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燃气的输送及分配过程中,燃气调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燃气调压器是不同压力级制间降压、稳压的输送设备。目前使用的燃气调压器都是带有切断装置、过滤器、自动放散阀的安全型调压器,通过调压阀口的开启大小和关闭来控制流量、压力,如果维护管理不妥,阀口关闭不严或堵塞将容易造成下级压力管网的压力升高、供应不良、停气等,如果同时遇到切断阀故障将造成后级压力管网的压力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前压直通,由于调压器所置压力管网压力级制的不同,导致后压管网漏气,将影响用户用气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注水井智能一体化远程计量监控装置采用先进的智能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而成,主要由流量采集显示部分、流量控制部分、压力采集部分、数据采集处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及供电系统组成.在自动状态下,装置通过现场控制面板(或者远程上位机)人工设定瞬时流量,仪表根据设定的流量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流量调节阀(PID控制),实现对注水流量的控制要求;在手动状态下,通过人工输入阀位开度,实现对注水流量的精确控制要求.该装置具有设计科学、高效节能、操作方便、安全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当油气田或管道站场发生火灾或者是大面积泄漏时,采用紧急切断阀进行切断,切断有毒、可燃介质向外面泄放;需要时,启用紧急放空阀,将有毒、可燃介质直接泄放到火炬或者放空立管。根据API 553—2012规范的基本技术要求,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油气田及天然气、成品油、原油输送管道应用的经验教训,探讨紧急切断阀、紧急放空阀执行机构在设计选型时容易模糊的技术问题,例如:防火、手轮、开关时间、复位、电磁阀配置、诊断等,确保紧急切断阀、紧急放空阀执行机构技术要求和设计选型正确。  相似文献   

4.
城市燃气泄漏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燃气泄漏检测中,常用甲烷检测仪很容易受到CO、CO2、H22O等气体和现场实际条件(如潮湿度、覆盖物和风向等)的干扰影响,导致误检和判断失效。为此,优选了利用红外吸收原理的光学甲烷检测仪替代传统可燃气体探测器,分析了光学甲烷检测仪的5个优点:①气体选择性好;②检测仪表不易受有害气体的影响而老化;③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④防爆性好,信噪比高,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高;⑤应用范围广。为了提高燃气泄漏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还提出了车载式OMDTM光学甲烷探测仪和便携式RMLDTM激光甲烷遥距检测仪互补使用的燃气泄漏检测新方法,即在巡检过程中,若车载式OMDTM光学甲烷探测仪出现报警,则用RMLDTM在报警范围内进行遥测,确定泄漏源。该方法可有效排除沼气等其他可燃气体对泄漏检测的干扰影响,不仅能够覆盖城市的整个燃气管网,主动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泄漏抢险工作中,检测车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参与漏点查找工作,有助于尽快处理泄漏事故。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准确率较高,误报率低,响应速度快,符合现代城市燃气泄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Modbus/TCP开放式网络通信协议,并采用此协议实现了油气监控系统中远程监控中心与RTU终端之间的通信,实现了组态系统与现场设备之间的开放式数据交换,开发了输油管道泄漏远程诊断系统并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采用Modbus/TCP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可以真正实现监控中心和远程数据采集模块之间的无缝连接,实时高速采集管网运行参数并加以显示和诊断分析,从而提高油气输送管道泄漏监测水平。基于Modbus/TCP网络协议开发的输油管道泄漏远程诊断系统在原油管道上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运行可靠、扩展性好、节约监控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燃气管网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是城市燃气输配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对城市中燃气输配场站的生产监控和安全监控起着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城市燃气管网SCADA系统的功能、设计思想和实现效果。通过详细分析解决困扰SCADA系统的网络通信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该系统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实践证明,该系统既能满足集中监控及调度管理的要求,又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费用成本,实现了整个燃气管网长周期的安全生产,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ZXJ-油田专用智能集油选井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田集输计量流程采用的是计量管汇及电动三通阀组,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系统复杂、操作不便。北京迪威尔石油天然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ZXJ-油田专用智能集油选井装置,可替代现有计量管汇及电动三通阀组,简化了流程,降低了电气设备成本和电气故障率,而且手控选井与远程自动选井一体化。该产品核心部分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数控多通阀,技术创新程度高。目前已在国内外一些油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燃气泄漏进行有效的监测、快速准确确定漏点位置,对预防和控制泄漏事故至关重要:现有的泄漏检测方法大体可分为直接检测气漏的直接检测法和以检测因泄漏而引起的流量、压力、声音等物理参数发生变化的间接检测法,为了提高气体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将各种泄漏检测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先进的设备以及使用虚拟仪器技术等多种检漏手段来准确查找漏点.应用综合检漏技术对塔指小区地面及地下天然气管网泄漏进行了检测,效果较好,报警定位误差小于100 m,准确查找出多处管线漏点,大大提高了泄漏检测及定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文东气举站现有 13台气举压缩机 ,通过 5条外输管线对气举井供气。正常生产情况下 ,外输管线的温度、压力、流量应是相对稳定的。一旦某台压缩机异常停机 ,管网压力必定大幅下降 ;如果流量突然增大 ,很有可能发生了天然气泄漏或有窃气行为。为了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外输管网自动监控系统 ,实时采集5条外输管线的温度、压力、流量 3个参数 ,通过计算机网络 ,利用模块化软件实时监控 ,就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泄漏、异常停机等现象。1 系统工作原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气举外输管网的自动监控 ,因此系统的核心为数据采集和监控两部分。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省级天然气管网为例,针对超声计量系统远程诊断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列举了诊断及维护实例。通过远程诊断可视化专业平台,可自动实现对超声流量计量系统的声速、流速剖面、增益值、信噪比、信号质量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在线监视及远程诊断,实现全管线计量设备的集中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计量系统的维护可预见性、维修可计划性、输差分析有依据,开创了省级天然气管网贸易计量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管理区域大、气井数量多,目前使用的紧急截断阀存在冬季冰堵、电池亏电造成无法正常远程开关井以及远程数据传输不准确等问题。通过阀门结构改进、密封副结构设计、角位移传感器组件优化和供电系统优化等措施,解决了以上问题,并成功应用于气井井口,使之更好地适用于气井的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多井同时进行测试作业,设备资源不足,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套工厂化油气地面测试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气体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决策指挥中心系统四大模块构成,可满足多井次、多设备的"工厂化"作业模式需求.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数据定量化和报警智能化,保障了现场油气测试作业的安全科学实施;气体监测系...  相似文献   

13.
