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以天水市某深基坑为研究背景,对预应力锚索内力、支护桩侧向位移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进行 了监测;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考虑渗流和不考虑渗流两种深基坑开挖支护分析 模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内力和变形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进一步探讨了在渗流作用下深基坑位 移、内力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锚支护结构体系下,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 结果的预应力锚索内力、支护桩侧向位移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基坑开挖深度 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直到基坑开挖完成后逐渐趋于稳定;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渗流作用分析结果较不考 虑渗流作用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工程概况与支护设计方案,并对基坑支护系统变形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和时间的演化规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北侧桩锚支护段开挖和支护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位移,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再改变支护设计探究影响基坑变形的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施工严格执行"边开挖边支护"原则,桩锚支护系统能有效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变形,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锚索预应力的大小对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位移有重要作用,支护桩合理的入土深度能够减缓基坑侧向变形。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广州某超深基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广州某超深基坑监测实例和结果的分析,说明采用桩锚支护体系的超深基坑监测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和锚索拉力变化的一些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桩锚支护体系中以测斜和锚索拉力作为超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监测主控手段的观点,对同类工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江街道办二号污水处理厂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超过9.0m,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了分析支护完成后的基坑变形数据,为基坑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在支护桩和基坑周边布置了多个监测点。基坑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坑底标高以上,对基坑的变形和沉降造成了不利影响,也是较多监测点出现超出允许值变形的一个原因。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且需加强基坑变形监测,一旦出现较大变形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规模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深厚砂层条件下深大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是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可行的基础。以佛山南海区某深大基坑工程为依据,研究多种支护形式在深厚砂层场地深大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该基坑支护工程主要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排桩的双排支护形式,旋挖桩结合可回收扩大头锚索的桩锚支护形式。工程实践表明:方案切实可行,多种支护形式应用于深大基坑支护中具有一定技术可行性,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砂土地基抗拔桩受力性能与荷载传递机理研究不足问题,将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长江下游地区厚层砂土地基预应力管桩原位抗拔静载试验研究,采用特殊设计的桩身刻槽钻孔、光纤粘贴保护、接桩过程连续植纤等技术工艺,实现了预应力管桩在拉拔过程中桩身受力变形状态的分布式测量与数据精确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试验桩桩身轴力沿桩身方向逐渐减小;桩侧摩阻力在下桩发挥效果较好,上桩侧摩阻力较小,全桩长侧摩阻力最大值在桩底;抗拔桩随上拔荷载的增加,轴力逐渐向下传递,向下传递的轴力主要由预制管桩侧摩阻力承担;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能较好地监测预应力管桩桩身贯入施工因素对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在其他类型抗拔桩受力特性监测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某沿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软土地区采用分级卸荷、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的开敞式基坑支护型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对比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和锚杆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支护桩变形和锚杆力的模拟值与监测结果趋势一致,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的整体偏差在15%以内,基坑工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考虑基坑在组合支护情况下重力挡墙和空间效应对桩锚结构受力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软土基坑,将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并结合分级卸荷,改变了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规律,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稳定。应用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加固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的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并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基坑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新桩与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均减小;随着新桩支护高度增加,新桩最大水平位移增大,而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基本不变。基坑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而增大,而与新桩支护高度基本无关,新旧支护桩间距对基坑滑裂面形式起控制作用。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采用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加固时,可通过增大新旧支护桩间距和减小新桩支护高度来控制基坑变形和提高基坑整体稳定性。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支护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某典型桩锚支护结构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锚索大孔径锚固体和大直径钢铰线的设计实践经验,根据场地特点,采用在地下室侧墙外设置出土坡道的方案,极大地方便基坑出土与后期地下室结构的材料运输。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对比,发现支护结构的变形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说明方案实施效果良好,并分析了实测变形与理论计算差异的原因。