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果  娄丹  赵钢  朱昊  周亚娟 《江苏水利》2021,(z2):19-22
根据长江南京八卦洲洲头右缘ADCP实测水流流速数据,对河段流速垂向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卦洲洲头右缘附近流速垂线分布符合指数型分布规律,指数取值范围为1/12~1/6.通过不同水深处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拟合效果对比可知,水深越大,流速的垂向分布与指数型分布的拟合程度越好.研究结果可为八卦洲洲头附近的演变趋势及工...  相似文献   

2.
采用竖管法现场测定渭河漫滩饱和带渗透系数,为测定漫滩沉积物渗透系数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分析渗透系数各排内的变化以及各排之间的差别。应用Matlab软件检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布规律,应用地质统计原理计算渗透系数的变异函数并分析其空间变异性。分析得出各排的渗透系数属于对数正态分布。结果表明:①78个采样点测定垂向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1.35m/d,沿河岸线方向渗透系数相近,与河岸线垂直方向渗透系数差异较大;②渭河漫滩饱和带垂向渗透系数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分层型水库的垂向水温分布公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分层型水库的水温分布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垂向水温分布计算公式。该式结构简洁,参数的意义明确,推求方法简单实用。利用冯家山、丹江口、新安江等5座水库的实测水温资料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令人满意。最后,探讨了该式在拟建水库水温预测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三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研究了水体紊动对甲藻和硅藻垂向分布的影响过程,分析了涨落潮对甲藻、硅藻不同影响特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潮流紊动明显影响了浮游植物(如硅藻)的垂向分布.紊动在合适的光照和营养条件下能促使赤潮的形成.紊动对浮游植物垂向分布影响机理能很好地解释河口春季赤潮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赤潮的发生规律提供动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床沙中粗颗粒有机物质的垂向分布[捷克]MARTINRULIK主题词河床质,颗粒组成,有机物,分布,生态系统外来的粗颗粒有机物质,如树叶、木屑、树皮和树枝,是河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有机物质淤积并进入床沙是河流自净的物理过程之一.但目前对其并不...  相似文献   

6.
黄东海悬浮泥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回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9年至2006年期间,东中国海域现场调查的24个航次4 813组悬浮物(泥沙)浓度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东中国海域悬浮物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给出了适用于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悬浮物浓度的垂向分布模型.结果表明:悬浮物垂向浓度呈现明显的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征;悬浮物浓度的大小与相对水深相关性良好,而水深对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则表现在其垂向梯度变化方面:垂向浓度梯度在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的河口区(A类站)呈现出高值,在与海岸线平行的苏北浅滩至闽浙沿岸的近滨区(B类站)呈现中值,外滨(C类站)的广大海域则呈现明显的低值;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近滨区B类站分布范围分别与10~30m,10~20m,10~20m,20~40m的等深线区域相吻合,其范围的季节变化与黄东海水动力条件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利用悬浮物垂向浓度模型可以由已知的海水表层浓度计算得到不同水层的悬浮物浓度,其有效性检验和拟合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置信度较高,且能够更为有效的预报海水中、上层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值.  相似文献   

