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有机EL和LED与无机EL和LED发光机制的异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比较了有机EL和LED与无机EL和LED的主要差异。有机EL属于电注入发光,无机EL属于高场激发下的碰撞离化机制,而且有机LED和无机LED的激发和发光机制也不同。无机半导体中往往存在着局域载流子,而有机LED必须从电极注入,在未注入载流子之前,它们是绝缘体。不能简单地用无机LED中的p-n结理论来解释有机LED的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2.
有机EL与无机EL和LCD的比较及其未来前景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通过比较有机EL与无机EL、LCD在平板显示应用方面的差异,展示了OELD的美好应用前景。由于无机薄膜EL缺乏高亮度蓝基色成分以及驱动电压是100V左右的交流,难于制成低压彩色超薄显示器;无机分散型EL屏采用的是十几微米厚的粉末材料,也难于制成高分辩率超薄显示器,因此它们都无法与OELD相比。OELD显示器体积可以是LCD的1/2,功耗也大低于LCD,所以OELD将有望取代LCD。评述了当前OELD的最新发展趋势:采用荧光染料掺杂式的模糊界面结构的电致荧光器件和采用荧光染料掺杂式的电致磷光器件是当前OELD发展的主要潮流。文中还评述了采用低折射率材料提高外量子效率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李文连 《液晶与显示》1998,13(4):297-301
评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4.
自1936年初发现EL(电致发光)现象以来,直至将其应用于显示器件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以研究历史来看比液晶显示器件(LCD)长,但实用化却相对滞后。现在仍局限于少数公司在开发橙色或绿色的单色显示器件。这种单色器件使用Se和Zn等无机化合物薄膜为发光材料,属于结构简单的自发光型平板显示器件。但:发光效率低,为1m/W;驱动电压高,为100V以上;只能获得100cd/m~2的亮度。  相似文献   

5.
6.
《电视技术》2001,(6):39-39
清华大学在推出128mmx64mm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屏后不久,又宣布推出可应用于手机的高分辨率新型有机EL显示屏。目前该成果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预计可于2002年正式应用于手机产品。据介绍,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业界公认的可能替代液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7.
卢有祥 《光电技术》2001,42(1):55-59,70
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是主要的平板显示技术之一。以其主动发光、全固体化、可实现软屏显示等技术特点而令人瞩目。本文简要介绍了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发展、结构、原理及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8.
邱勇 《电子世界》2001,(11):4-6
<正> 信息技术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信息的显示。信息的显示是依靠显示器来实现的,显示器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目前的各类显示器中,阴极射线管(CRT)占据了主角的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绝缘层无机EL显示器件是一种新颖的器件结构。成功制备了一批ZnS:Mn器件,其下介质层为厚100-200nm的SrTiO3(ST)或Ba0.5Sr0.5TiO3(BST)或Ta2O5薄膜,上介质层为厚600~1100nm的Ta2O5或ST/Ta2O5或HfO2/Ta2O5/Al2O3薄膜。发现以ST/Ta2O5为上介质层的器件具有适当的阈值电压、较高的L50和较陡的L—V曲线,以HfO2/Ta2O5/Al2O3为上介质层的器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显示技术的新进展及对我国发展显示技术的几点建议李英杰(广电部广科院)1前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换日益增多。据称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已高达整体的90%,足见显示技术的非常重要性。基于人们对显示图像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1.
无机电致发光(EL)平板显示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自发光型平板显示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无机EL平板显示器的结构、原理和实现全彩色显示的方法,阐述了所使用的电极、介质和发光材料的作用、要求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产业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蓝光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制约着无机EL显示器的全彩色化进程。制备高亮度、高效率、高色纯性和长寿命的蓝光薄膜是无机EL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自1999年以来,以BaAl2S4:Eu为代表的蓝光薄膜材料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使无机EL不能实现全彩色显示成为历史。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在BaAl2S4:Eu蓝光薄膜的成分优化、沉积方法、后续退火、防潮处理、氧含量控制、钝化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在无机EL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 ,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面积为 4 8mm× 30mm、分辨率为 2线 /mm的 96× 60像元矩阵显示器 ,其中单位像元的有效发光面积为 0 .4mm× 0 .4mm ,单元间隙为 0 .1mm。设计了有效的驱动和控制电路 ,实现了无“交叉效应”、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形显示。显示器在 1/ 64的驱动占空比下的显示亮度大于 10 0cd/m2 ,屏的功耗为 0 .6W。  相似文献   

14.
喻志农 《现代显示》2007,18(3):17-21
薄膜电致发光(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TFEL或EL)显示器件,具有全固化、主动发光、重量轻、视角大、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TFEL器件的结构中包括了多种功能薄膜的应用,器件性能的好坏决定于各种功能薄膜的合理选择及其制备工艺。本文对TFEL器件中的功能薄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制及产品开发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阐明了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机理,对比了无源矩阵和有源矩阵两种有机EL器件驱动方式,总结了有机EL器件的制作工艺。展示了现有的有机EL产品和各大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并且对有机电致发光现象发现以来的专利情况做了图表式总结。  相似文献   

16.
液晶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邵喜斌 《液晶与显示》2000,15(3):163-170
液晶显示以其突出的优势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主导技术,在20世纪末的几年间迅速发展,以朝阳产业的势态跨入21世纪。为使LCD产品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进入更多的应用领域,近十年来,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一直十分活跃,本文概要介绍了近两年围绕产品性能的提高和部分新技术的应用所进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李熹霖 《光电子技术》1996,16(4):306-313
综合介绍了LED显示技术的现状,详细叙述了全色LED显示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性能,对LED在室内,室外的应用前景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8.
立体显示技术从观看者是否佩戴设备进行观看可以分为头戴式和裸眼式两种类型。其中头戴式又可以分为偏振眼镜、互补色眼镜、快门眼镜、头盔等技术;裸眼式可以分为光栅式、全息式、集成成像和体显示。分类介绍头戴式和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结构、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立体显示技术的现状,展望了立体显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杨定宇  蒋孟衡 《现代显示》2007,18(8):54-58,46
有机发光显示被认为是下一代最理想的显示技术,具有自主发光、功耗小、视角宽、成本低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本文在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结构和发光材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机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和面板的研发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无机电致发光是在发光层以及介质层均为无机材料的电致激励发光现象,虽然其发光原理至今仍有争论,但由于其功耗小,才质柔软可弯曲,故在显示领域中已有大量应用。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无机电致发光光柱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其静态驱动显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介绍了构成静态驱动电路结构的各器件的功能、电源电路的实现形式及电压、频率测量的软件流程,并在电路结构上与动态驱动显示技术做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