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盒形件拉深角部变形区的应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胜 《机电工程》2007,24(3):61-63
盒形件拉深主要变形区集中在盒形件角部的法兰和凹模圆角部位。根据盒形件拉深的特点,假设盒形件圆角区剪应力零线与圆筒形拉深件的变形规律相同,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盒形件角部变形区法兰和凹模圆角处的应力解析表达式,为定量研究盒形件拉深成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图1所示为一盒型拉深件,该类零件的变形特点是凸模圆角半径小,不能一次拉深成形,必须进行预成形。该零件与圆形件不同,其壁部的变形是由直边和转角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变形过程和计算金属流动方式都不一样。若按一般盆型件拉深计算方法来确定工序尺寸,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拉深时易发生拉裂和掉底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矩形盒形件进行工艺性分析,确定了拉深、切边翻边、冲底孔(复合模具)的工艺方案。介绍了该复合模具的工作过程及设计要点。采用该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此矩形盒形件的尺寸精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毛坯外形对盒形件拉深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盒形件是典型非轴对称件,其拉深成形是一种包含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的强非线性问题的复杂力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规律难以定量表达,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在同一套模具和成形条件下,不同毛坯外形的盒形件成形过程,找出了毛坯外形对盒形拉深件应力应变影响规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盒形件冲压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成形后零件的成形极限图和侧壁厚度分布图,进而研究冲压拉深时压边间隙和凸模圆角半径对盒形件成形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边间隙为1. 08 mm,凸模圆角半径为6 mm时,能够明显改善盒形件的冲压拉深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属薄壁盒形件在拉深成形过程中,由于模具结构和工艺条件的影响,成形过程中法兰区常发生起皱现象,在生产实践中消除这些问题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以NUMISHEET’93国际会议的标准考题之一薄壁方盒形件为例,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研究了模具圆角、润滑条件、压边力,以及板坯形状等因素对法兰区起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改善方盒形件成形质量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6061-T651铝合金盒形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用Dynaform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盒形件的拉深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压边力等工艺参数对拉深过程及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并通过实验对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盒形件为例,基于毛坯展开和产品成形性分析软件———BEW软件,利用UG NX8.5建立了实体模型,分析了该矩形盒形件的毛坯展开和拉深成形性能,保证了毛坯形状尺寸和零件精度要求,达到了盒形零件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塑性加工领域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盒形件拉深模设计的方法,使用C语言的作为开发工具,以模具压边圈的设计为例建立知识库、并构造推理机、编译器等模块,从而构造出一个完善的盒形件拉深模智能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0.
底部多孔盒形拉深件如图1所示。材料:可伐料(4J29);厚度:1mm;高度:7mm。此拉深件加工难点是:底部多小孔且有位置度要求,精度要求高,对工件的表面也有不得有拉深印痕的要求,表面粗糙度值Ra=1.6μm。因此拉深过程的确定、模具的设计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双帽箱型点焊薄壁构件的局部翘曲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裴星洙  张立 《机械强度》2004,26(5):564-571
针对汽车上广泛使用的箱型点焊薄壁构件,研究在考虑焊点处的弹性特性基础上,对箱型点焊薄壁构件受扭矩时焊点处的局部翘曲变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种计算局部变形的近似方法。把扭矩转换成通过焊点的剪力,此剪力又由置换剪力和置换力偶矩代替,然后计算相应的局部翘曲。计算结果与运用平面薄板理论的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弯曲问题的弹性力学解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非回转对称拉深中材料流动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作为非回转对称拉深系统研究的一部分,根据矩形盒件拉深中网格变形的测量结果,分析了压料面和盒底面材料的流动变位及其规律。指出了凸缘周向压缩变形与径向拉伸变形不成比例,曲边部流动变形不连续,盒底面短轴上产生与拉深力作用方向相反的塑性流动等变形现象是与圆筒拉深变形的最大区别,同时也是非对称成形有限元计算试验所必须认识和掌握的基本关键点。试验表明,如果根据材料流动规律合理地实施规范化局部润滑,可使大型覆盖件拉深成形极限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单一拉格朗日法,对一水平放置贮液箱中、位于不同密度的理想流体层间的矩形薄板的变形、应力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隔层板稳定平衡的条件以及在不同密度流体作用下,变形及应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对于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体间不同边界条件的正方形隔层板、长方形隔层板,给出稳定平衡时板的变形及应力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解与数值解相比较,验证理论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矩形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评价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核三维两相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评价公式.对于Ⅰ、Ⅱ型断裂问题,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评价公式也适用于界面裂纹问题.当在距离裂纹体无限远处作用拉应力时,给出以双材料参数ε为变量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拟合公式.当裂纹体在无限远处作用剪应力时,考察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随材料的泊松比及裂纹形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STRESS ANALYSIS OF INJECTION MOLDED PARTS IN POST-FILLING STA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INTRODUCTIONThe wmpage of injection molded part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the mold designers. There are manyfactors that cause Warpage, such as the technics of injection molding, the designing of mold and thematerial Of mold, etc. Inappropriate parameters of those factors can cause differential shrinkage of theparts during POst-filling and cooling stage,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residual thermal stress. Then the residual stress will lead to waIPa…  相似文献   

16.
轨道车变速箱壳体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号轨道车变速箱壳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选取起动时牵引力最大为计算工况,对变速箱壳体进行载荷分析;采用分锻建模法并利用GTSTRUDL软件的前处理功能,建立了该复杂壳体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应力杂交元解决板壳分析时的相容性问题;对高应力区用聚焦法进行了精细分析;分析了曾发生事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温结构应力松驰和蠕变损伤分析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讨论了包含持续阶段的循环载荷作用下高温结构的应力-应变历史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决定多轴应力松弛过程的简化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着重介绍了其简化方法。本文对该简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此改进形式对典型结构进行了应力松弛和蠕变损伤分析,与详细非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证实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谭晶莹  李志安  金丹 《机械强度》2004,26(2):199-202
用有限元法和实验应力分析法对波纹换热管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光管加工成波纹换热管后,在波峰过渡处与波谷过渡处均产生了较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出现在波谷过渡处附近,比相应条件下光管中的应力大许多,且在管的厚度方向有应力梯度存在。通过分析指出影响波纹管上最大应力强度值的因素,并得出最大应力强度值最小时的优化波形。  相似文献   

19.
应用弹性薄壳的基本理论和流体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结合相容拉格朗日-欧拉法,建立接触面处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深入研究浅拱形薄壳在流体作用下的弯曲变形;给出在倾斜流动和对称流动状态下,法向位移系数的线性方程表达式;结合边界条件求解得到浅拱形壳的变形、压力及应力的算式。并通过具体算例,绘出挠度随壳体材料、壳体厚度、壳体弧长、迎角和流体速度等参数变化的关系曲线,给出发生最大变形、最大应力所在的位置及数值;分析相关参数变化对浅拱形壳体变形和应力状态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可供流体作用下浅拱形薄壳的强度与刚度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microstructure of surface peeling in finish rolled Cu-0.1Fe-0.03P sheet i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 Fe-rich areas of different contents are observed in the matrix.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and strai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Cu matrix and Fe particle are studied by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plane strain model. Larger Fe particles and higher deforming extent of finish rolling are attributed to the intense stress gradient and significant non-homogeneity equivalent strain at the interface and accelerate surface peeling of Cu-0.1Fe-0.03P lead frame she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