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拙作《别把川菜炒煳了》一文在《四川烹饪》发表后,算是在川内一边倒的炒作声中发了一点杂音。不过未曾想到的是,此文居然还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反响。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们倡导发展川菜的时候,千万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他人。遗憾的是,这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人至今仍没有弄明白。就像我们有些热情好客的四川人平常在请外地客人吃饭时那样,也不问问人家的喜好和忌讳,就自作主张地先点上来一大桌麻辣菜肴。面对如此好客的主人,客人中的多数惟有苦笑而已。回过头来说,我们川内媒体在大肆宣传川菜的时候,如果仅仅…  相似文献   

2.
3.
川菜闹革命     
~~川菜闹革命!主持人@冼智峰  相似文献   

4.
东文 《四川烹饪》2002,(7):20-21
最近,认真研读了席文举先生的《倾力打造“川菜王国”》(以下简称《席文》),在惊异、感叹之余,不由联想到了经济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是:①打造一个圆桶必须备齐所需的全部木板;②其中任何一块木板都不允许断裂或残次;③圆桶直径越大,需要的优质木板也就越多;④圆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其中最短那块木板的长度。如果把《席文》宏伟构想中的“川菜王国”比作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圆桶”,便会发觉上面就有那么几块断缺的“木板”,诸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餐饮业群雄逐鹿,最后,川菜摘取了中国八大菜系市场占…  相似文献   

5.
刘阳 《四川烹饪》2002,(10):16-17
说到渝派川菜,如今许多业内人士再也不感到那是一个牵强的概念。它在经历了几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竖起了自己的旗帜。然而,渝派川菜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怎样发展?它今后的路在何方?这不仅成了我们餐饮界人士关心的话题,也成了巴蜀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一、渝派川菜的由来在重庆还未直辖以前,整个巴蜀是川菜一统天下。但随着1997年3月行政区划的变更,川菜却出现了“原来本是一锅亲,如今变成两家人”的局面。一时间,重庆厨界内要求“渝菜”自立门户的呼声甚高,而且就此还在成渝两地餐饮行业内爆发了一场“渝菜能自立门户吗?”…  相似文献   

6.
川菜在台北     
这篇文章是由台北市餐饮业职业工会撰写,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其历史发展的线索也简明清晰,加上执笔者行文的风格干净流畅,故特别推荐给《四川烹饪》的读者朋友一读。  相似文献   

7.
保卫川菜     
保卫川菜?!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笔者在拜读了《四川烹饪》2004年第四期“菜系的多元性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后的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8.
陈海 《中国食品》2003,(21):2-3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芙蓉送爽。一场旨在“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真情创造健康生活”的主题饮食文化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广东嘉豪食品有限公司,本次作为论坛活动的主办方,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华餐饮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四处菜系的继承与创新,对本次论坛活动安排可谓精心策划,高度重视。不但嘉豪公司的高层领导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9.
餐具是川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符号载体。文章立足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传播的视角,从提取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出发,运用产品语意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并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探讨现代川菜餐具的设计方法。从策略层、意义层、技术层三个层次提出四川地方文化语意在川菜餐具中的表达方式,实现餐具设计特色化,增强其地域属性和民族特征,丰富川菜文化的内涵,对川菜文化和四川地方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石冰图 《川菜》2014,(1):12-19
川菜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天府之国"富庶与丰饶,才使得四川人创造和发明出独具特色的川菜文化。川菜,发源于青铜时期的巴国和蜀国,早在汉晋时期,四川即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风尚。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11.
12.
《四川烹饪》2009,(7):18-19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多年来致力于为广大的餐饮业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及最佳的餐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周睿 《美食研究》2010,(2):56-61
从设计学角度剖析当前电子信息化趋势将对川菜产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完善基于W eb1.0的信息架构,进行川菜品牌的W eb2.0渠道推介,寻找恰当的信息电子终端的载体形式,趋势应用映射菜系形象,对接商业与服务模式的应对措施,以期保持川菜菜系的领军地位,促进川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一家地方报纸上读到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是关于“打造川菜王国”的。文章事例丰富,笔锋雄健,新潮前卫,充满激情,从市场依据、战略构想、战略措施、战略意义等四个大的方面,论证了“打造川菜王国”、“要在全球进行川菜连锁”、“四川人要给全世界的人煮饭”等重要命题。其中一些观点不无建设性,对政府决策者、餐饮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都会有所启示。不过,文中有些提法实在叫人弄不懂,这里只说“博士主厨上灶”这一条。该文作者在“发动川菜革命、重新安排山河———打造川菜王国的战略措施”中首先提出:“创办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写于去年三月,是对当时在烹饪界引起轰动的《倾力打造“川菜王国”》一文所作的评论与订补。由于文章太长,一直未能发表。文章对于川菜行业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坦率甚至是尖锐的意见,很值得川菜界同仁们思考。值此《倾力打造“川菜王国”》一文问世一周年之际,我们特请作者将原文加以删节和订补。本期刊登出来,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川菜的传承历经千年,大连川菜的发展也历时半个多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的过程。最终。川菜得以在地理、文化和饮食习惯都大相径庭的异乡大连发展壮大,形成“本土化”和“多元化”为特色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刘学治  勾毅 《中国烹饪》2011,(10):52-53
川莱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至清末民初,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格局和独特的风格。几百个经典莱品蜚声全国,像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宫保鸡丁、担担面等,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级的经典菜品。正是这些经典,成就了川菜在中国餐饮业乃至世界餐饮业中大莱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赖芳杰  杨涛 《川菜》2014,(2):18-19
李惠中谈川莱申遗:成都和四川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各种美食,海外朋友多是通过川菜了解四川的。“我把四川地区‘盯’得越来越紧,因为盯住这里,就可以守住整个西部。”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香港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中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海外朋友多是通过川菜认识和了解四川的,川莱要走向全球化,应积极“申遗”。  相似文献   

20.
小编 《川菜》2013,(10):20-27
川莱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古代与近代川菜的主要差异是制作菜肴所用调味品、饮食习俗和烹调技艺。清初,随着移民人川浪潮而出现了五方杂处的口味差异,随之带来了烹调技艺的交流与切磋。如,随大移民引进的海椒,与原有麻辣味调味品结合,成为川菜变革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