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应性共混中原位接枝及嵌段共聚物的界面拔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论述了一种在聚合物反应性共混过程中的相态控制新方法--共聚物分子的界面拔出。通过选择组分高聚物的种类和调节反应性高分子共混物两相相对组成,可控制在两相界面上原位生成共聚物分子的构造,从而可系统分析分子构造与界面提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熔融共混剪切速率或共混物的熔体粘度,评述了外界流场的作用强度对共聚物分子的界面提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制备极性聚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甲苯介质中制备了聚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裂解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接枝物进行表征。接枝聚乙烯对极性材料和如尼龙,铝箔,玻璃纤维等的界面亲和力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运用紫外光辐射引发均相溶液体系中的聚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以聚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和纯聚砜为共混基材,制备出具有pH响应性的环境敏感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结构和性能,考察了不同pH值下的膜纯水通量,结果表明,共混膜含有丙烯酸基团,含接枝共聚物的共混膜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纯聚砜膜没有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为反应型乳化剂,聚苯乙烯乳液为种子乳液,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了粒径约200 nm且窄粒径分布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乳液。然后将该ACR乳液直接加入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体系中,制得了ACR乳液原位悬浮接枝共混型高抗冲聚氯乙烯(PVC)复合树脂。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聚合温度下所得的ACR乳液对最终PVC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悬浮聚合工艺中ACR乳液的加料顺序对悬浮聚合稳定性、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C复合树脂由ACR、氯乙烯在ACR上接枝所得共聚物及PVC均聚物组成,该原位增韧PVC复合树脂的抗冲性能提高非常显著。尤其是70℃乳液聚合所得ACR乳液用于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且当ACR质量分数为6.0%时的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常规SG-5型PVC树脂的7.4倍。此外,在氯乙烯单体液滴分散好后再加ACR乳液进行悬浮聚合,所得PVC复合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抗冲性能较好,且聚合过程中无粘釜、无粘轴现象。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PEG)存在下,淀粉与丙交酯的原位熔融接枝反应。较系统地考察了PEG的加入量及分子量的变化对淀粉一聚乳酸原位熔融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PEG存在时,丙交酯可以有效地接枝到淀粉链上,得到淀粉一聚乳酸接枝共聚物。PEG对淀粉的增塑效果是影响淀粉与丙交酯熔融接枝反应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合成了丙烯酰氧基淀粉和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功能端基的聚乳酸大单体。研究了以丙烯酰氧基淀粉为母体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具有高接枝效率及单体转化率的淀粉-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物。尤其是制备得到了以可生物降解的疏水性聚乳酸为接枝链的淀粉改性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醛基化改性的聚乳酸接枝到壳聚糖,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分别对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IR和1H-NMR结果表明聚乳酸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主链,不同投料比和接枝率的关系与元素分析一致;PLLA-CHO/CS-NH2最佳摩尔比为1∶2.5,此时的接枝率为52.22%;XRD和TG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的结晶度和热分解温度降低,说明壳聚糖的高结晶性得到改善,其应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8.
将醛基化改性的聚乳酸接枝到壳聚糖,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分别对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IR和1H-NMR结果表明聚乳酸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主链,不同投料比和接枝率的关系与元素分析一致;PLLA-CHO/CS-NH2最佳摩尔比为1∶2.5,此时的接枝率为52.22%;XRD和TG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的结晶度和热分解温度降低,说明壳聚糖的高结晶性得到改善,其应用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9.
