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新奥法”施工的地下隧洞,其基本观点是把岩体视为连续介质,根据岩体具有的黏性、弹性、塑性的物理性质,并利用了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而产生的变形到松动破坏有一个时间效应的动态特性. “适时”地采用薄壁柔性支护结构,与围岩紧密贴合起来共同工作,从而调动并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力,以达到洞室稳定的目的.而“适时”的概念,是需要从现场的监控量测成果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根据其回归分析曲线,找出最适宜的时间.并根据其变形发展趋势,选择不同的支护手段以确保洞室稳定,因此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现场量测被誉为“新奥法”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2.
监控量测在重庆双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双山隧道开挖跨度17.64m,最小埋深仅1m多,而且隧道施工条件复杂。施工中严格进行监控量测并指导施工,实现了不同工况下施工方法的合理转换,现在隧道已顺利建成。本文中介绍了监控量测的结果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大量兴建的山岭隧道工程都是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但也存在观测不足、反馈不及时的问题,结果部分隧道发生塌方事故.鉴于目前隧道施工安全的严峻形势,加大对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监控量测管理体系,加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监理.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施工开挖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坡事故。 监控量测技术已成为保证隧道洞口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监控珠藏洞隧道洞口边坡的变形情况,布设了地表监测点,通过连续的变形观测和分析,掌握了边坡变形的动态发展过程,对滑坡进行了成功预测,保证了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边坡设计及滑坡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某岩质边坡2002年-2011年的变形监测资料,结合区域地质与气象背景,运用莱茵达准则选定有效的监测数据,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和趋势曲线预测模型;最后,基于最优加权组合原理,建立了边坡变形的最优加权组合模型。运用组合模型对该岩质边坡的变形进行了拟合和变形预测,模拟变形趋势与实际变形趋势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任何单一模型的拟合精度,证明该组合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6.
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通过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对比,建立了GM(1,1)灰色系统修正预测模型,对围岩稳定时间和最终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克服了小样本时间序列数据在围岩变形预测中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系统修正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开挖围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少量量测数据,较好地预测围岩变化趋势,及时掌握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可指导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长大隧道监控量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日益增多,全国各地先后建成了许多较大规模的公路隧道。通过这些隧道工程实践,推动了公路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如新奥法技  相似文献   

8.
根据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结果,可进行信息反馈和预测预报,指导现场施工,从而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安全以及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以长河坝场内交通工程1#公路金康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在监控量测数据的指导下,施工时适时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金康隧道K2+920以后同等条件开挖过程中未发生大规模塌方事故,表明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对指导设计、施工和修改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龙辉 《长江建设》2008,(10):106-107
1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日益增多,全国各地先后建成了许多较大规模的公路隧道。通过这些隧道工程实践,推动了公路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如新奥法技术、支护与衬砌技术、超前预支护、防排水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已被广泛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咨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与技术咨询之间的关系,对解决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单测点时序分析模型是单一的独立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同类监测点空间变形上的相关性,往往不能反映边坡的整体变形趋势和规律。在单测点灰色预测模型基础上,将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边坡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关系分析,并考虑多测点的空间关联性,建立多测点整体变形预测模型。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工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测点整体变形预测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明显高于单测点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坝安全监控参数会随时间而变化,而常规监控模型常常采用非时变的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利用缩减后的主成分荷载建立了时变预测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可以减少计算时间,有效削弱因子多重相关性的影响,提高大坝监测效应量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加权灰色与加权统计模型在边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实测变形数据建立监测模型对边坡变形规律进行预测是工程安全监测中的重要手段。对于长期发展变化的变形来说,新、旧信息反映的规律通常会有所不同,充分合理利用新的实测信息是实时掌握边坡状态、预测下一阶段趋势的必要工作。以加权的方法增强新的监测信息的作用,适当削弱旧信息的作用,比较选取权形式,对相应的变形加权回归模型和加权灰色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其预测效果比不加权模型有较明显改善。并通过权重的改变对模型的拟合、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总结其规律,提出了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序列具有非平稳、非线性特征,是水压、温度和时效综合作用的结果.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处理变形数据,在得到多尺度大坝变形分量的基础上,对于其变化复杂的高频分量,采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以获得较优预测结果;对于周期性变化的低频分量,借助多元线性回归(MLR)实现快捷且有效的预测;最终...  相似文献   

15.
变形预测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依据,能有效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此,在传统组合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局部权值和整体权值的改进组合预测方法,该方法既不失传统组合预测的简单实用特点,还能反映样本数据至预测节点长度对组合权重的影响,实现了对传统组合预测的改进;同时,针对局部权值和整体权值的叠加问题,提出了累加叠加和累乘叠加的思路,有效考虑了局部和全局因素对组合权值的影响;最后,将改进后的组合预测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以探讨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较传统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2%;同时,在局部权值和整体权值的叠加过程中,累乘叠加的效果要略优于累加叠加的效果,累乘叠加具有相对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隧道的变形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一模型在大坝效应量监测数据序列拟合和预测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Verhulst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趋势性成分,采用周期外延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周期性成分,采用自回归AR(p)模型拟合监测数据序列中的随机性成分,得到一种新的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该组合模型丰富了监测效应量预测方法,可提高监测效应量的整体预测精度,深化对监测效应量变化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及其核心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常用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滑坡监测信息进行了研究,挖掘出来的关联规则符合滑坡实际.研究成果表明,在滑坡监测资料分析中,引入数据挖掘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并能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需水量预测是区域水资源规划及优化配置的基础内容。在基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城市需水量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引入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理论,建立了加权灰色马尔可夫GM(1,1)预测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GM(1,1)模型较强的处理单调数列的特性,又考虑了通过相对误差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变换提取数据随机波动响应的特点。成都市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加权灰色马尔可夫GM(1,1)模型充分利用需水量数据给予的信息,实现了对相对误差的状态转移的预测,并提高了修正灰色模型预测值的精度;通过与其它2种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加权灰色马尔可夫GM(1,1)模型精度更高,预测得到2012年和2013年成都市城市需水量分别为74 250.91万m3和79 818.34万m3,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该模型提高了随机波动较大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拓宽了传统灰色模型预测的应用范围,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坝自动监测数据序列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测值漂移问题,提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遗传(GA)BP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预测方法。采用EEMD技术提取反映大坝真实变形的低频信号,剔除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中存在的噪声和野值,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真实信号进行学习与外推,据此构建EEMD-GA-BP模型。利用本文模型计算得到大坝变形的预测值,将其与实测变形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残差大小比较了本文方法与其它方法的预测效果。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大坝变形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珠藏洞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在优化围岩变形监测方案与预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指数函数回归分析模型,对典型监测断面位移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与精度判定。结果表明: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实测值,且能反映隧道开挖后围岩的时态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围岩稳定性判定和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依据;典型监测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累计位移均远小于警戒值,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好,支护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