该工程支护结构体系较为典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压旋喷锚索与灌注桩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工作性状,利用三维快速拉格朗 日方法(FLAC3D)对郑州市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的深基坑工程的开挖支护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分 析,得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高压旋喷锚索的受力,灌注桩围护体的变形,基坑外土体的水平位移和基坑 外土体的沉降变形规律。除了在坑外沉降变形方面,摩尔-库仑模型的计算结果始终为较大的回弹变 形,其他与已有文献的经验性规律基本吻合,且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分析结果可为以后 该地区类似的高压旋喷锚索与灌注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加固后,边坡岩体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而使其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此时如仍按一般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并不是很合理。因此,提出采用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来表征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具体是指用预应力锚索在各工况下产生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增量与允许应力增量的差值,将该差值与允许应力增量的比值来表示边坡的稳定性。某水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天然岸坡高、自然坡角大、片麻理陡倾岸外,与片麻理垂直的陡倾裂隙和平缓裂隙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和监测数据,利用离散化有限元软件FINAL建立左岸边坡开挖变形分析模型。对比研究3种工况下不同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方案的边坡稳定性,得出暴雨工况为最危险工况,然后分析了最危险工况下不同加固方案时的变形、位移及应力,所得结果与边坡稳定系数法得到的边坡稳定性状况一致。研究结果对该电站左岸坝轴线边坡后续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峡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温度应力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地下电站厂房岩锚梁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从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季节、预应力锚杆加载方式等方面,就如何控制岩锚梁的温度应力进行探讨。认为岩锚梁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的主要原因是预应力锚杆极大地增加了围岩对岩锚梁的约束作用,限制了梁体的温度变形;为有效降低岩锚梁的温度应力,应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浇筑岩锚梁混凝土,采取分期加载或"卸载—恢复预应力"等温控措施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堆积体失稳加固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小湾水电站紧临坝基上游侧的饮水沟左岸堆积体的结构特征和可能的变形失稳形式, 重点介绍堆积体前期施工中采取的削坡减载、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以及2003年底到2004年初堆积体发生整体性向下蠕动后采取的上部开挖护坡,中下部锚索锚固,下部抗滑结构支挡、分层系统排水等综合措施。监测结果表明,综合加固措施实施后,堆积体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已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发展,预应力锚索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已经成为了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加固措施。尤其是在岩土工程中,预应力锚索常常作为临时性支护措施进行岩土体的加固处理。但是,作为临时性岩土支护措施的锚索,在工程完工后,大量地存在岩土中,不仅能够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开发可拆卸的预应力锚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所提出的可拆卸锚索,拆卸原理科学,结构合理,工艺简单,通过室内与工程现场的试验,验证了开发的可拆卸锚索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桩锚支护相对其他支护形式具有控制土体变形能力强、施工方便、支护空间小,本文以佛山新城CBD项目基坑为实例,结合监测数据对桩锚支护深基坑变形超预警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同时对整个基坑安全进行评价,从而为以后类似的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堤坝变形是分析评价堤坝工作特性和安全的重要指标。设计了堤坝内部二维分布式变形一体化监测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辅助结构型式与传感光纤布设方法,基于原型堤坝,通过系统试验测试验证了堤坝内部变形分布式监测新技术测量精度并论证其可行性,测试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二维变形测量的绝对误差最大为4.3 mm,堤坝内部二维变形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且实现了堤坝全断面内部二维变形分布式监测,证明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土质堤坝内部二维分布式变形一体化监测新技术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BOTDA/R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弥补了传统仪器在布点上的不足,真正实现了从预判风险位置到实际发现危险的突破,有助于全面、有效地对工程运行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诊断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警.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监测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可在引水隧洞、调压井、蜗壳结构、坝体等水工结构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DFOS)在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其应用于船闸水工结构的安全健康监测中,运用以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和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应变感测技术对船闸闸首和闸室结构在施工中的应力、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运用以光时域反射(OTDR)和拉曼散射光纤感测技术为原理的ROTDR系统对船闸闸首底板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进行了监测,并由此对应变监测结果进行了温度补偿。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过程和上部荷载双重作用下船闸闸首结构内部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过程,并验证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船闸等大型水工结构施工安全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是有压水工隧洞采用的一种新型衬砌型式,因结构体系受力机理较复杂,造成结构设计存在困难。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无黏结曲线锚索式预应力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其数值建模的关键点;然后,提出相应的建模方法:通过设置接触关系实现模拟围岩对衬砌不同的约束作用,利用等效荷载和实体模型相叠加的方法模拟锚索变化的预应力状态,采用梯度荷载分段施加方式模拟预应力损失的非线性分布;最后,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小浪底有压排沙洞为工程案例建模分析,选取衬砌变形、衬砌局部和整体预应力效果、受力最不利位置和衬砌薄弱环节潜在破坏特征等最能反映预应力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的四个方面,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原理明确、建模快捷、结果可靠,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