截断阀室是输气管道工程的重要设施,确定科学合理的阀室间距,可有效减少事故影响和损失。阀室间距涉及交通、征地、投资、人口密集区和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置截断阀难度较大。可通过研究国外管道阀室设计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做法,改进我国管道阀室设计标准,其先进性包括美国标准基于阀室最大间距和基于阀室工程评估的准则,加拿大标准在较大范围内调整阀室间距,荷兰标准考虑阀室自身安全性问题等。结合我国管道实际情况,提出了管道阀室间距设计标准的修订和改进建议,即基于对管道运行、维护、安全和规划等多因素评估确定阀室间距,阀室设计困难地区增加间距调整范围,人口稀少地区增大截断阀室间距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型成品油油库消防系统自动化水平低,相关阀门需要手动开启,影响初期火灾扑灭等问题,实施了消防系统自动化集成改造.应用自动化控制与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过因特网将消防水和泡沫系统、可燃气体报警器、手动报警器进行系统集成,利用工业现场组态软件对相关设备和协议支持的优势,实现了多种协议的支持和现场设备通讯与实时数据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采用的大规模油气管道SCADA系统都是国外厂商提供和实施的,研发大型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软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设计了一种国产化的适用于大规模油气管道SCADA的跨平台人机界面,其设计思路是分层的架构设计、一体化的数据访问和展示;并重点论述了人机统一展示、图模库一体化、设备拓扑着色、脚本管理等关键技术以及人机界面的总体结构、软件层次结构。人机界面包括人机控制台、人机应用层和服务接口层,其中控制台负责实现界面集成管理功能,人机应用以插件方式集成到系统中,通过服务接口层的服务代理与后台服务进行交互。该系统已应用于某大型油气管道调控中心,使用效果表明:该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分布式部署和管理、一体化访问和展示,实现了管道运营情况、设备状态、报警等信息的统一集中展示,画面标准、易用、美观,为调度员和维护人员全景监控油气管道的运行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阿姆河高温、高含硫复杂碳酸盐岩气藏A区低压井和B区高压井在作业过程中压井困难、井控风险高、储层二次伤害问题突出、资料录取困难等难题,开展了射孔、酸化、测试联作工艺研究。通过工具优选、工艺优化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两套适用于高温、高含硫和不同产量条件下的射孔、酸化、测试联作工艺,即适用于A区储层的低压井三联作工艺管柱(OMNI阀+LPR-N阀+RD阀)和适用于B区储层的高压井三联作工艺管柱(OMNI阀+RDS阀+RD阀)。该联作工艺在阿姆河复杂酸性气藏高、低压储层中共应用41口井,成功率100%,地质资料取全取准率100%,其中20余口井酸化后测试产量超过100×104m3/d,单层射孔、酸化、测试作业时间平均缩短15 d以上,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缩短作业周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复杂碳酸盐岩气藏完井作业期间的井控风险,该研究为类似气藏的完井配套工艺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敏华 《天然气工业》2006,26(10):150-153
所谓共同沟,即通常所说的地下综合管沟或管廊,是专门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地下隧道。与传统直接埋地的敷设方式相比,共同沟是一种先进的敷设方式。按相似原理和“最不利原则”设计模型实验,采用甲烷模拟共同沟(狭长空间)中天然气管道的微小泄漏,分析了甲烷的泄漏量和模型的断面宽度对纵向布置的探头报警时间的影响,提出了“单宽泄漏量”的概念,并得出了模型实验的相似条件。根据实验数据的走势,采用抛物线函数进行数据拟合,最终得出报警响应时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
王素珍  卢燕 《天然气工业》2007,27(4):115-117
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城市震害防御的总体性能和震害的损失程度,对其进行抗震能力评价是城市制定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此,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数据处理上的技术优势,集成确定性分析方法,在对天然气管网系统进行空间网络模型化的基础上,以天然气管道的应力值作为评估量,以组合应力作为管网单元震害破坏程度的判断标准,构建了城市管网系统抗震能力空间分析与评价模型。该模型实现了对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在空间地域上的抗震能力分析与评价并得到了可靠的评价结果;实现了对评价结果数据的空间直观展示与定位查询分析,为决策者在震前及时掌握天然气管网系统中各管段的抗震能力及震害破坏程度提供了便捷。该模型的建立,为城市的震害防御提供了可靠的模型支持、技术支持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使用混输泵代替接转站中的输油泵,可以简化站内设施,如可取消分离缓冲罐、事故罐,并可将气液分输两条管线改用一条油气混输管线,同时可降低油气进站的压力。文章介绍了多相混输泵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塔河油田属于滚动开发油田,井间距大,原油黏度高,采用混输泵站与传统接转站相结合的布局,可减少接转站数量,扩大集输半径,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