艺的机理以及催化剂选择和工艺条件上取得的进展。指出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酯交换反应是四面体机理,正反应是二级反应,逆反应是三级反应;以La(ACAC)_3作催化剂,得到的产品不但粘均分子量较高,而且热稳定性非常好;利用酯交换熔融聚合工艺可以解决传统光气法的环境问题,而固相聚合可以得到超高分子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碳酸二甲酯(DMC)的产量约为12万t/a。生产方法有光气法、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法和二氧化碳-甲醇直接合成法。我国DMC产量不足3万t/a,主要采用酯交换法和甲醇液相氧化羰基法。DMC可作为羰基化试剂代替剧毒物质光气用于合成聚碳酸酯、异氰酸酯、杀虫剂西维因等,用作甲基化试剂代替致癌物硫酸二甲酯合成苯甲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