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比、引发剂用量、水油比、分散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高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自制的甲基丙烯酯十六酸和双烯交联剂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悬浮聚合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聚合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和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反应工艺条件,长对树脂的吸油性能及其对水面浮油的回收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吸油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后树脂的再生方法作了简要介绍,指出采用聚合新技术是改善树脂吸油性能的有效手段,而且需要加强对吸油树脂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吸油性树脂是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新型吸油材料,它能够吸收从矿物油到天然油脂等各种油。目前国外正在用途、市场两方面进行系统开发。本文仅就其机理、特征、用途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郭秀春 《化学世界》1991,32(3):144-144
<正> 日本触媒化学工业公司利用生产高吸水性的技术并应用分子设计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吸收油的树脂,商品名称为“CA”。月产数十吨的中间试验装置已在川崎开始生产产品,提供样品试用,进行应用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7.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小明  苗敏 《化工时刊》1997,11(4):14-16
高吸油性树脂是一种与一般吸油材料不同的自溶胀型吸油材料,可吸收从矿物油到天然油脂等多种油。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特征,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春霖  赵荣梅 《辽宁化工》2007,36(4):235-236,23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悬浮聚合丙烯酸系吸油性树脂中不同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树脂的吸油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吸油性树脂的吸苯能力最大,为19.5g/g。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9.2倍的甲苯、13.6倍的煤油、5.4倍的机油。  相似文献   

10.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丙烯酸烷基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类吸油树脂。本文讨论了单体结构、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物料比,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水油比以及不同分散剂种类及配比对吸水树脂吸水率及耐盐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AMPS)∶m(AA)为1.0∶10.0,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甘露醇用量(占单体质量)为6%,水油比为1.0∶3.0,分散剂span60用量(占单体质量)为8.0%,过硫酸铵用量(占单体质量)为0.5%时,制备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率最高,分别达到1 705,133 m L/g。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表面光滑,结构疏松。  相似文献   

12.
从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颗粒度的控制、吸水速度的改善等方面综述了反相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这两种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方法的技术进展和工艺改进,并论述了树脂的“核-壳”结构设计原理和实施技术,使树脂颗粒具有低交联密度的核和高交联密度的壳,解决了吸水倍率与凝胶强度不能兼得的矛盾.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3.
魔芋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运  周德海  杨林国  付健健 《应用化工》2005,34(12):763-766
以魔芋精粉(KF)和丙烯酰胺单体为主要原料,在引发剂作用下用水溶液聚合法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F与AM质量比等于1∶4,引发剂过硫酸铵的浓度为4×10-3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70℃,pH值为8,交联剂用量为0.04%(占KF与AM质量)时制得的树脂吸水性能最优。本实验条件下,树脂最大吸水量达到230 g/g。通过对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该接枝反应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将硫酸铝、丙三醇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溶于水配制成表面交联液,对水溶液聚合法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SAP)进行表面交联后处理,研究了硫酸铝、丙三醇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用量,表面交联温度和表面交联液用量对SAP吸液性能和加压吸收量(AUL)的影响。运用FTIR和SEM对SAP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铝用量的增加,SAP的吸液倍率增大,AUL减小。而SAP吸液倍率随着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用量和表面交联温度的增大而降低,AUL则随之升高。当w(丙三醇)=9%时,SAP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有最大值685 g/g和79g/g,当w(丙三醇)=12.7%时,AUL达到最大值33 g/g。当交联液用量为7.7 g时,SAP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吸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雅丽 《应用化工》2003,32(4):27-29
以(NH4)2S2O8为引发剂,采用玉米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多元共聚,合成了耐电解质高吸水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质量百分数)为0.6,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6∶1,丙烯酰胺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2.5~1∶3.0,聚合温度50~55℃,反应时间为3h。分析了各种微肥如ZnSO4·7H2O、CuSO4·5H2O、MnSO4·H2O、FeSO4·7H2O、Na2B4O7·10H2O等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共聚物提高了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耐电解质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对工业生产中涉及影响性能的细节问题作了探讨。采用低活化能的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温度低,反应平稳。利用本工艺可以方便的调节树脂的吸水倍数和吸水凝胶强度,适合单线1 000 t/a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7.
天然高分子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天然高分子改性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是近年发展迅速的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它能吸收自身质量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对一些盐溶液的吸收倍率也较大;分子结构中引入天然高分子因而降解性能较好,广泛用于农林业生产、城市园林绿化、抗旱保水、防沙治沙,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淀粉、纤维素、海藻酸钠、甲壳素/壳聚糖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改性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纤维素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经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反应时间、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CMC、AA、AMPS的量分别为1,8,3.5 g,引发剂量为0.15 g,交联剂量为0.02 g,AA中和度为80%,在50℃下反应2 h。所得产物吸水倍率为580 g/g,吸水速率为80 g/m in。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工艺,阐述国内外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领域及供需现状,提出了今后我国高吸水性树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除杂改性得羧甲基纤维素。然后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分别采用传统加热聚合、微波辐照聚合和超声辐照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吸盐水(质量分数为0.9%NaC l水溶液)倍率及保水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同一比例下,超声辐照法制得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及保水能力均高于其它两种方法;超声功率为60%的条件下,吸水倍率可达635 g/g。微波辐照法制得的吸水性树脂的吸盐水倍率较高,微波功率为320 W时制得的吸水树脂吸盐水倍率可达65 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