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上义与利的冲突;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价值标准上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引发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在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全球化的影响等。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合中的引领作用;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坚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必须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理论内涵上的相关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依法治国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价值层面使人们对宪法、法律的尊重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要以法治方式构建价值观建设长效机制,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法治实践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价值观的变化是一种深层的社会变化。作为社会整体价值观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价值观是与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同步的,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的土壤上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以自我和社会发展结合点上去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是九十年代大学生重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框架。预示着新一代的价值观正在悄然中重构,扩展。把握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轨迹和特点,予以热情的关怀和引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的定义角度探索两类不同的价值,在主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基础上去分析价值,可以科学地认识到功利价值与道德价值的作用及其关系。人们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关系到人的发展与完善,正确认识人们的各种价值观及其协调发展,将有助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人们衡量事物的基本尺度、评定标准,它似一把无形的尺子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是利益、需要、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会潜在地或现实地成为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价值评价的标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是我国社会所奉行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型期。与此变革相适应,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价值冲突异常激烈。如何把握当前价值观念变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引导人们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委身于一种最富历史与时代意义的生活,是一项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文依据唯物史观与价值学方法论,对当前价值观念变革的特点与趋势作了总体上的系统的分析。认为在目前体制转型期,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正日渐觉醒,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价值评价机制也从封闭走向开放,价值观念变革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良好向上的趋势,但同时,目前社会本位价值尚待确立,价值取向也呈现出种种混乱与无序,价值冲突日益尖锐激烈,这也使目前价值观念变革异常艰难。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投身当前的社会实践,才可能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兴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注重其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对大众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其价值取向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将对文化领导权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文化领导权是以民众自觉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引导为前提和基础,从而融通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人们的行为设置目标,调控人们的行为过程.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其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民众、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领导权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和我国价值多元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价值心理的包容性、价值观生成的不确定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等方面的冲突,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时代困惑。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当...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力价值观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承认人力的价值性和价值的差异性;二是要正确认识人力价值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三是要正确评价人力价值是人力价值观的基础;四是要建立与人力价值观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在综合运用人力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设计艺术走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性主题围绕着当代人的精神、价值等内在维度,它内敛地、沉淀地反映着时代的精神状态,体现着大变革时期人的价值理想的确立与维护,社会现代化呼唤着设计文化的现代化。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对设计文化的社会性与现代性、对设计与当代人价值理想的关系等进行阐述,以期引发更多关于设计艺术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它影响着小到个人,大到社会范围内人们的价值取向,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渐入成熟的今天,当代在学生的价值观有什么新的特点:他们心理上面临着怎样的矛盾?解决好这一问题,无颖对当前我国的精神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的变化是一种深层的社会变化。作为社会整体价值观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价值观是与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同步的,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的土壤上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以自我和社会发展结合点上去追求自我人格的独立,是九十年代大学生重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江汉油田职工培训中心部分学生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主要有:在择业价值标准上,向物质性倾斜;在价值主体确立上,向个人本位倾斜;在价值实现途径上,急功近利。学生择业价值倾向出现偏移产生的主观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客观原因是社会的发展、家庭义利观的影响等。要正确引导学生择业价值观,就必须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技能提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事业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国发展计划的"发展"是战略层次的复合性的系统概念.在沿用前苏联五年计划模式时期,内容仅限于经济发展,这是带有"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失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发展定位于满足人们提高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手段,而非追求物质财富的庞大堆积,这意涵着价值观取向.中国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在发展观上有着创新意涵,其精髓就在于凸显了"以人为本".从发展观的嬗变、国家发展战略的定位以及有关理论渊源等角度认识这一创新,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统一。本文从人的价值的含义出发,阐述了无产阶级价值观和剥削阶级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并着重论述了如何实现人的价值,使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7,(5):59-63
"感动中国"作为一种精神和道德向往,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善美德的褒扬与肯定。"感动中国"荡涤着人们的灵魂,蕴含着凝聚人心和引领风尚的伦理价值。"感动中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激发和传递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是向世界讲好中国道德故事的重要载体。"感动中国"为人们的道德选择提供了精准的价值坐标与参照,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实践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荣辱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就此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入手,对高校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履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价值观视阈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结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异动和行为失范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包容价值认识的多元化,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加强政府引导、法规约束和社会监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重构民营企业伦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对象化与具体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既是价值又是价值观念的两重性。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重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是党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等要素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中展开。主体在向对象外化(人的外化)及对象向其外化(人的内化)的过程中,对象化世界与主体的类能力相互碰撞、磨合,使世界中的对象打上属人的烙印并生成和丰富人的类特性,使其在追求自身类特性并伴随其向对象化世界主体化的双向互化、互生运动过程中按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国家倡导性价值规范之要求逐渐地认识、构建和生成另一个自我。可从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共识及其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规律。没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冲突是必然的,但融合是主流。正是通过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适应和外来文化本土化以及文化转型等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从而来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