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运用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汛期的径流过程,这一方面使荆江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文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长江对洞庭湖出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洞庭湖的吞吐水量发生一定的变化,区域防洪形势也随之改变。以江湖河网水流数学模型为技术手段,以三峡入库与出库流量过程为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2009—2012年中小洪水调度对洞庭湖吞吐水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进行中小洪水调度期间,荆江三口分流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区水位均有所下降,洞庭湖的出流条件有所好转,能有效缓解荆江及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对荆江三口分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式对荆江三口分流量的影响情况,利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1998~2002年三峡逐日入库流量、宜昌站逐日流量与荆江三口5站逐日流量的相关关系,对中小洪水调度模式下(2010~2013年)荆江三口控制站的逐日平均流量进行天然径流还原计算,并对三峡水库初步设计调度方式下荆江三口控制站的逐日平均流量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正在实施的中小洪水调度方式和初步设计调度方式对三口分流量的影响。随后根据分析成果,结合三口季节性用水需求,对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将三峡水库提前至9月1日蓄水,可适当减少三口断流天数。  相似文献   

3.
徐照明  要威  马强  袁迪  刘佳明 《人民长江》2018,49(13):79-83
受人类活动、地形自然演变等因素影响,荆江三口分流持续减少,给洞庭湖区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三峡等上游水库投入运行后,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径流过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丰、平、枯典型来水条件下三峡等上游水库水量调度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揭示荆江三口分流与上游水库调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为洞庭湖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观测数据说明其冲刷已呈减缓趋势,预计水库运用20多年时冲刷量接近9亿m3,之后冲刷发展缓慢。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小流量时水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大流量时变化不大。小流量时水位下降幅度与荆江河段冲刷量相关性较好,并据此估算了未来枯水位变化。三峡水库运用至2010年,干流不同流量下三口分流能力尚未有明显变化,但三峡水库径流调节使三口实际分流量有所减小,年径流量减小约7%。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期也降低了洞庭湖水位,使枯水期提前了1个月左右,未来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用后影响将更大。三峡水库运用后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应加以重视,研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汛前消落期优化调度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陆续建成,三峡水库汛前消落期入库流量较多年平均值有明显增加.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充分发挥三峡电站的发电效益,提高水能利用率,根据丰、平、枯频率来水及历史水文资料,研究分析三峡水库汛前消落调度方式,提出在各种来水条件下的较优调度方式.  相似文献   

6.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历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成果分析预测三峡水库兴建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趋势及其治理、江湖关系调整趋势及江、湖的治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均匀消落、高水位消落;依托构建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分析不同消落方式对洞庭湖补水效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评估不同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消落和高水位消落方式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洞庭湖北部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东洞庭湖南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影响较小;提前消落较均匀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提高0.12m,对应的三峡发电量减小0.30%,而高水位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降低0.09m,发电量增加0.28%。研究成果可为兼顾洞庭湖生态补水的三峡水库消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调度对长江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就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重点突出三峡水库不同泄量对长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利用水库调度改善中下游水质的可能性,使水资源工程与环境工程更好地结合,进而获得控制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减淤增容调度方式研究双汛限水位调度方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周建军  林秉南  张仁 《水利学报》2000,31(10):0001-0012
本文研究了三峡水库减少淤积的双汛限水位调度方案及其综合影响。建议在大洪水来临前,将坝前水位从145m下降到135m,既腾空部分库容防洪、也增加冲沙减淤作用。双汛限方案对航运和发电有一定的影响。平均每年断航时间约7d。但是变动回水区淤积大量减少,可改善通航条件,库区流速降低,既提高航运经济效益,也改善坝区通航条件。后期可增加兴利库容12亿m^3以上,对于提高发电质量,改善枯水期下游通航条件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三口洪道水沙输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和三峡工程蓄水后近期的水文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法、线性趋势法以及差异T检验法来检测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三口洪道径流量和输沙量演化的影响因素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水位变化对三口分流比的影响显著,但干流河道比降变化以及河床冲刷也会导致河道水位流量关系发生调整,从而导致水位变化,间接引起三口分流比变化。三峡工程蓄水后,低水时期分流比减小幅度大于高水时期,当长江干流枝城站流量小于10000 m3/s时,三口洪道分流比将小于5%,三口洪道将几乎成为季节性河流,断流时间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1.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口水沙输移的变化,不仅关系到洞庭湖区防洪、航运及水资源利用等,而且影响到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趋势。利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及洞庭湖出流水沙变化规律,得到以下成果与结论: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荆江三口分沙量大幅度地减少,其中三口五站断流天数也无明显变化,除弥陀寺、康家港断流时长江干流临界流量略有减少外,其它三站干流临界流量均变化不大。三峡工程蓄水后七里山年均输沙量减少幅度不大,但洞庭湖排沙比显著增大,甚至部分年份洞庭湖排沙比超过100%。此成果对于深入研究江湖关系调整规律和预测长江与洞庭湖的变化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区钉螺及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运行是否导致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蔓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03~2010年先后在洞庭湖区布置了26个螺情监测站,进行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 2014年与2003年螺情比较,洞庭湖洲滩有13个监测点未查到钉螺,9个有螺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降低了96.27%;2014年有螺点占总监测点的34%,有螺洲滩面积和分布范围正在快速缩小,洲滩钉螺向垸内扩散机率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3.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12,43(17):1-4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深入研究江湖变化特性,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和洞庭湖防洪、供水与生态安全。辩证论述了洞庭湖在长江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中游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三峡工程对于保障洞庭湖防洪安全的支撑作用。提出了加紧研究科学调整江湖关系的措施,加强研究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方案,强化改善湖区水环境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对于促进洞庭湖区的和谐发展与维护湖区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洞庭湖区三口水系分流量的持续减少和三口水系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三口水系的生态流量严重不足.基于洞庭湖区三口水系的主要水文站2003—2018年逐日平均流量和1973—2002年逐月平均流量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不同水文学法的生态基流确定方法,得出逐月和全年的生态基流推荐值,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环境的角度分析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的水环境容量、淤沙变化、化学特征、生态环境变化,提出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①枯水期增泄流量及洪水期减泄流量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②水库拦蓄泥沙对淤积的影响;③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荆江三口与洞庭湖水沙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荆江三口与洞庭湖50年水沙资料,对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洞庭湖入湖和出湖的水沙变化、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汇流河段的水位变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长系列资料来分析,荆江三口分流分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尤其藕池口最为明显;入湖和出湖水沙也有减少趋势,洞庭湖面积和容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增加趋势;在高水位时城陵矶水位较裁弯前抬高约1.8 m,低水位时较裁弯前抬高约2 m。  相似文献   