7.
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于冲积河流自动调整的基本原理,根据河床在受到外界扰动后调整速率与其当前状态与平衡状态之间的差值成正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冲积河流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阐明了前期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滞后影响的物理本质.采用黄河下游5个主要测站1960~2003年实测平滩流量资料对滞后响应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反映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过程,而且在水沙条件发生变化时,该河段通过冲淤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时间约为5年.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高村站平滩面积的滞后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平滩面积的调整速率与当前的平滩面积和平衡值之间的差值成正比的概念,建立了黄河下游高村站平滩面积的滞后响应模型,考虑了水沙条件变化对平滩面积的累积影响,分析了平滩面积对水沙条件的滞后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年平滩面积的调整是前期连续几年水沙条件累积作用的结果,且包括当年在内的近期4-5年内水沙条件的累积作用较为明显,越往前的水沙条件对当年平滩面积的累积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9.
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垂向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垂向考察区域分为波谷以下部分,波谷至平均水面部分以及平均水面以上部分,应用线性波理论,分段推求波浪辐射应力张量沿水深分布函数,通过欧拉坐标变换,建立了任意波向角时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计算表达式,给出深水及浅水条件下的渐近表达式,讨论了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垂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黏性泥石流是泥石流中最常见且破坏性最大的一类,测量其垂向流速分布是检验泥石流运动模型的有效手段。利用泥石流原状堆积物中10 mm以下部分模拟黏性泥石流,开展了7组流槽试验,对冲击力的垂向分布和泥深进行测量,根据冲击力的垂向分布反算得到流速的垂向分布。结果显示试验中黏性泥石流的流速分布特征与一般流体相似,且能够通过宾汉模型描述。揭示了通过测量冲击力分析黏性泥石流流速的可行性,但是研究结论需要通过对天然泥石流的冲击力测量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1.
一维垂向水温分布模型在隔河岩水库中的应用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外水库水温研究的发展情况 ,并以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为对象 ,研究深水型水库的垂向水温分布的模拟问题。采用一维垂向水温分布模型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隔河岩水库的垂向水温分布 ,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 ,其吻合效果良好。该方法可用于深水型水库垂向水温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兰州市孙家岔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1983年、2011年的实测土壤水分资料,采用地质统计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壤水分的垂向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球状模型对丰水年和平水年不同土地利用(梯田和荒坡)土壤水分垂向分布的变异函数拟合,经F值检验后为显著水平.在枯水年,球状模型对梯田的实验变异函数依旧拟合较好,而荒坡在枯水年二次线性模型对土壤水分垂向分布拟合较好,对枯水年雨季分析,发现土壤水分的时空间自相关也很弱.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水分垂向变异性的研究,可对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的蓄水特征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水库垂向水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是多年调节型水库,有明显的热分层现象,根据这一特点,充分考虑水面热交换、入流、出流、热扩散、热对流等影响因素,建立垂向一维水温数值模型.利用1970~1978年的水温多年平均值对模型进行验证,91%的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小于15%.根据已验证的水温数值模型对不同典型年的水温进行预测,数值结果很好地反应了水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气象条件外,水库的库容与出入水库的流量是影响水库水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三江平原典型区松花江、乌苏里江河流附近建设街、海青地下水位站及相邻的富锦、海青水文站为研 究对象,采用 2007—2016 年逐月降水、地下水位和河水位数据,利用互相关分析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开展地下水 位对降水的响应研究,并对地下水位和河水位进行偏相关分析,阐释地下水位对降水响应的时滞差异。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和河水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松花江、乌苏里江段两者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0、0.511,说明河水位 明显影响河流附近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研究区内松花江、乌苏里江段河流附近地下水位对降水的滞后水平存 在时空差异,滞后时间分别为 21.65?d、2.17?d;此外,2007—2016 年地下水和河水的补排关系总体表现为地下水补 给河水,且松花江段河水位和附近地下水位的关系更紧密,即松花江段河水和地下水的交互作用更强,故松花江 段相邻地下水位对降水的滞后时间更长。研究结果为掌握该地区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规律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利用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筏式养殖区垂向流速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筏式养殖在海水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筏式养殖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大面积筏式养殖网笼的布置,对海洋潮流流速产生阻碍作用,引起水体交换能力下降、污染物堆积等问题。因此研究筏式养殖垂向流速区分布特征,可为养殖规模控制、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参考。该文首先收集了筏式养殖及流速变化的相关资料,整理了筏式养殖区区域特征及养殖概况,根据养殖区实际情况,取长度比尺1??20,制作了筏式养殖的物理模型。然后在波流水槽中进行11组试验,探究了养殖区内外流速在不同水深、来流速度、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筏式养殖模型的存在,会对来流造成明显的阻碍作用,表层流速减小较多。(2)养殖区内部断面平均流速相比于来流减小约15%。(3)养殖区前方流速变化较小,养殖区后方流速变化较大。(4)养殖水深越浅,来流速度越小,养殖密度越大,养殖区对来流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水温是水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大型水库建成蓄水后改变原有河道水温结构,垂向上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以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为研究对象,获取坝前1~200m水深不间断高密度水温数据,开展小湾水电站坝前垂向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湾水库为典型分层型水库,坝前水温存在全年分层现象,夏季分层现象最明显,冬季分层现象最弱;表底层水温年平均温差达8.14℃,水温相对水深年变化率为0.05℃/m;坝前表层水温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水温最值出现时间较气温滞后;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与深度相反,温跃层深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温跃层深度下降,冬季上升,夏秋两季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槽实验对破碎波作用下驴驹河粉沙和黄骅粉沙悬沙浓度的沿程分布和垂向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中发现:在波浪破碎前近底有高浓度含沙水体层,而在波浪破碎后高浓度含沙水体层消失;断面平均悬沙浓度在破碎点附近达到最大,在破碎点前,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增大,而在破碎点后,断面平均悬沙浓度沿程减小;在波浪破碎前附近,上层水体紊动较强,从而悬起比平坡情况下更多的泥沙,使悬沙浓度不但在下层水体高,而且在上层水体也较高,因此在计算泥沙输移时,应对此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流速的垂向分布是泥石流运动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固液两相流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泥石流中两相速度相等与不等条件下的本构关系和泥石流流速垂向分布的计算方法;在二维恒定均匀流的条件下,考虑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层流和紊流流态下泥石流中液相和固相速度的垂向分布公式,并采用不饱和水石流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泥石流两相之间的速度差异是描述两相之间相互作用的根本所在;泥石流固相浓度与本构关系中的模化参数均有关联,是流速垂向分布计算中的重要参量;基于两相流模型的泥石流流速垂向分布公式比现有公式更具普遍意义,且其计算结果能与试验数据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制革污泥对包气带土壤的污染状况,以某制革污泥堆存场地内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壤埋深0~200cm内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形态氮及铬的分布规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土壤中的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制革污泥成分复杂、浓度高,高浓度的含盐量(99 000mg/kg)、氮素(30 900mg/kg)及铬(30 970mg/kg)已对埋深20cm以上的浅层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污泥中大量有机质及酸性物质导致浅层土壤pH降低和总有机碳(TOC)增大。随着土壤埋深增加,各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埋深200cm处土壤中仍有一定浓度的有机氮(723mg/kg)及含盐量(7 070mg/kg)检出。研究区呈碱性的壤土对铬迁移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当土壤埋深大于40cm,Cr(Ⅲ)浓度即下降至200mg/kg,Cr(Ⅵ)浓度下降至小于2mg/kg。高盐度、高铬污染对土壤中部分微生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成为受污染土壤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地下咸水垂向变化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地面物探现场试验和成井物探等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地下水咸水下移的事实,并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等方面,对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移约10~20 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