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考察了淀粉-聚醋酸乙烯酯和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对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上述两种接枝共聚物均可有效地增加淀粉与聚乳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共混体系的耐水性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淀粉与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甲基硅烷基(TMS)保护淀粉作为大分子引发剂,辛酸亚锡催化,制备聚乳酸与淀粉的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形成.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亲水性糖基的引入使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在pH=7.2的PBS缓冲液中,共聚物膜能较快降解,6d后失重率接近50%,10d后完全降解.对聚乳酸进行糖基化改性,将大大拓展聚乳酸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PLA/GF/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挤出共混的方式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并采用EV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系统研究了玻璃纤维添加量、增韧剂用量等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其增强及增韧改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添加范围内,EVA不仅可以改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而且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PLA/PVA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出了聚乳酸(PLA),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出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烯醇(PLA/PVA)复合膜,测定了不同因素对PLA分子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条件对复合膜形态、溶胀性能、吸水率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四氯化锡、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为22h是合成PLA的最佳条件;PLA/PVA为1∶4时,成膜性最好,复合膜中随着PVA含量的增加,溶胀率和吸水率增大;复合膜在pH=2的HC1溶液中降解最快.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与茶多酚(TP)质量混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分别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KDⅡ-0.05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及测试力学性能.SEM图分析结果表明:当PLA与TP的质量混比从100/0变化到50/50时,均能纺出较连续、光滑的纤维.随着纺丝液中PLA含量的减少,TP含量的增加,所纺纤维直径逐渐变小.超出这个范围,纤维断裂现象加剧,甚至出现纳米级颗粒团聚的现象.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静电纺聚乳酸/姜黄素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抗凝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为载体制备了姜黄素含量分别为1%、3%和5%的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对不同纳米薄膜的润湿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实验评价纳米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复合薄膜属于疏水性材料,可以满足医学应用;血液相...  相似文献   

15.
蒋岩岩  秦静雯  王鸿博 《材料导报》2012,26(18):74-76,80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质量分数为8%的纳米纤维及壳聚糖(CS)与聚乳酸(PLA)质量比为1/5、1/10、1/15、1/20、1/40的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利用振荡烧瓶法测试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S的含量对纳米纤维的形态影响很大,且PLA与CS能很好地复合;复合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当CS与PLA质量比大于1/10时,对2种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了纯聚乳酸(PLA)纳米纤维膜及不同甲壳素纳米晶须(CNW)含量的CNW/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NW的添加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不大;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观察分析表明,CNW已成功加入到PLA纤维中,且未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利用改良后的振荡烧瓶法测定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性,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并随着CNW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效果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质量比例的PLA/SF复合纳米纤维膜和不同载药量的PLA/SF复合纳米纤维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毛细流动孔隙测量仪研究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孔隙分布率;以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和血小板粘附实验研究PLA/SF混比及载药量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SF复合后,SF分子排列更加规整,且质量比为8/1和8/3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孔隙分布集中;添加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的纳米纤维膜的溶血率都在1%以下,且动态凝血相对吸光度值都在90%以上,比不添加阿司匹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高7%左右。  相似文献   

18.
原位水化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Ca2+和PO34-的溶液为无机相,壳聚糖(chitosan,CS)溶液为高分子相,采用原位水化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CS复合多孔支架材料。XRD和IR的表征和分析表明水化24h后,复合支架中的钙磷盐从磷酸氢钙(dicalciumphos phate dehydrate,DCPD)转化为HAP。SEM和EDS显示15μm左右的棒状HAP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多孔支架的孔壁上,压缩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显著提高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纳米SiO_2为驻极体,经过表面改性与聚乳酸(PLA)复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切片,并通过工业级熔喷生产线试制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利用FTIR分析了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效果,利用DSC分析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切片在熔喷快速冷却条件下的结晶性能,利用滤料综合性能测试台和SEM研究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及微观形貌,最后采用质量损失法评估了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处理,纳米SiO_2表面附上了有机活性基团;在100℃/min的冷却条件下纯PLA的结晶分数较低,纳米SiO_2驻极体的加入有助于PLA的结晶;少量纳米SiO_2驻极体的添加可显著提高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其中质量分数0.75%的纳米SiO_2添加量可使过滤效率达到99.69%,接近商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级聚丙烯(PP)过滤效率;在中性水解环境下,纳米SiO_2/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具备可降解性能,经8个月质量降解至79.57%。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des for contact welding, a 3 mol%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3YSZ) to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 was developed by an in-situ chemical proces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in-situ 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situ nano-scale particles we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copper matrix by dispersed nano-particle and its cluster. Due to their reinforcement, the hardness of the in-situ 3YSZ/Cu composi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eover,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in-situ composi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3YSZ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