17.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的分流量。探讨了三峡水库对荆江三口发流量、分流比、断流情况的影响(此影响为径流调节和河道调整的综合影响),同时分离并探讨了河道调整对荆江三口分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三峡工程情况下,在径流调节和河道地形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增大28.17%,9.59%,断流情况基本无变化;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减少2.11%,分流比增长0.56%,断流情况变化不大;汛末蓄水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减少33.87%和19.84%,松滋口和太平口断流情况无明显变化,藕池口断流天数增多且断流日期提前;枯水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大8.60%,多年平均分流比减小2.93%,松滋口和藕池口在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每年分别平均少断流30.43,6.80 d,太平口每年平均多断流30.86 d;其中,河道地形调整使汛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增加2.73%,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枯水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分别减小16.62%,3.10%,18.49%。该结果可为洞庭湖区湖泊干旱情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洞庭湖区水环境变化对三峡蓄水等因素的响应过程,总结各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三峡大坝建成运行后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仍是总氮、总磷,湖区水质由贫-中营养过渡到轻度富营养,水质进一步恶化;三峡蓄水改变了原有湖区水文节律及底床冲淤状况,导致湖区水质指标变化;荆江河段与四水流域排污量增大,对湖区水质影响效应逐渐增强;湖区湿地出露时间提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各学者对水质评价指标各有不同、评价结果迥异,对水环境治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建立考虑三峡工程影响下合理的湖区水质预测预报机制已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预测湖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防洪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解放以来,洞庭湖区围湖垦殖、泥沙淤积,湖区面积衰减1727km^2。湖容萎缩126亿m^3。湖区洪水位抬高1.0m以上。下荆江裁弯后,三口萎缩加速,江湖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城螺河段河床淤积,水位升高,洞庭湖出口泄流不畅,湖区洪水位进一步抬升,防洪形势严峻,洪灾损失严重。解决湖区防洪问题的关键是减少超额洪水来量及降低城陵矶河床高程及水位,扩大调洪湖容,近期难以实现。采取在退田还湖的同时挖湖筑堤造台,提高防洪标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堵支并流与疏通河道,扩大调洪能力;实施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防洪及预留必要的设施完备的分蓄洪区,乃是解决洞庭湖区防洪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建库后对洞庭湖水位、泥沙和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与洞庭湖在地理和水文要素上联系紧密。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水住、含沙量和水质都将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洞庭湖径流的年内分配比原来更加均匀,湖内泥沙淤积放缓,水质有所改善,枯水期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峡水库的作用,改善江湖关系,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